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食品“毒包装”威胁国人健康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来自国家质检总局的抽查结果表明,除一般塑料袋外,专用的食品包装袋抽检不合格率高达15%以上。

有关专家指出,不合格的餐盒和食品包装袋在使用过程中,虽然不会像感染病毒、细菌那样对消费者的身体造成立竿见影的危害,但往往会导致慢性中毒,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发育尤其不利。

一些情景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在早点摊上,热气腾腾的油条、小笼包子装在花花绿绿的再生塑料袋中;拆开儿童小食品的外包装袋,卡通画片和食品混放在一起;很多农民用化肥包装袋装粮食……这些现象许多人习以为常,但是他们并没有想到,正是这种司空见惯的做法,使包装中的有害物质污染了食品,进而威胁消费者的健康。许多消费者也坦言,自己忽略了因食品包装引发的安全问题。

不久前来自国家质检总局的抽查结果表明,除一般塑料袋外,专用的食品包装袋抽检不合格率高达15%以上。关于食品包装现状一次性餐盒,据报道国家质检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对一次性餐盒进行抽查时发现,近50%的产品不合格。包装熟食的一次性塑料餐盒、碗和托盘的问题尤为严重,这些产品的原料中混有大量废塑料。

在成都荷花池市场,经销一次性餐盒的王老板曾向笔者透露,质量好的餐盒批发价为0.1元/个,质量差的售价只有几分钱。王老板说,质量可靠的产品虽然贵一点,但符合卫生指标,而两三分钱一个的,质量很难保证。然而,大多数餐馆老板买的都是便宜货。

食品包装袋据有关人士透露,目前市场上用于包装食品的包装袋大多数都不合格。一位经销商曾告诉笔者,一些餐馆老板购买的塑料袋,往往花一两元钱就可以买100-200个,而正规的食品用包装袋价格要高出一倍多,许多老板为了节省都不愿意购买正规产品。如上海每年使用塑料袋2.4万吨,其中有50%是小作坊生产的再生塑料袋,在市场上却堂而皇之地当作食品袋使用。

按照有关规定,装食品的塑料袋上面必须注明“食品用”字样。但实际情况是,市场上劣质食品包装袋到处泛滥。笔者就曾多次看到早餐店装豆浆的塑料袋没有“食品用”字样,外观呈灰白色,且手感粗糙。

食品保鲜膜我国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家庭用食品保鲜膜,大多采用安全的聚乙烯(PE)和聚偏二氯乙烯(PVDC)材料生产,但超市却大量使用聚氯乙烯(PVC)保鲜膜包装蔬菜、水果、生鲜食品和熟食。这会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隐患。

劣质食品包装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据有关人士调查,目前许多消费者认为,食品包装看着干净就没有问题,却不过问包装材料是否会渗出有害物质。还有部分消费者认为,即使是食品包装有问题,因为使用时间短,不会有大问题。

有关专家指出,不合格的餐盒和食品包装袋在使用过程中,虽然不会像感染病毒、细菌那样对消费者的身体造成立竿见影的危害,但往往会导致慢性中毒,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发育尤其不利。劣质餐盒遇热或遇到油脂会释放出致癌、致病的化学物质;超标的苯容易诱发癌症及血液系统疾病;而长期食用PVC保鲜膜包装的食品,不但有致癌危险,而且可使男性精子数减少。“毒包装”使用材料存在的问题

国家标准中有明确规定,包装材料的卫生级别分为三等:工业级、食品级、药品级。然而,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用工业级的材料生产食品包装,有的企业甚至把国家根本不允许使用的废旧塑料当作原料。

以制作奶瓶为例,食品级的原料塑料每吨5万元,而工业级的是每吨3万元,如果用废旧塑料每吨只有1万元。使用劣质材料,企业获得了利润,食品包装的安全隐患却由此产生。还有的企业使用一些既未允许也未禁止的原料,其安全性就更不得而知了。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市面上使用的黑、红、蓝色塑料袋,大都是用废旧塑料制品(如农用薄膜、化工用桶、医院废弃物)重新加工而成的,虽然在加工过程中经高温加热,但其中对人体有害的增塑剂、稳定剂和甲醛等种种有害物质却不能去除掉。

监督管理存在的漏洞

据成都市质量监督有关人士介绍,涉及食品包装卫生安全的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有20多个,这些标准对食品包装材料、可以使用的加工助剂和禁用的有毒物质都有规定。但这些标准存在不明确、不细致的问题,并且还欠缺某些重要指标。如国家只对允许使用的材料做了规定,但对不允许使用的材料规定得不清楚,这样给惟利是图的企业提供了可乘之机。同时,这些标准大部分都是推荐标准,强制性标准只规定了卫生和理化指标,对包装产品中有毒物质的规定太过笼统。如包装材料和添加剂都可能含有一些有毒化学物质,由于包装直接接触食品,如果有溶出物析出,将会直接污染食品,而标准对其仅仅规定“残留量”,远远不能保证食品安全。况且,某些有危害的化学物质还不在规定的标准之列。这就造成了按现行规定检测是合格的,但却不安全的问题。

据有关报道,同样的材料,使用条件不同、用途不同,安全状况就会不同。国外对此规定得比较细致。例如一个普通塑料杯,在8种不同温度下,适合装什么样的食品都详细列出。不同的食品对包装要求不一样,某种包装适合装什么样的食品也有明确规定。而我国这部分内容则比较欠缺。

另外,目前存在的管理真空,是造成“包装杀手”大举入侵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建立企业登记制度和劣质产品召回制度,把不安全的产品堵在市场外。

作者:佚名 来源:消费日报 发布时间:2006年03月06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