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权威机构称,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也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去年,中国一次能源自给率达到94%,只有6%的能源供应依赖进口。其中,进口原油1.2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40%),出口煤炭8000万吨,还出口了占世界交易量56%的焦炭。中国在进行国际合作的基础上,主要立足国内解决能源问题。
能源是经济的生命线,其供应是否充足将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能源自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经济的自主性,减少了外在能源因素的约束力。在经济全球化以后,任何一个国家要把自己封闭起来已经不可能了,相对于那些需要大量进口能源的国家而言,94%的能源自给率似乎是件荣耀的事。但是,笔者认为,在全球性能源紧缺的大环境下,过度的能源自给或者仅有6%的能源依靠进口未必是好事,甚至可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中国强劲的能源自给能力的背后,潜藏着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资源无序开发等问题,过分强调中国能源基本自给很可能削弱全球性能源危机对中国主流意识的影响,从而对能源开发和利用上的低效、无序“两大顽疾”起到侧面鼓励的作用。
其次,宣称目前国内能源供应形势“尚不严重”,将在国际市场能源价格连年上扬的情况下构成对中国无序开发并出口能源的最大诱惑,同时也成为国内高耗低效产业持续发展的最好借口。这种“双向散射”的状况无疑将加剧中国的能源消耗速度,能源问题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也将更快出现。
第三,能源的高自给率也将影响到国家对能源储备的紧迫性。能源储备包括采掘品储备和原生态储备,但目前对能源的原生态储备我们几乎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措施,不少地方及部门恨不能一下子挖掘出中国所有的蕴藏能源,以供应现时的消耗及销售。能源储备将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木桶”的一只“短板”。
第四,6%的能源对外依存度还可能降低人们对于能源紧缺的“痛感”。近年来,我国能源工业发展迅猛,与此相反,节能产业的推广、新能源的研发及应用却步履缓慢,节能降耗未能真正在我国经济政策制定及产业指导方面发生主导作用。比如在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达40%的情形下,能耗小、排放少的汽车仍在遭受不予上牌或限制上路的歧视。
面对如此现实,我们没有理由为自己实现了94%的能源自给率而沾沾自喜,无序的开发、高能耗产业的发展、能源利用的种种错位、能源储备的欠缺将很快耗尽我们的自给能力。能源问题及其日益逼近的危机是我们必须直面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