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的张瑞敏曾经说过,必须让海尔人明白这个道理:第一流的素质才能造出第一流的产品。为此,许多海尔人处处小心翼翼,生怕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有损海尔的形象。
一位在冷凝器厂工作的工人说,日本丰田公司的员工非常注意维护公司的整体形象,哪怕有些与自己不相干的事也去管。有一位丰田员工在大街上碰见一辆停靠在路边的丰田车,发现车身上有一处灰尘,马上掏出雪白的手帕抹去那处灰尘,让汽车重放光彩。因为,如果丰田车有了污点,丰田人好像自己也沾上了污点。这位工人以海尔人的心情去理解丰田人,因为他自己也把海尔的整体形象看得比本职工作还重。有一次,他身着工作服去一家商场买东西,路过家电专柜时顾客以为他是冰箱厂的员工,围上来向他问了一大串关于海尔冰箱生产和使用的问题。幸亏他平时就关心海尔所有产品的情况,冰箱也不例外,所以答得头头是道,当场受到好评。顾客说,海尔的人就是不一样,处处讲得那么透彻。他听了,心里就跟那位拿手帕擦丰田车的丰田人一样得意。
海尔领导非常清楚,目前下属企业遇到的问题,实质上仍是人员素质的问题。珠海巨人集团在原始积累阶段,抓住市场电脑业的空缺,创下了300%的年增长率。而当集团进入多元化经营阶段后,药品、保健品、计算机和房地产同时并举,总裁史玉柱就感到大集团的管理远非创业时几十人那样容易。不容易主要体现在用人上,不仅在用人的机制上没有解决好,就是员工个人的素质也没有随着巨人神奇般的成长而提高。更关键的是,史玉柱个人的综合素质没有提高。这使海尔的干部想起了毛泽东的一句话:“一个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须改造主观世界”。
海尔建厂之初,张瑞敏想制造出一批同“德国造”一样高质量、高水准的冰箱。可当时工人就是不干,说我们吃稀饭馒头,德国人吃黄油牛肉,人不是一个档次,造出的东西哪能要求一样呢?张瑞敏反复去车间班组讲抓好质量才能兴厂的道理,没人愿意听;又给每个班组算了一笔账,说质量好了就能打开市场,企业效益火了就可以发奖金,可大家仍然认为不现实,眼下奖金没有,说多了也等于画饼充饥,远水不解近渴,还是坚决不干。什么思想工作都做过了,一般的企业到此只有止步,可海尔就是不肯罢休。张瑞敏拿出了最后一招,叫来了当时上中班的一个组,规定今天上班就装这几台冰箱,少装一台、质量达不到,明天全部走人,一个月不用来上班了。
结果活儿干得不错,但就是少装了几台,张瑞敏让科室的同志加班装完,而叫那组人员回家待业,不给工资。后来他们回家想了一想,觉得还是自己没道理,每人都写了检查,表示要好好干。
素质究竟是什么?海尔人的一般解释是一种自我的约束能力:对个人,不断提出新的进取目标;对企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海尔的干部说,这几点说着简单做起来难,真要做到,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磨炼到家了,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质量并非一个技术问题,它最终是人的素质问题。张瑞敏砸不合格冰箱,主要是为了推出建厂之根本原则:第一流的素质,生产第一流的产品。海尔之所以质量不倒,就在于始终抓人不放松。在抓质量、抓人的过程中,海尔形成全新的管理模式,确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把质量稳定在高水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