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汽车技术的进步,每一次排放法规的升级都离不开电子技术的应用。如今,世界汽车业60%~70%的技术创新,都属于汽车电子的范畴。可是,我国汽车电子核心技术失守严重,与国外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近日对记者说。
汽车电子市场保持20%增长
汽车电子行业潜力巨大。相关资料显示,汽车电子占整车价值的比例已由20世纪80年代末的5%上升至目前的25%,其中高档轿车电子产品的比例已占30%以上。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洪说:“这个比例在不断增长,预计高档轿车电子产品比例很快将达50%,未来可能超过60%。”
随着汽车电子占整车价值比例的增高以及汽车销量的增大,汽车电子行业规模迅猛发展。杨洪介绍说:“2003年,汽车电子市场的规模为354亿元。2009年,汽车电子市场的规模已经达到2100亿元。”
汽车电子产品的核心是芯片,在芯片市场上,我国已呈现出较大的贸易逆差。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汽车电子事业部总经理、高级分析师徐鹏向记者介绍说:“2009年,我国车用芯片的进口量增长23%,出口量增长21%,贸易逆差达到23.4亿元人民币。”
据了解,车用芯片主要应用在4个方面:动力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车身电子和车载电子。徐鹏提醒说:“在这些方面,车载电子是我国的强项,但车载电子市场的增长已经放缓,2009年仅增长了3.6%,我国相对较为薄弱的其他三项却以21.6%、43.4%和17.4%的速度增长。”
外资来华发展 占据强势位置
虽然专家及媒体连续多年呼吁加快发展我国的汽车电子行业,但是2009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依旧由外资企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在我国汽车电子市场销售额居前的十大品牌中,只有深圳航盛一家本土企业。”杨洪说。
记者了解到,2009年,德国大陆在我国的汽车电子市场占有率最大,为14.9%,随后为博世、电装、德尔福、伟世通、法雷奥、天合、现代摩比斯、深圳航盛和江森自控。其中深圳航盛的市场占有率为1.4%,产品主要为车载娱乐系统。
相关数据显示,2002年,德尔福、博世、电装这三家外资企业共占我国市场份额的14%,如今达到了32.1%,外资企业在我国的发展速度相当快。对此,付于武评价说:“世界巨头非常重视中国市场,都已在中国布局。德尔福在我国有14家公司,博世有41家公司,电装有25家公司。”
据了解,从1993年在北京设立代表处以来,德尔福在华投资约5亿美元,不仅在北京、上海、长春开设了客户服务中心,而且设有14家合资和独资企业。博世在华累计投资已有18.5亿欧元,除了拥有多家合资和独资企业外,据称已与中国众多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日本电装1994年进入中国,在烟台成立了第一家合资企业,经过10多年的事业拓展,目前已在华建立了完整的销售、售后服务体系和生产供应体系。
市场失守 差距越来越大
“调查显示,我国汽车电子领域的现状不容乐观,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渐渐拉大。”付于武担忧地说。
据付于武介绍,目前,发动机管理系统、车身电子稳定系统、中央控制器、电动后视镜等电子关键件主要由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生产。90%正时齿轮系统、防抱死刹车系统,80%电动玻璃升降系统,都由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生产,我国汽车电子零部件空心化的问题相当严重。
徐鹏告诉记者:“汽车电子特别是相关控制产品,不仅要有高性能,还要有高可靠性,汽车电子领域的门槛很高。比如要想在车用芯片市场立足,起码要有15年稳定生产的经验。这是中国企业很难做到的。”
“本土汽车电子企业追上国外,难度巨大,并且将遭遇惨烈的竞争。即使这样,我们也不能放弃。一方面在汽车电子核心技术方面,国家要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另一方面,技术的获得要靠积累,相关企业及研发人员要不急不躁,稳步前行。”付于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