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吹过,沙土扑面而来,一眼望去延绵20公里的矿山一抹灰色,矿山的土路上一辆辆印有包钢集团的拉矿车疾驰而过。从稀土矿到稀土精粉到稀土分离产品,一条地下稀土黑市链条曝光。
●地处内蒙古包头150公里处的白云鄂博矿区(以下简称“白云矿区”),它是我国铌、稀土等矿藏的重要矿区之一,也是包头钢铁稀土公司主要原料生产基地。这里的稀土含量又占据了全国稀土总含量的90%以上。
疯狂的偷盗
“哥们要矿吗,跟我走。”
5月18日,笔者从包头乘车出发颠簸4个小时后到达白云矿区长途汽车站,当笔者以买稀土矿人的身份想联系卖家时,一群“黑车”司机便主动为笔者联系。
几经周折,笔者在知情人刘金(化名)的指引下,以买矿人的(买稀土矿石)身份和中间人(帮助联系卖家的人)搭上了线,这位中间人给笔者联系了一位外号“刀子”的偷矿者,中间人称其“神通广大”,即便偷矿时被巡逻警察抓到也不要紧。
5月19日,笔者见到刀子时,他穿着一身印有“白云铁矿”字样的蓝色工作服,其自称是包钢集团白云矿区的工作人员。
“5个品位(稀土含量,5个品位即含5%稀土)的每吨80元,品位更高的也有,每增加1个品位,每吨价格涨10元,(品位)最高能达到10~12个,你要多少有多少。”刀子很熟练地报着价,“但我们不包运输,你们必须先把路疏通了,别坏了事。”中间人告诉笔者,从白云矿区偷出来的矿很少运往外地,绝大多数就近选矿,“选出稀土精粉后,量只有原来十几分之一,带起来方便。”
当笔者提出要先看看货时,刀子和中间人非常爽快地带着笔者爬过白云主矿东南面的土坝,笔者看到大量稀土矿石堆砌其中。刀子告诉笔者,等到运矿石的时候,他们会在土坝外面的斜坡上开一道1米深,2米~3米宽的壕沟,然后将稀土矿石卸到沟里滚到外面,买家用车运走便可。
“上了买家的车,我们就不管了。”上述白云矿区工作人员说。
随后,笔者以运输不便为由要求再去看看另一个矿点的稀土矿,通过调查走访,笔者发现刀子联系的这个土坝偷矿方式只能算小打小闹,这只是冰山一角。而真正被客户青睐的则是毗邻白云矿区,位于白云矿区东北边的菠萝头(地名)。
笔者了解,菠萝头的探矿权属于包钢集团,目前这个矿点包钢集团尚未开采,但这里已经满目疮痍,在没有任何开采许可的情况下,大量的稀土矿石正在被明抢暗偷。
据介绍,到菠萝头偷矿的老板一般会带10辆~20辆载重最少50吨的大卡车组成的车队,从晚上6点一直运到早上6点。如此粗粗计算,一天至少有几千吨的稀土矿石被拉走。
如果按照现在市场价来计算,菠萝头的稀土矿石品位一般是5个品位,按照如此品位价格来计算,每吨80元,一车50吨的稀土矿石就是4000元,1000吨就是8万元。
“没有过硬的关系,绝对不可能这么明目张胆,多少双眼睛盯着呢!”一位参与偷矿的运输车司机介绍说。偷的成本极低,一本万利。
如此乱局也被包钢集团人士所认同,5月29日,包钢集团规划发展部部长刘志宏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菠萝头的偷矿行为很“可怕”,“但那里现在还不属于包钢,我们只有探矿权,还没有开采权。”
而对于白云矿区内部人员是否有“监守自盗”的行为?刘志宏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告诉记者,如果内部人员参与会重罚。不过,他介绍说两年前此类事件曾发生过,“当时抓到过一个私自卖矿的副矿长,我们的处理是非常严格的,控制的越严,对企业就越有好处。”刘志宏说。
事实上,包钢集团为了防止自家矿石被偷,从两年前已经开始着手在白云矿区外围挖壕沟和建设铁丝网,但由于涉及和当地牧民的权益纠纷,进展缓慢。刘志宏告诉记者,包钢集团想借这次整顿机会完成上述防护工作,“菠萝头也属于我们规划范围,但愿进展顺利。”
让包钢苦恼的是,偷矿如此猖獗,但近年来能破获的此类案件却寥寥无几。
偷矿者现身
穷尽手段,疯狂偷掘,到底是谁如此胆大包天,偷来的稀土矿石又流向哪里?
笔者调查发现,这些偷来的矿石统统进了白云矿区附近的个体选矿厂,这些选矿厂对外宣称是选铁矿,实则从事的是选稀土矿,如此“偷梁换柱”目的是为遮人耳目,因为这些小选矿厂也是稀土矿石偷盗环节上的受益方。
5月20日,笔者跟随“中间人”来到白云矿区小选矿厂最集中的一个叫“三角河”的地方。笔者看到这里零散分布着十多家小型选矿厂,站在路边就能望见白云矿区采矿区外围高高的土坝。
笔者发现即便是被称为“大规模”的选矿厂,在起伏不平的草原上也不易被发现,而且偏离了正规道路后,要进厂非常的困难。中间人告诉笔者,这些小选矿厂会故意把道路破坏掉,目的就是不让外人进入,“只有在他们进矿石和出货的时候才自己把路修好。”
笔者以买矿人的身份找到了一家工厂的老板,当笔者提出要买稀土矿石的时候,这位负责人很谨慎地说:“我们不做稀土,我们选的是铁矿。”
但当笔者表示可以以高出市场价50%的价格购买之后,这位老板犹豫了片刻告诉笔者:“这个钱我也想挣,但现在风声紧,拿货有风险。”
据笔者了解,“风声紧”指的是内蒙古自治区和包头市正在进行的整顿工作,而5月20日,国土资源部也决定从6月份开始对违法违规和乱采滥挖组织为期半年的专项整治排查行动。而笔者通过权威渠道了解到,在此之前,包钢集团因为资源流失问题受到了国土资源部和自治区、包头市有关方面的批评,因而整顿已经在一个月前开始。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内蒙古包钢稀土(40.16,-0.75,-1.83%)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贸公司”,隶属包钢集团)成立运转,包钢集团控制的白云稀土矿石从生产到初加工,包钢实行“五统一”政策以后(统一发展规划、统一生产计划、统一产品价格、统一对外销售、统一收款结算)。也就是说,现在白云矿区的含稀土铁矿石原料只供应给包钢直属企业。而那些依然存在的小稀土企业要生存,则只能自谋生路。
很显然,在包钢集团对稀土原料的严格控制下,非包钢集团的企业使用的白云矿区稀土矿石都来自于非正规途径,而他们生产出来的稀土分离产品自然也不在包钢集团的统购定销范围内,因此其生产量不可能执行国家的指令性计划。
笔者了解到,我国稀土行业主管部门每年都要制定指令性生产计划,对稀土矿产品和稀土冶炼分离产品进行总量控制,目的是为防止过度开采、盲目竞争。今年3月,工信部、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三部委联合下发了2010年稀土(稀土分离产品)指令性生产计划为8.9万吨,限产计划仍在继续。
不过,刘金认为“风声紧”只是暂时的,在他看来,白云矿区的人都知道偷矿和小选矿厂的存在,而他们能顽强生存,自然有自己的门道,“能干这个,就不可能被逮到。”
利益驱使
疯狂举动背后则是利益的驱使,曾被卖过白菜价的稀土为何如此让这些小选矿厂趋之若鹜。
据笔者了解,白云矿区的偷矿存在了很多年,但如今天这般猖獗、肆无忌惮却是近3年才有的。
据了解,此前国家对稀土原料并未限制,包头市数十家拥有自主出口权的稀土企业竞相对外出口,导致“稀土卖出白菜价”,很多企业赔本破产,整个稀土行业长期低迷。
2006年,国土资源部实施限产计划,限制稀土年产量维持在8万吨,当年稀土价格开始回升,最高价格达到2005年的3倍。
刘金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以5个品位的稀土矿石计算,算上损耗,最多15吨铁矿石就能选出一吨精度为50%的稀土精粉,一吨稀土精粉的市场售价为最低每吨4000元,除去原料费用和各项成本,每吨精粉能净赚2000元。当然,他所计算的只是一家个体选矿厂产生的成本和利润。
至今刘金几个原来的同事仍然在合伙开厂,“他们一年的纯利润至少有2000万元,但这是规模小的,规模大点的一年只要干两个月成本就回来了。”他说。
正因为包钢集团供应给其他企业的稀土矿石也在逐年减少,因此矿石成了奇货可居的“宝贝”,在暴利的诱惑下,白云矿区随后出现了越来越多个体选矿厂,这些选矿厂在利益的驱动下,对白云稀土矿虎视眈眈。
在刘志宏看来,小选矿厂泛滥还有技术普及的因素,他告诉笔者,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原先被视为机密的稀土选矿技术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掌握,行业的门槛也大为降低。据笔者了解,虽然选铁和选稀土在工艺上流程上存在差别,但选铁的工厂经过改装也能选稀土,对于那些掌握技术的人来说,只需要前期投资300万元就能建起一座小型的选矿厂,“以选铁厂注册登记,暗地里选稀土,”几乎成了当地公开的秘密。“像我这样从原先国有选矿厂退下来的技术员,有一大批面临生计问题,小选矿厂的出现,也给了他们出路。”一位知情人士说,也许10年,白云矿区的稀土就会被挖完了。
“只有看到生产流程才能看到他们到底在干什么,但外人绝对不允许进入。”刘志宏解释说,选稀土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浮选”,“这次整顿,我们提出要求关停所有‘浮选’设备的小厂,希望能有效果。”
至于稀土精粉在哪里变成稀土分离产品稀土——氧化物和碳酸稀土,一位不愿意具名的稀土行业专家向笔者透露,距离包头西北60公里的营盘湾是“地下”稀土精粉冶炼的重要据点之一,“他们将部分从白云矿区小选矿厂选出来的含量50%的稀土精粉进行冶炼,然后再通过特别途径流向市场,我调研过,那一带的年产能可以达到两万吨稀土分离物。”
5月26日,笔者乘车前往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的营盘湾乡,笔者发现这里的冶炼厂也都挂着炼铁的牌子,但与白云矿区小选矿厂不一样的是这些工厂都拒绝任何外人进入。据了解,冶炼的工艺要比选矿复杂得多,根据精粉中不同种类的稀土进行加工,以碳酸稀土为例,一般不到两吨精粉(市场价一般在每吨5000~6000元)能生产一吨碳酸稀土,目前的市场价为每吨1.65万元,利润可观。
笔者按照几家工厂墙上的销售电话打过去咨询有没有稀土产品时,却都告知有“大量”碳酸稀土在售。其中一家工厂的老板还在电话中承诺可以按市价立即供应300吨碳酸稀土,如果长期订货可以优惠。
当笔者问是否有途径绕开国家配额限制办理出口时,那位老板说:“我们只卖给国内的买家,他们拿去干什么,我们不管。”
管控出效益
5月17日,国土资源部确定包头为首批稀土矿产地战略储备工作的试点地区。而包钢稀土公司日前也宣布了储备方案,拟兴建5个稀土储备设施,总储备量为20万吨。这被认为自稀土指令性计划后国家整顿稀土行业混乱的又一重大举措。
据公开报道显示,2009年稀土分离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只有10万吨,生产出来的却有15万吨。
“这些多出来的,除了有南方一些稀土生产企业盲目增产的外,相信包头的这些‘计划外’企业也有‘贡献’,由于生产成本低,他们还可以低价和正规产品抢市场。”刘金认为。
对于这些不受国家管控生产出来的稀土初加工产品最终流向了哪里,上述专家表示,国内的市场是可以预期的,正规企业的生产量基本就可以满足国内的需求和出口配额,“多出来的那部分怎么办?小型企业不可能大量储备,必然有一部分会流出国门,要知道很多国家都在储备稀土资源,人家财大气粗,只要我们卖人家就会买,日本将从中国买来的稀土存于海底就是最好的例子。”
资料显示,韩国和日本是稀土的主要使用国,目前我国出口的稀土分离物数量达到每年5万吨(合法出口),主要的应用大国为日本、欧洲和北美。与此同时,稀土在我国的应用也在积极开展,目前占到7万吨。我国每年稀土分离产品产量大约为15万吨,这个数字近年来没有明显变化。尽管如此,稀土的数量仍然不能满足目前全球在汽车、电子等行业用量的要求。
“全球对稀土的需求量却是逐年增加,我们出口配额是固定的,越来越大的缺口如何填补,除了其他生产国的增产,我国的配额能否有效执行存在很大疑问,庞大的黑市和走私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上述匿名的专家对笔者表达自己的担忧,“如果偷矿现象不能被遏制,被寄予厚望的稀土矿储备工作可能会前功尽弃,因为储备本身就是要用产量控制价格,如果我们每年储备5万吨稀土分离产品,黑市却多生产了5万吨,这不是白干了吗?”
这个“黑市”遵循的是江湖和市场规则,由于国家对稀土生产计划实行配额限制,这就使得近年来市场上稀土供应紧俏,这条地下稀土供应链会根据正规市场稀土品种的销售状况决定自己生产供应的产品,哪种畅销就生产哪种。“我们一般也就是以市场价格出售,由于我们的加工成本比包钢集团低一些,也会有一些优惠,但不会差太多。”一位曾经生产稀土分离物的老板说。据笔者了解,也有根据客户需求“以销定产”的情况存在,这些客户是较为固定的老客户。
另外,走私一直被认为是稀土外流的重要途径之一,2009年11月被深圳海关查获的稀土分离物价值就高达2.15亿元。据媒体报道,2008年通过走私出去的稀土分离产品高达近3万吨,远远超过实际出口量。
背景资料
稀土的英文是Rare Earth,意即“稀少的土”。其实这不过是18世纪遗留给人们的误会。1787年后,人们相继发现了若干种稀土元素,但相应的矿物发现却很少。由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人们只能制得一些不纯净的、像土一样的氧化物,故人们便给这组元素留下了这么一个别致有趣的名字。
世界稀土资源拥有国除中国外,还有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美国、澳大利亚、印度、扎伊尔等。其中中国占世界稀土资源的41.36%,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稀土资源大国。我国稀土矿产资源分布广泛,内蒙古占全国稀土总储量的96%。
稀土金属已广泛应用于电子、石油化工、冶金、机械、能源、轻工、环境保护、农业等领域。
——摘自《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