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监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不懈、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不管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深入实施,严抓落实,从而为质监事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对一个部门同样重要。组织文化是一个单位或部门发展的深层次推动力,文化建设是一种通过打造组织的核心理念,并使之“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实化于行”,实现组织成员由被动作为到主动作为的新型管理手段。
质监文化,应当是质监部门在长期工作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外显于单位风貌,内隐于人们心灵之中的意识形态。其作用在于以共同的价值观念和奋斗目标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把每个人的力量凝聚起来,迸发出强烈的热情和创造力,最终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早在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就提出,要铸就质监部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四特精神”,这是给质监队伍注入了一种气质、一种精神,应当是质监文化建设的初探。笔者认为,质监文化建设,就是要在全国质检系统树立起团结奋进、科学公正、争先创优、敬业奉献、文明和谐的共同理念,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和传统,最终实现让自身更强大、基础更坚实、发展更和谐、监管更有力、国家更美好的共同目标。
质监文化建设,将是一个长期不懈、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持之以恒,把质监文化建设与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做好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保和谐等各项工作;与依法行政结合起来,坚持文明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科学执法;与提高服务中心工作的有效性结合起来,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结合起来,切实增强科学发展的能力;与强化质监部门职业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树立起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良好部门形象。
从理论层面看,首先要加大行政伦理建设的力度。提高质监干部职工对行政伦理的认知水平,认识到良好的行政伦理是为政之本,自觉围绕“正义和公正”这个核心,坚持“权利与义务平等”这个社会主义行政伦理公正的基本原则,做到平等合作、遵守规则。其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并与现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指导行政实践。第三,要强化道德自律意识。道德是他律和自律的统一,自律是内在的约束机制,只有提高自律意思,才能将外在的强制变为内在的自觉,形成履职尽责、敬业奉献、勤政廉政的良好职业道德习惯。
从实践层面看,首先要大力弘扬“四特精神”,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营造浓厚的质监文化建设大氛围。其次,要营造真抓实干的工作氛围。任何一个单位要想实现快速发展,都要有一种干事创业、敢作敢为、雷厉风行、勤勉敬业的实干精神作支撑,真抓实干,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当前已有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管理体系也不可谓不多,然而一些突发性的、区域性的质量问题却一再发生,一些问题久治不绝,使得质量安全形势日益严峻,虽然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这些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并没有全面落实,一些管理体系的运行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再次,要树立团结共事的和谐理念,明确并树立起质监人共同的价值观,促进质监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和谐相处、互助发展,形成合心、合力、合作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质监部门在经济社会管理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保证质监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质监文化建设已经势在必行,我们也坚信,随着大质检文化建设的深入实施,文化的力量必将转化为全国质监干部促进科学发展的有力行动,为质监事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作者为黑龙江省伊春市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