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政府和老百姓心中的头等大事。超市渐渐成为广大消费者购买日常食品的首选场所。然而,有些商家利用消费者对超市的信任,误导消费,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食品标签问题
1.短秤少量,包装物充当净重。这类问题主要存在于粮油副食品上。如需求量较大的大米和面粉,有的包装标签上标明净重为25公斤,而实际重量包括包装在内也不够25公斤。
2.偷梁换柱,以次充好。一些经营者利用包装以次充好,如把质量不好的大米、面粉等装进名牌包装里面,高价出售。
3.产品名称概念模糊。主要表现在奶制品和饮料上。有的厂商借助模糊标签,如用含乳饮料冒充牛奶,消费者稍不在意,就容易将两者混淆。
4.涂改生产日期。一些生产者和经营者为减少损失,利用食品标签涂改日期,或标注不清,或随意扩大保质期,或不标明生产日期,由经销商出售时加盖上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这类问题主要表现在糕点等食品上。
商品排列问题
1.货品摆放存“欺诈”。多数消费者看到货架上有自己需要的商品,往往不注意看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拿起来就走。按照规定,保质期较短,生产日期又相差较大的同类商品应分开放置,便于消费者选购。
2.到期商品赶场优惠。有些超市常常进行让利销售,但其商品质量却有潜在问题。因为有些食品已快过保质期了,根本不能存放。
卫生安全问题
1.现场加工食品原料存在隐患。鱼快死了,菜快蔫了,肉快剩下了,统统拿来做熟食,一点都不浪费,这是目前超市的普遍做法。这些食品虽在保质期内,但其理化指标和新鲜度已大大下降,存在安全隐患。
2.卫生有死角。超市客流量大,人多手杂,自然造成了污染。但人们似乎忽视了超市潜在的诸多卫生死角。超市的购物篮、购物车如果不经常消毒,很容易造成细菌传播。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消费者选购食品请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选择食品的购买场所。最好到具有经营资格、信誉好的商场或超市购买名牌企业生产的食品,不要贪图便宜购买低价质次的食品,切勿轻信减价促销的广告宣传,应做到货比三家,理性消费,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注意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按规定,食品外包装上必须标明商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生产日期等内容。
3.选购小麦粉等老五类食品及调味品等新十类食品,注意查看有无QS标志。
4.注意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和失效日期,印有商品条码的食品,要看其是否规范。
5.注意食品的色泽。食品的外观过于鲜艳,说明添加剂的成分越多,越容易带来污染。
6.购买进口食品时,注意查看是否加贴CIQ(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的英文缩写)标志,并向商家索要检验检疫证明。CIQ标志基本式样为圆形,银色蓝字,尺寸以外圆直径为准,为15mm和25mm两种。
7.增强公共卫生意识,在超市购物时,切记不要触摸食品,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8.妥善保管好购物小票,并索要正式发票,一旦发生食品质量问题,以作为赔偿依据。发现购买的食品存在质量问题,消费者一定要及时与经营者交涉,交涉不成,可持有效购物凭证向有关部门投诉,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