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质检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文(三)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质检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文选登之三

  区域经济合作和自贸区的建立和发展,带来的贸易繁荣及其引发的大物流、大人流,要求质检工作必须不断调整和优化诸多不适应的环节。一是要针对区域经济合作和自贸区的特有情况,采取新的监管模式,进一步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二是要建立便于双边经贸往来与合作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平台,缩小质量技术标准与区域经济成员之间的差别,互相认可检验结果,弱化和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三是要不断总结经验,在质检工作服务服从于区域经济合作和自贸区发展中催生新机制,在推动质检事业发展的重大变革中实现新跨越。

——黄 涛

  怎样确定政府的责任范围、划分政府与市场的界限,这是质检事业社会化改革必须明确的一个问题。质检工作职能及监管范畴应当区分“基本”和“非基本”两大部分。如果政府把责任和保障面定得过宽,不仅会降低保“基本”的能力和水平,还会影响社会各方面参与发展社会事业的积极性和活力。“非基本”的质检工作可交给社会和市场。应充分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和做法,在适应国际通行贸易规则的前提下,大胆开展合作交流,特别要重视与国际质量组织、中介组织、非政府组织的交流,通过发展相关产业,满足多层次、个性化的需求。

——周 玮

  检验中介组织作为独立于产品制造方、销售方和产品使用方的具有法人地位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普遍被认为是现代服务业的一种类型。由于发达国家一直没有承认质检系统所属的企事业单位独立的、第三方地位,而且质检系统检测机构既承担法检、又对外承担委托检验的混合业务体制影响了“独立”性质,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应当积极推进市场化取向的检测机构改革,加快检测机构机制改革步伐,鼓励质检系统具备条件的实验室通过优化组合,独立走向市场,转制成为完全市场化的、独立的、第三方的检验中介组织。

——张径舟

发挥质检职能作用 促进区域经济合作

广西检验检疫局 黄 涛

  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质检部门发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效性的关键时期。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决择,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服务和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是“十二五”时期质检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区域经济合作和自贸区建设是全球发展的大趋势,是我国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的战略举措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并投身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既是众多国家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规避经济全球化所产生风险的有效途径。当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不断深化区域经济合作,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

  区域经济战略,是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一段时期,中国与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和自贸区建设内容将会进一步拓展、提升和完善,经贸合作规模将日益扩大,层次将日益提高。

  二、区域经济合作和自贸区对质检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区域经济和自贸区建设必将导致关税减让、弱化乃至消除,以实现经济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由于区域内各成员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关税壁垒弱化的同时,非关税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强化是必然选择。贸易自由化和实行零关税后,成员间货物、人员的流动激增和加快,疫病疫情防范形势更加严峻;通关便利化与成员间质检管理、基础设施、人员素质差异的矛盾更加实出;区域经济或自贸区各成员的质检工作实现一体化,必须及时建立新的机制并实现有效合作和对接,降低乃至消除质检管理差异性对区域经济或自贸区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双边经贸往来与合作的顺利进行。这对相关国家原有的质检工作的广度、深度、工作机制、工作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给质检部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的挑战面前,质检工作如果不根据形势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还固守原状、畏缩不前,将不仅不会成为区域经济合作和自贸区发展的助力,更有可能变为发展的阻力。

  区域经济和自贸区发展形势,既给质检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自由贸易框架条件下,伴随着物流、人流、商流和信息流的不断强化,促进口岸通关便捷化,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防范疫病疫情传入传出,强化非关税壁垒以及开展成员间质检合作等,已成为区域经济和自贸区发展的必然要求。由此引发一系列需要质检部门积极有效应对的问题,如口岸通关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配套的基础设施需要适时更新,检测技术和手段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检验检疫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等等,这是质检事业难得的发展机遇。质检部门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顺应潮流、抓住机遇、把握大局、因势利导、开拓进取,积极探索质检工作适应区域经济合作和自贸区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使质检工作产生质的飞跃,从而推进质检事业在新形势下实现新的跨越。

  三、积极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和自贸区发展是质检工作的战略性选择

  区域经济合作和自贸区的建立与发展,要求质检工作必须不断进行调整、优化和变革,适应区域经济合作和自贸区发展带来的新情况、新变化。

  (一)要开展适应区域经济合作和自贸区发展的相关研究

  区域经济合作和自贸区的建设与发展,为质检工作创造了新的舞台和空间。质检部门必须根据区域经济和自贸区的发展,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一是加强质检适应区域经济合作和自贸区发展的研究,尤其是加强应对关税弱化、技术壁垒强化的相关研究,加强对区域经济合作和自贸区条件下质检工作机制的研究。二是要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和自贸区的不断发展对质检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借鉴欧盟的成熟经验和做法,着重研究质检工作适应区域经济合作和自贸区发展的应对措施。三是要主动向国家提出应对非关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建议和措施,并与相关国家和组织对接,协调解决区域经济和自贸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有关质量安全以及贸易的公平公正等一系列问题,为进一步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二)要积极探索和建立与区域经济合作和自贸区发展相适应的机制

  一是建立宏观指导机制。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和自贸区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区域经济成员间的质检合作体系、合作原则和推进方式。

  二是建立新的行动机制。在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合作和自贸区发展中,借鉴和总结行之有效的经验,探索出有利于区域经济和自贸区发展、有助于质检工作实现重大变革的决策机制、磋商机制、合作机制、协调机制,以及信息互通机制、疫情防范机制、便捷通关机制等,使质检工作在质量提升中有所作为,在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和自贸区发展中有所作为,在推动“十二五”质检事业发展中有新成效,在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有新贡献。

  三是增强机制协调性,提高协作机制效能。要成立专门应对区域经济合作和自贸区发展的质检工作机构,针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动与相关国家及部门、国内有关部门对接,加强协调,共同商讨,促成新机制和谐运行,有效解决区域经济合作和自贸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有关质量、安全、健康、环保等一系列问题,不断提升质检工作服务国家战略的有效性。

  (三)在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和自贸区发展中,实现质检事业发展新跨越

  推进新变革新发展,要点面结合、循序渐进,尤其对于一些成熟有效的机制与做法,要大胆借鉴、大胆实践。例如在推进中国-东盟出入境检验检疫合作的方式上,借鉴已行之有效的CEPA三地车通关管理经验,根据东盟国家的实际,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局部建立出入境检验检疫通关合作新模式。通过协调泰国经老挝、越南进入中国的陆路便捷通道,解决了东盟各国在检验检疫通关环节上的问题,确保了贸易快速发展,稳步扎实地推进了区域经济质检一体化。

以科学规划引领质检事业新发展

福建检验检疫局 周 玮

  总结回顾质检事业取得的成效,围绕“十二五”期间以及今后更长一段时期的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坚持质量是基础,安全是底线,质检工作在应对国际金融后危机时代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任务繁重而艰巨,仍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不足,建立大质量工作机制,推动大质检文化建设,就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敢于实践的勇气大胆探索,以科学编制和实施质检事业发展规划为契机和载体,分析情况、研究问题、提出对策。

  一、质检事业发展规划要深化改革抓住机遇,大力推进质检社会化进程

  质检工作涉及生产加工销售、贸易、消费等众多环节,但是与国外的先进质量管理水平以及国内其它相关行业的管理社会化程度现状相比较,我国质检事业领域的社会化市场化仍然相对滞后,政府责任不到位和包揽过多同时并存,该管的没有管到位,该放的没有真正放下去,发挥市场机制、社会企业和民间组织的作用不够,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制约了质检事业发展。因此,必须着眼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充分认识加快质检事业领域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推进质检事业改革开放。

  市场化是当代行政管理的新的理念,而社会化则是当代社会治理的重大战略和政府改革的主流方向。

  政府职能部门力争确保强化对主要保“基本”部分的监管指导服务,思想要解放一点,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快一点,在质量事业所有领域,都要进一步放宽准入,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

  二、质检事业发展规划要均衡协调内外兼顾,努力适应内需扩大化态势

  质检工作在“十二五”期间要加快适应扩大内需、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努力改变以往内外需不平衡现状,要把质检工作重点向内需延伸,强化内需产品的质量把关和服务工作,加快提升内需产品质量水平,协调建立内外协调的质量监督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形成国内外一体、有机结合的质量安全综合保障体系。

  充分认识国内、国际贸易及内需与外需的关系,更好地发挥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已成为当前应对危机的重要课题。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由于外需大幅萎缩,为保持经济增长,必须扩大内需才能弥补外需下降的影响,这就为调整内外需关系带来了机遇。由于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企业兼并重组的机会增多、成本下降,国际市场并购条件宽松,也为企业结构调整带来了机遇,外贸市场的收缩使生产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为产品结构调整带来了机遇。

  企业是质量管理的主体,扩大内需不是低价倾销劣质低档的产品,质检工作促进扩大内需重点要抓住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发挥管理职能作用和自身优势,帮助生产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推进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和消费的需要。作为生产资料的产品,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社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消费品的质量则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命安全,质检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帮助企业了解需求的现实状况和走势,全面分析和估量市场需求与结构,积极顺应市场变化,强化对产品质量监管,要在这个前提下求得数量和效益的增加,这样才能显著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三、质检事业发展规划要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强化监管体系科学化水平

  低碳经济与技术是未来20年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低碳经济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的驱动力之一。低碳经济发展是系统工程,低碳发展涉及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的全面改革。质检部门在今后五年间,要实现管理观念的改变,发挥好质量管理和技术法规的管理职能部门作用。

  质检工作必须服务于我国在新产品生产技术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占据制高点,有效拓展提升产品质量整体水平和产品市场空间。要增强对产品质量和质量信誉的忧患意识,通过有效监管和服务,增加我国产品在全球产业链上高附加值的比重,促进中国制造升级,培育国际品牌,塑造质量信誉。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努力建设我国质检事业推进机制和有中国特色的质量管理理论体系,加强与国外质量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上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理念,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质量管理理论体系建设,争取在形成我国质量事业推进机制和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质量管理理论体系方面有新的收获。

  四、质检事业发展规划要综合治理公开透明,健全质量服务开放化平台

  质检工作作为大质量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涉及到从产品原料生产到消费一系列活动,作为个体的消费者或者企业包括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如何了解现有的质量总体情况和问题,必须由政府公共服务部门建立良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开放高效的质检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通过大型公共服务中心设施建设,通过政策法规以及科技数据与科技文献资源的共享,产品生产和贸易全过程的商业范畴和自然科技资源保存与利用,构筑一个社会服务的开放透明的共享平台。从集约管理高效精简的行政管理角度实现全社会的公共资源共享,实现共享是指资源拥有实体之间通过建立各种合作、协作、协调关系,利用各利技术、方法和途径,开展共同目标的公共资源的一切活动,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对公共资源的需求。从质检总局到地方各下属分支机构和单位分工协作、逐级配合,从系统内、行业内资源共享入手发展多样化共享模式,既要扩大投入,但要避免只重视资金投入,轻视对其重要意义的认识宣传,只重视共享内容建设,轻视共享合作有新机制建设,只重视平台规模建设,轻视共享效益等弊端。

  五、质检事业发展规划要人才优先增强实力,持续提升队伍现代化后劲

  质量提升的前提和关键是人才素质的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既是软实力、更是硬指标,“人才兴检”战略的实施必须把服务发展的理念贯彻始终,目标任务围绕发展来确立,政策措施围绕发展来制定,工作成效依靠发展来检验。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质检事业“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取决于人才的培养水平和速度。要始终把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作为根本大计,努力建设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战胜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和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作为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在发展战略规划中必须把人才发展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要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和带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要认真研究制定质检事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在人才发展战略思想、战略目标、重要政策、重大举措和重大工程等方面充分体现人才优先发展的要求。要以重点科研项目、重要检测技术和方法研究为依托,培养科技领军人物、科技骨干和人才团队,打造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的质检人才队伍。人的全面发展就会从一个高度向另一个高度发展。

培育质检中介组织

山东检验检疫局 张径舟

  建立大质量工作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准确界定其主体的内涵及其作用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检验中介组织是质量工作的重要社会参与者,培育质检中介组织是构建大质量工作机制的重要环节,质量振兴事业的发展依赖于质检中介组织的发育程度。

  一、质检中介组织的内涵及法律依据

  (一)质检中介组织的内涵。

  社会中介组织是指那些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为市场主体提供信息咨询、培训、经纪、法律等各种服务,并且在各类市场主体从事协调、评价、评估、检验、仲裁等活动的机构或组织。

  质检社会中介组织(简称质检中介组织),是指质检系统所属的、以第三方身份独立、公正地从事检验业务的检验中介组织,其中包括既保障质量监督和检验检疫执法又可以面向社会承接委托检验业务的质检系统所属的事业单位,以及面向社会承接检验业务的质检系统所属的企业。

  (二)法律法规对检验中介组织的规定。

  2002年修改的《商检法》关于检验机构的管理方面的规定有6条,明确了质检总局和检验检疫机构为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行业的主管机关,规定了检验机构的行政许可和对其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违法处罚及收费等。

  2005年修改的《商检法实施条例》细化了对检验机构的行政许可程序,增加了对检验机构的检验鉴定业务活动有异议可以投诉的规定。

  《产品质量法》第二十条,专门对从事产品质量检验、认证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了规定。另外,一些地方还就检验机构管理出台了地方性法规。

  二、培育质检中介组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政府职能转变对社会中介组织将是重大机遇。

  所谓政府职能转变,就是通过调整国家和社会间的权力关系,政府逐步放权于社会,强化社会的自治能力。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政府,前提是各行各业都有自律性强、功能较齐全的中介组织。

  政府职能转变依赖于社会中介组织的发育程度,从一定意义上而言,社会中介组织的发育程度就是政府职能确定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政府职能转变的进程。

  (二)大质量观需要发达的质检中介组织作支撑。

  质检系统在大质量观的指导下,质量工作逐渐向宏观管理转型,转移微观管理职能、培育检验中介组织势在必行:从政府质量工作内涵方面来看,应当为建立质量宏观管理体制提供有效的制度平台,为市场、检验中介组织和政府自身这三个质量监管主体确定相对清晰的监管领域以及不同的监管职能;从政府的微观质量管理来看,应当集中在极少数的关键质量安全领域,其他领域的检验活动逐渐转交给检验中介机构进行;从政府质量管理手段方面来看,应当由直接管理转变到间接管理,在具体的检验行为中引入检验中介组织,将风险低的检验检测业务交给经过许可的检验中介组织,政府工作重点放在对检验中介组织管理以及结果的验证上。

  (三)检验中介组织已成为地方经济着力推动的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各地政府纷纷出台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规划。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的主要是面向生产者的服务。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能够细化和深化专业化分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政府检验检测机构占据主导地位,质检系统作为检验中介组织的行业主管部门,应当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逐步把所属的质检中介组织打造为政府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规范化进程,促进第三方检验中介行业的发展。

  (四)发挥检验中介组织的作用是发达国家质量管理的重要经验。

  发达国家拥有完备的市场经济体系,社会中介组织已成为与政府、企业并驾齐驱的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为政府提供及时、有效的产品反馈信息,对于提升监管效率、降低产品的安全风险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美国第三方检验中介组织很发达,目前拥有180家民间机构作不同类别产品的检测。日本质量监管机构实行官民结合体制,一些民间检验机构代表政府进行检验。德国质量监管非常重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主要由消费者组织与商品测试机构组成。

  三、质检中介组织发展的瓶颈及解决路径分析

  当前要加强质检中介组织的理论研究和质检系统检测机构改革发展的战略研究,重点剖析制约质检中介组织发展的瓶颈。

  (一)质检系统检测机构要把公正性作为检测能力提升的核心要素。

  质检系统检测机构无论承担执法技术保障任务,还是开展委托检验,都必须把公正性作为需要着力打造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检验是一项具有法律地位的工作,其最重要、最根本的特征是公正性。质检系统检测机构要秉持公正性的原则,把公正性视为检验机构的生命,大力开展整顿检测工作,健全、规范实验室内部管理。质检系统检测机构的上级管理部门通过实验室评审、计量认证、资格核准和认可等手段,加强监督管理和考核,保证检测机构的公正性。

  (二)质检检测机构布局和设置要有前瞻性。

  在当前检测机构以承担执法技术支撑为主的情况下,应当转变发展观念,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在检测机构布局方面,要着眼于地域经济特色和优势,与地域经济发展相适应,优化资源配置;在检测项目设置方面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错位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在检测机构业务协调配合机制方面,统一检测方法、推广先进检测技术,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结果互认。

  (三)大力培育市场化的质检中介组织。

  随着检验市场的放开,国外检验巨头纷至沓来,国内民营检验机构如雨后春笋,留给质检系统培育国有的、市场化的检验中介组织的空间正在被挤压、蚕食。这些机构要实现严格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检验检疫机构和质量监督机构在财务方面仅仅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责,在人事方面仅仅对少数高管进行管理,真正办成自主经营、自负营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这些机构将成为质检中介组织改革发展的先行者。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18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