最近,在北京某外企工作的王丽有点闹心。原来,今年年初,王丽经不住推销员的鼓动,在北京某银行购买了理财产品。“看着宣传单上高达10%的预期收益率,别提多兴奋了!”然而,好景不长,前两天那几种理财产品到期时,王丽却发现收益水平远低于银行的宣传,有一两个产品还出现了亏损。
据了解,近年来,这样的投诉屡见不鲜。不少投资者反映,他们前往银行存款时,却稀里糊涂地被银行销售人员误导买了所谓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可是,到期后才发现收益根本达不到销售人员介绍的水平。
专家介绍,目前,银保业务迅速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特别是不规范经营、销售误导行为的存在,对该行业健康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有业内人士说,个别银行甚至给工作人员定下销售任务,致使一部分银行工作人员向客户介绍产品时,故意夸大收益、隐瞒风险,误导消费者。一些代理保险产品的银行工作人员往往利用消费者信赖银行的心理,谎称某种保险是该银行的理财产品,误导消费者购买。
日前,笔者走访市场看到,在一些银行网点摆放的理财产品的宣传资料,风险提示并不醒目,且不明确。尤其是一些银保产品,风险提示的字号远远小于宣传收益的字号,有的说法含糊,并未明确预期收益不能作为承诺。
理财专家提醒消费者,不要轻易迷信银行高收益保本的理财产品,很多都不保本,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投资者如果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不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的收益计算细则,而仅仅为银行给出的高额收益所吸引,那么最终很可能会白白损失自己的时间和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