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以开展“绿色十佳”创建活动为载体,着力推动绿色标准的实施。全市共确定了300个左右“绿色十佳”创建重点目标单位,在12个领域组织开展了“绿色十佳”创建活动。
近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的“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动员大会上,太原市市长张兵生明确提出,“十二五”太原市的发展方向为绿色发展。
围绕发展绿色经济、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全市企业转型。日前刚刚出炉的太原50强中属于第二产业的企业比上年减少3家,属于第三产业的企业比上年增加了3家,表明太原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取得一定成效。35项农作物的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58个农产品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40多个农产品被评为国家级优质产品。传统产业得到了改造提升,城乡清洁工程、道路拓宽改造、天然气置换等惠民工程让百姓直接受益。
据了解,2007年,太原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了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推进绿色转型的发展思路。质监部门作为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如何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发挥好职能作用?太原市质监局负责人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调研。
运用标准体系协调、规范系统性问题正是标准化的优势,也是质监部门发挥职能作用的切入点。太原市质监局根据太原市经济社会转型的实际需要,提出了用标准体系来综合、集成、创新现有各类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相关标准,建立一个综合性的绿色转型标准体系,编制了《太原绿色转型标准体系工作方案》草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历时8个月,经过30多次的征求意见、研讨、修改,太原市质监局编制的《太原市绿色转型标准体系第1部分总则和第2部分框架》于2007年11月通过了专家审定。该标准对太原市绿色转型目标进行分解、量化和优化,为太原市推动绿色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使太原成为全国第一个系统制定绿色转型地方标准的城市。
顺应绿色转型发展的需求,太原市质监局又负责起草了《太原市绿色转型标准体系第3部分实施和第4部分评价与改进》。在《太原市绿色转型标准体系》的总框架下,相应绿色标准应运而生,太原市质监局除完成《太原市节水导则》等地方标准的编制外,同时指导协助各级各部门编写并发布了《太原市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与使用规范》等27个绿色标准,涉及农业、教育、商务、文化、旅游、环保等多个领域。
2008年,太原市以开展“绿色十佳”创建活动为载体,着力推动绿色标准的实施。全市共确定了300个左右“绿色十佳”创建重点目标单位,在12个领域组织开展了“绿色十佳”创建活动。
《太原市绿色建筑标准》的实施加大了绿色建筑的建设力度。2009年完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186万平方米,中国煤炭博物馆80千瓦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项目、迎泽区政府办公楼等设施带动了太原市水源、土壤源、太阳能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格局的形成。《太原市绿色医院管理规范》的实施优化了市民就医环境,太原市对不符合绿色医院标准的医疗机构进行了清理整顿。《太原市绿色学校管理规范》推动“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全市10个县、市、区教育局开展了“绿色学校”创建。在农村鼓励开展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综合利用。截至2009年年底,全市农村已建设农村户用沼气3万个,农民使用沼气替代木材、煤炭,用沼渣、沼液替代化肥,一年可增收1亿元。
今年,太原市将绿色标准实施和“绿色十佳”创建工作纳入到各县区、各部门的常规工作之中,纳入各单位年度考核目标之中,纳入政府“三位一体”督察机制之中,进一步完善重点标准体系,全面构建推进绿色转型、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标准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日前出台的《太原市促进绿色转型专项资金安排使用管理办法》更为今后绿色转型标准的制定提供了专项资金保障,为标准化工作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