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夯实教育培训基础 实施人才强检战略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育培训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加强教育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对质检系统维护质量安全、服务科学发展、提高工作有效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推动作用。

  ——选自王勇在全国质检系统人才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江苏检验检疫局 重视能力 鼓励创新

  近年来,江苏检验检疫局始终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局之基、竞争之本、发展之要,牢固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检战略,取得可喜成绩。

  目前,江苏检验检疫系统人才资源总量达4875人。其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00人,硕士以上学历人员416人,先后有24人入选江苏“333工程”培养对象,1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以优化三支队伍为重点,多渠道搭建高层次人才引进平台。近年来,该局以吸纳高端人才为重点,大胆创新引进模式,着力拓宽引才渠道,培养建设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实用人才三支队伍;在人才引进的定位上,重点围绕“创新领军型、紧缺专家型和急需专门型”三类人才;在人才引进的方法上,灵活采用“直接进编、编外聘用、柔性引进”三种模式;在人才引进的渠道上,探索开辟“公开招聘、公开选调、定向招聘”三条通道。

  以提升四种能力为核心,立体化构建高素质人才培养平台:着力提升高水平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该局参与江苏省“千人赴港培训计划”,选派干部参加海外高级研修班,不断开阔领导干部眼界;着力提升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组建学科带头人培养梯队,充分发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作用,为高层次人才的锻炼和成长打造全新载体;着力提升高素质中层干部的履职能力,推动干部的横向交流、上下交流、内外交流,促进中层干部多岗位全方位的锻炼;着力提升高技能实用人才的操作能力,以打造教育培训电子平台为核心,以实施全员岗位培训工程为基础,以开展全员岗位技能竞赛为重点,以开办职工大讲堂为补充,大规模地锻炼和提高业务人员的实战能力。

  以创新五大机制为抓手,全方位创建高水平人才使用平台。其中包括:创新人才选拔机制,科学合理使用人才,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创新人才配置机制,加强对人才流动配置的宏观调控,对国家重点及区域中心实验室统一配置专业对口的专家型人才,并引导各类专业人才到苏北地区分支局和基层单位建功立业;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探索建立全面绩效管理体系,研究开发领导班子与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设立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专项资金,制定高层次人才倾斜政策,设立“江苏检验检疫局优秀人才奖”;创新人才服务机制,实施优秀高层人才“暖心”工程,推出一整套服务保障措施。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确立目标 壮大队伍

  近年来,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和完善以人才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取得一定成效。

  确立战略目标,为人才队伍建设奠定思想基础。2008年初,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后,有针对性地确立了“一二三四”的战略目标,即构建“一个平台”(覆盖全检验检疫行业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两个基地”(检验检疫科研攻关基地和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发挥“三个作用”(检验检疫技术参谋作用、科技支撑作用和科研带头作用)、争创“四个一流”(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业绩),最终实现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的总目标。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于2008年开始引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强化专家管理,壮大科研团队,积极探索适合科研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通过科研团队建设,有效促进了学科建设能力的改善和提高,也为科研业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保证科研人才成长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积极探索,在内设部门领导职务晋升之外,为科研人员探索一条较为合理、有吸引力的科研人才成长通道。

  根据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建立了科研岗位、科研辅助岗位、管理岗位三大系列岗位。在各岗位用工上实行内部全员聘任方法,不论在职或聘用,只看能力和贡献,公布岗位,公开竞聘上岗。在薪酬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中,以岗位和绩效为核心,不论身份和体制的界限,基本解决了原分配制度中存在的在编职工与聘用职工同岗位、同贡献不同酬的问题。

  2008年以来,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根据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弥补学科人才不足,建立和实施了外聘荣誉研究员和客座研究员制度。开门办院,不拘一格,广开人才渠道,聘请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检验检疫机构17位专家担任客座研究员,聘请5名外籍专家担任荣誉研究员。这些院外研究员已经参与了相关科研业务,这一举措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同。

  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措施的不断创新,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的工作理念有了很大改变,科研环境有了显著优化,科研产出也取得了较大发展。2009年,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获得“科技兴检”奖16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完成各类科研项目27项,比2008年提高93%;申报专利97项,比2008年提高646%;授权专利15项,比2008年提高了275%;发表论文114篇,比2008年提高33%。

福建检验检疫局 搭建平台 完善机制

  福建检验检疫局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党组人才工作重要部署和总局领导对该局提出的“保安全、促发展、抓建设”三大要求,始终把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实现“单项争第一、综合创一流”工作目标的重中之重,精心谋划,积极创新,取得了较好成效。

  搭建“三个平台”,着力提升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素质。一是搭建教育培训平台。通过大面积岗位练兵、大范围“选送联”、多层次传帮带等方式,统筹推进教育培训,近年来累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5900多人次。二是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先后与国外高等高校、科研单位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大力开展对台交流合作,共同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加强与地方交流协作,促使科技工作纳入福建省科技总体框架。三是搭建实验室锻炼平台。“十一五”期间实验室仪器设备累计投入1.7亿多元,其中地方支持资金达3000多万元。

  创新“三项机制”,激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活力。一是创新人才管理服务机制。积极构建“三个一”人才工作机制,即开辟一个信息交流园地、实行一个目标责任制、建立一个专家信息库。二是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把品德、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全面推行评聘分开制度,破除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三是创新人才奖惩机制。将人才工作纳入绩效考评、班子考核评价体系中,进一步搞活事业单位分配制度,实行业务绩效工资制度。

  实施“三大工程”,增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合力。一是实施高层次人才团队培养工程,先后选拔16名学科带头人、36名专家。二是实施骨干人才目标管理工程,选拔36名学术技术骨干,作为人才梯队第二层次,实施3年周期的目标管理。三是实施一线人员能力达标工程,将一线人员能力划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分别设置达标要求。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福建检验检疫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建立起一支具有一定开拓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大幅提升了科研制标工作能力,累计承担或发布国家标准7项,占检验检疫系统的1/4以上,在全国质检系统居领先地位;队伍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全局人才总量持续增长且层次明显提升,现有博士、硕士、正高、副高、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国家质检总局百千人才工程的达176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3%,另有国家质检总局各专业委委员等专家102人,有17人次的专业技术人员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北京检验检疫局 科学管理 注重实效

  近年来,北京检验检疫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家质检总局的部署,夯实教育培训工作基础,加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机制,着力提高教育培训的科学化水平,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

  创新机制,构建科学规范的教育培训工作体系。北京检验检疫局将教育培训工作与“三位一体”综合行政管理体系紧密结合,构建起科学规范的教育培训工作体系。该体系通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从制度上规范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开展绩效考核检查教育培训任务的执行情况,通过推行能级管理制度确定岗位能力要求和教育培训的方向及内容,使教育培训工作从组织领导、日常管理、考核评定、持续改进、政策激励、工作保障等方面实现了综合配套、科学规范、有效运行。

  突出重点,探索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方式:以岗位能力提升为重点,组织开展分类别、分层次的能级培训;以提升一线业务人员操作技能为重点,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和练兵活动;以拓宽干部职工的知识面为重点,组织开展在线学习和培训;以树立检验检疫良好形象为重点,组织开展准军事化特殊培训。在抓好重点和常规性大规模培训的同时,该局还建立了“处级干部能力提高大讲堂”,坚持每月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为处级干部举办讲座,提高他们在科学决策、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和组织协调方面的能力。

  注重实效,形成促进事业发展的可靠保障。大规模培训干部成绩显著,2006年以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83期,培训总人次16513人;完善了教育培训管理,依托“三位一体”综合行政管理体系,建立起上下联动、覆盖全员的教育培训管理模式,使教育培训工作从培训计划、实施培训、效果评价到后续考核持续改进,实现了循序渐进式的闭环管理,确保了教育培训工作质量和效果;夯实了教育培训基础,通过大规模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目前初步形成了局内外30多名专家组成的素质水平较高、专业门类较全的师资队伍;优化了人力资源管理,通过系统化、规范化、个性化的教育培训和考核评定,详实、准确地了解每个部门、每类业务、每个人的能力状况,逐步建立和完善动态的人力资源档案,为进人、选人、育人、用人提供较为详实的依据;实现了提升干部综合素质的目标,使广大干部职工的执政理念、业务技能和知识储备不断得到完善,有力地推动了精品工程建设,促进各项工作的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为实现持续打造工作精品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宁波检验检疫局 勇于探索 刻苦练兵

  近年来,宁波检验检疫局以岗位能力认定为抓手,不断强化检验检疫队伍的专业素质,把关和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适应事业发展是岗位能力认定工作的出发点。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检验检疫部门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既要掌握国际上新技术、新材料运用的资讯,又要及时获取国外最新的技术和标准动态,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因此需要不断更新岗位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如何强化新进人员岗位技能,提高技能培训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成为必须加以着重考虑的问题。岗位能力认定的提出,真正契合了技能培训的要求,有利于强化技能培训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保证专业岗位运转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特别是新进人员“初任培训——基层学习锻炼——岗位能力认定”三级培养模式,重点解决了新进人员岗位业务操作技能的问题,使其尽快掌握和提高检验检疫技术,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宁波检验检疫局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以点带面,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追求实效”原则,以创新思维为核心,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该局开展了岗位练兵活动。在岗位能力认定的基础上,在已经获得相关岗位准入资质的人员中,通过理论知识竞赛、实际操作比武等模式评选岗位能手,树立技能标兵,以此激励该岗位所有从业人员学习业务技能的积极性。目前,油品检验岗位、农药残留测定等6个岗位已顺利完成练兵。

  宁波检验检疫局坚持将岗位能力认定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求真务实,扎实推进,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岗位能力认定大大缩短了新进人员适应岗位技能要求的时间,摆脱了传统培训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病;二是一线检验检疫人员对操作规程的理解更加统一,行政执法更加规范,查验效率明显提高;三是促使专家组成员和考官对自身业务知识进行梳理,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经验的平台;四是岗位能力认定有效激发了干部职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热情,工作效率大幅提高,问题检出率大大提高,如木质包装检疫、鉴定和出口电器检疫监管3个岗位不合格检出率分别增加48.6%、22.8%和8.2%,有力地促进了检验检疫执法水平的提升,同时赢得了服务对象的赞誉。

山东检验检疫局 抓住关键 促进提升

  山东作为食品农产品出口大省,口岸进出商品日趋复杂,检验检疫执法把关难度日益加大。近年来,山东检验检疫局紧密结合实际,以岗位资格准入为切入点,大力推进全员培训,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升,把关服务有效性不断加强。

  选准切入点,大力推进岗位资格准入。山东检验检疫局把推行岗位资格准入作为激活干部培训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切入点,制定了“山东检验检疫局业务岗位设置方案”、“山东检验检疫系统岗位资格管理办法”和“山东检验检疫系统岗位资格准入制度实施意见”,在全省系统设置了73个专业岗位,对每个岗位上岗的资格条件、培训要求、资格考试和后续管理都做了严格规定,实行持证上岗,鼓励“一人多证”、“一人多岗”、“一人多能”。

  抓好结合点,以岗位资格准入促进全员素质提高。推行岗位资格准入,目的是通过岗位资格考试这一手段,构建全员培训的平台,促使干部职工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实际工作中,注重抓好“三个结合”:与全员培训相结合;与中心工作相结合;与制度创新相结合。

  把握关键点,加强岗位资格准入管理。推行岗位资格准入涉及人多、面广、线长,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基础工作,山东检验检疫局坚持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贵在持之以恒,贵在注重实效,重点把握好三个“关键点”: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把推行岗位资格准入作为关系培训工作全局的大事来抓,特别是在岗位资格准入制度建设、考试内容设定、考试方式方法等方面,既顺应检验检疫事业发展的潮流,又紧密结合基层一线工作需求,及时研究和提出岗位培训发展规划,制定和实施促进岗位资格准入广泛、深入、持久开展的政策措施,为做好这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加强动态管理,该局规定岗位资格证书有效期为五年,到期后需重新考试,合格后换发新证书,不搞一劳永逸;加强考核监督,该局将各单位推行岗位资格考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纳入绩效管理考核重点工作目标,人事部门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凡未达到考核目标的单位年终绩效考核相应扣分,对岗位资格考试情况优秀的单位给予相应加分,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岗位成才、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和激情。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23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