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起跑,2000年前后发力,2010年领跑。时光荏苒30多年,今天,中国终于散发太阳能热利用光彩。
7月22日,在山东力诺集团举行的集热管自动生产线投产现场,数十位太阳能行业专家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过去,我们一直说中国是太阳能大国,不敢说是强国,现在,通过对中国在太阳能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热利用技术、生产与使用量等三个方面的成长因素分析,我们完全能够挺起腰板说中国是强国。”
同其他产业相比,中国的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最多,所占比重最大,从生产设备到产品,80%以上都是自主研发的“中国制造”。中国节能协会太阳能专业委员会主任罗振涛介绍,完成这个夙愿,具体地说经历了5个阶段:1978至1986年研发;1987至1992年孕育发展;1993至2000年技术成果快速市场化;2001至2005年产业化基本形成;2006年至今,自主品牌大发展。力诺投产的自动生产线,就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设备之一。
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力诺的这条生产线,工作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人均产值增长一倍以上,而且节约了近30%以上能源。其中,被视为集热管加工制作水平核心标志的镀膜自动化工序,彻底解决了单机生产产品膜色不一致、内在指标不稳定等难题,被业内人士称为目前全球唯一真正意义上的集热管智能化生产系统。像力诺集团一样,目前,一些骨干企业通过通过和科研院校、研究机构合作,形成了许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包括生产设备的研制,促进了我国太阳能热水器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仅力诺集团目前就申报了各类专利4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主持与参与起草各项国家标准7项。
中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高温热发电项目——北京市延庆八达岭太阳能热发电站的建设,更是中国自主技术集成应用的代表。
太阳能热发电是太阳能热利用领域最高技术的集成,需要攻克许多难关,属于世界性技术课题。发电用“镜场定日镜聚光”技术就是这类课题之一。由于北京市延庆多风,“镜场定日镜聚光”很难掌握,作为亚洲第一座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八达岭太阳能发电站在拟定招标时,国际仅有的几家大企业无人投标。但中国科学院、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和华电集团却迎难而上,联合开发,突破了许多难题,在兴建过程中使用的部分自主核心技术已超过当今国际水平。目前该电站已进入调试阶段,年底可实现并网发电。
中国在太阳能中高温利用技术上,也走在了世界前列。罗振涛介绍,随着太阳能技术的日臻完善,目前,中国太阳能热利用已经迈过了“提供热水”的初级阶段,而真正进入了中高温利用的高级阶段。太阳能中高温管道技术的突破就是一例。
中高温管道是指工作温度在150℃以上的太阳能热利用管材,太阳能中高温的开发与应用,不仅可以实现普通太阳能热水的提供,还可以实现太阳能制冷、发电等,真正实现全方位低碳生活。最大的好处还在于,如果攻克了中高温管利用技术,就能为占总能耗量近80%的工业节能找到一条节能路径。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中国得到了实质性的应用。
2007年,作为领军企业,皇明在山东德州建成国内第一条高温集热镀膜钢管生产线。而今年的7月21日,多位专家齐聚山东,由杜祥琬院士代表专家组宣读的鉴定结果,再次表明了中国在这项技术上的突破。该鉴定结果称:力诺光热集团在中高温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具有多项创新,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为太阳能制冷、海水淡化、工农业用热等领域的中高温利用提供了技术和产品支撑。
不仅如此,有着中国知识产权的管材还销往了国外。7月19日,皇明拿下了向西班牙出口长达25公里的高温热发电用钢管。经中国国家太阳能检测中心、德国一专业研究院检测,该管热吸收比大于95%,发射比在300℃时低于7%。此前,标有“中国制造”的该类产品已出口到巴西、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
中高温技术的突破,大大拓展了太阳能产业应用领域,使得太阳能与锅炉、空调等各类生产、民用设备的结合成为可能。“未来的某一天,如果它们能够联合运行,就有可能在节能领域带来一场革命性效应。”罗振涛坚信,在政府大力扶持下,用不了多少时日,日益成熟的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将领跑国际水平。
同时,在太阳能热利用量上,中国早已是世界第一。罗振涛说,得益于国家对节能减排的高度重视,我国太阳能产业从2000年开始快速发展。据中国太阳能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从产销量上看,2009年我国已有太阳能生产企业5000多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20多家,市场销售额约320亿元人民币,出口额达6500多万美元,产品销往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80多个国家;从使用量上看,2009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年产量突破4000万平方米,占世界的50%,保有量达1.45亿平方米,占全世界总量的70%左右。可以说,我国从1990年之后逐渐成为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与使用大国。
“在节能减排的产品行列中,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节能、环保、经济实用的绿色产品。每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年均能源替代量为150~180kg标准煤,相当于450~500千瓦时电。到2020年我国将发展到4.5亿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其能源替代相当3100万千瓦装机,年替代6500~7500万吨标准煤,相当2100亿千瓦时电。目前行业发展重点是提高产品品质和扩大应用,让中国成为世界太阳能热利用的研发和制造中心。”话语间,罗振涛充满了对这一行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