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蔡女士新换了手机号,烦恼便接踵而来。蔡女士每天都会接到好几个电话,询问她是否是“龚女士”,房子是否需要装修。多的时候,一天有10多个电话,并且都是不同的装修公司打来的。记者与有关方面联系,工作人员称,可能是该手机号的主人曾有购房经历,且资料被泄露。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蔡女士重新换号。(据《楚天都市报》)
这样的事情绝非个例,很多市民精心挑选了新手机号,原本想给生活带来方便,结果惹来一大堆麻烦。每天电话络绎不绝,可一接听,都是些让人莫名其妙的事情,有的对方开口就骂,要你赶紧还钱,别当缩头乌龟;有的表达爱意,称爱你到地老天荒、海枯石烂;有的询问这里是不是“办证”“买迷魂药”的等等。琢磨了半天,消费者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号码压根就不是新的,以前被人用过,甚至还有过N个主人。“前主人”惹下了麻烦,将号码废弃了,通讯公司又拿来卖,到自己手里,不知都被卖过多少次了。消费者每天被骚扰电话折腾得耳朵发麻,电话费白白打了水漂不说,更让人感到是骑虎难下,号码继续用吧,或许骚扰电话会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要是换号吧,不仅又要花钱,还得再挨个通知亲友,万一换的号码又是被人用过的,且是麻烦更多的,那又该咋办?
消费者买“新号”,一分钱没少花,可得到的却是“二手”甚至是“三手”、“四手”号,这算得上公平合理吗?对此,或许有关方面会振振有词,号码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用过一次后就不再使用了。号码资源有限确系客观事实,但有关方面完全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加人性化,如使用过的号码要再次销售应封存足够长的时间,这样消费者能少遇到一些麻烦;放号时,也应明确告知消费者这是从未使用过的新号还是“二手号”,若是“二手号”,价格上就应打折,这样才是对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