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进口废物原料的需求逐年增多。由于进口废物原料比较复杂,经常夹带生活垃圾、医疗垃圾、电子垃圾等不符合卫生、环保要求以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物质,给检验检疫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和风险,作为“国门第一哨”的检验检疫部门从上到下都在想方设法、采取措施把好进口废物原料的检验检疫关,把不符合卫生环保要求的物质拒之于国门之外。
笔者结合多年在口岸一线从事进口废物原料的检验检疫工作实践,认为从源头抓起,强化口岸一线进口废物原料检验检疫的6个“合格评估程序”并将其制度化,是把好进口废物原料检验检疫质量关的关键所在。
对进口废物原料口岸的合格评估
废物原料不同于一般商品,由于其来源、材质、品种、废旧程度的不同,决定了进口废物原料构成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它既是一种资源,又有可能夹带影响环保、卫生、安全、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有害生物和病媒昆虫。在检验检疫工作中,检验检疫人员经常发现进口废物原料夹带电子垃圾、生活垃圾、医疗垃圾,甚至有弹头和弹壳等危险物品。因此,开展进口废物原料检验检疫业务的口岸应具备有卫生处理、熏蒸消毒和“掏柜”查验的检验检疫专区,这些专区必须符合相关的技术和现场查验的要求,同时也要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和其他相关设备。经过合格评估,对不具备相关条件的口岸,限制或暂停其废物原料的进口业务。
对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的合格评估
“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作为凭证报检的证书之一,在受理企业报检时,检验检疫部门应特别重视,把它列为进口废物原料合格评估程序的重要把关环节。在进口废物原料时,经营企业必须提供如下资料:废物利用单位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报检单位登记证明、进口废物环境风险报告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和企业对进口废物原料符合国家技术规范要求的声明等。建议尽快建立完善的网络核销系统,及时通过网络系统或专有渠道对许可证进行审核,经过对相关资料和证书的审查评估,合格的给予受理报检;发现有疑问或经审核确认是假证书的,立即给予暂停或取消该企业的报检资格,造成严重后果的同时追究其相关责任。
对装运前检验证书的合格评估
装运前检验证书是凭证报检的必备证书,也是从源头把关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场认真审查每一份装运前检验证书,并通过建立专用的网络系统进行网上审核,从格式到内容都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对经营单位提供的装运前检验证书进行合格评估,综合分析证书的情况,对提供假证书的单位立即停止其进口废物原料业务,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其相应的责任。
对口岸经营单位的备案合格评估
对在口岸进口废物原料的经营企业进行评估,符合条件的给予备案。进口废物原料的经营企业必须提供相关资料:经营企业的法人或货主和报检员身份证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报检单位注册登记证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和企业对进口废物原料符合国家技术规范要求的声明等。采取层层评估办法,认真审核所提供的相关资料,审查其真实性、合法性,尤其要注意其有无违法违规的记录,符合要求的给予备案,授予其经营进口废物原料的资格,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备案,不得经营进口废物。
对现场查验的合格评估
现场检验检疫既是到货检验也是严把进口废物原料质量关的关键环节之一。任何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物质都可以通过现场检验检疫发现,从而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及时把不合格的废物拒于国门之外。检验检疫部门把现场查验环节定为“进口前3批废物原料和每季度进行合格评估制度”,即对首次进口废物原料的经营企业的前3批废物原料进行批批评估,加大现场查验力度,认真分析废物原料的质量,一经发现问题及时停止其进口,未发现异常情况的,给予其正常进口业务资格。对进口废物原料经营企业进行每季度评估,综合该经营企业3个月以来的情况,视情节轻重进行处理。在评估中问题轻的企业给予警告,并要求其进行相应的整改,直至整改合格才给予重新报检,恢复其进口业务;对发现夹带不符合环保要求物质等情节严重的,给予暂停进口业务,直至取消其经营资格。
建立风险评估体系
风险评估是对信息资产面临的威胁、存在的弱点、造成的影响和三者综合作用而带来风险的可能性的评估。科学和规范的风险评估体系,关键是具有预见性。因此,必须做好预防工作,从源头抓起,防患未然。根据进口废物原料的需要和特点,建立科学、完善的检验检疫风险评估体系,对进口不同类别的废物原料实施风险评估。比如进口废五金可能夹带电子垃圾,进口废塑料、废纸可能夹带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等,抓住这些关键环节进行综合评估,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制定相应的检验检疫监督管理方案,确定具体的检验检疫方法和相对的监管模式,有针对性、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卫生、安全、环保和疫情疫病项目的检验检疫,保证进口废物原料的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