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在一些社区、老年活动中心以及晨练场所,经常有一些公司举办各种各样的“义诊”咨询活动,他们往往以“健康讲座”、“免费治疗”为幌子,最终让老年人“慷慨解囊”,购买所谓有“奇效”的保健品或仪器。对此,中消协和湖北省消委会联合发布警示,提醒广大中老年朋友:义诊是一种特殊的医疗活动,具有公益性和非盈利性,如果将其作为促销形式,“义诊”无“义”可言。
那么,“义诊”都是如何运作的呢?日前,一位就职于某保健公司的“义诊”医生王先生,因良心发现,向我们揭开了“义诊”背后的秘密:
一、“义诊”专门针对中老年人
老人们一般看病心切,防范意识较淡薄,一些保健品、药品经销商看有机可乘,便在老人聚集场所举办各种各样的“义诊”,目的是高价兜售他们的药品、器械。为了增加老人对“义诊”的信任,组织者还会以“服务老百姓”的名义与居委会或小区管委会接洽联系,这样既能解决场地问题,又能取得大家信任。
二、“药品”多为保健品
“义诊”卖的都是些什么呢?据王先生介绍,多数情况下,“义诊”卖的不是药而是一些保健品,按规定,保健品不得宣传疗效,因此保健品很难通过夸大宣传做广告,而“义诊”则不同,它能避开有关管理部门的监管,还节省了大笔广告费。“义诊”将保健品打扮成既滋补又治病的良药,甚至还“包治百病”,这正是保健品厂商对“义诊”情有独钟的原因。以保健品当药品被现场戳穿时,促销人员会说“确实是药品而且是新药,但药品批号申请需要好几年时间,现在正在申请过程中,不久就会批下来,这个药治愈了多少多少患者,买药还是要看疗效,不要只盯着批号”。
三、“义诊”招数解密
招数一:“义诊”开始时很忌讳“说钱”。工作人员在散发宣传单时,一定会强调用的是国际先进仪器,而且是免费的,到大医院去要花费几百元等等。
招数二:“义诊”吸引中老年人还有一个重要手段即免费赠药。采取先用后买等方式,赠用一两天的药,用后感觉有效再买,以消除老人的戒备心。等大家真正购买时,会告知你要达到实际效果需要3~4个疗程的药,诱导患者多买,等大家服用2~3个疗程发现没有效果时,他们已杳无音讯。
招数三:花钱收买一些“患者”作托儿,现身说法,夸大宣传,欺骗患者,达到广告促销效果。
招数四:重金雇大夫,天花乱坠地介绍产品功能和疗效,想方设法将患者的小病看成重症,彼病说成此病。然后,“对症下药”开出几个疗程的用药,让患者心甘情愿地掏钱买药,至于疗效怎样就不得而知了,何况这种流动“义诊”打一枪,换个地方,即使想投诉,连对象都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