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住建部副部长仇兴保在第6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指出:我国每年20亿平方米的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只能持续25~30年。相比之下,国外一些建筑的寿命却能够达到132年。
短寿建筑屡见不鲜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许多建筑规划不合理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比如沈阳五里河体育场,原本计划使用30年的体育场在使用18年之后就被爆破,主要是因为政府规划要在原地建设别的建筑物。
这样刚建不久就被拆除的建筑,在这几年城市大规模建设的背景下已是屡见不鲜,正是这样一些现实让仇部长说出了这番话:我国每年20亿平方米的新建面积,而只能持续25~30年。而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将产生7000~12000吨建筑垃圾。
为何我国的建筑如此“短寿”?日前,政府正号召房地产开发企业提高建筑质量,将目前30年的建筑平均寿命延长至100年。未来,让建筑“长命百岁”的设想真的能实现吗?
“寿命短”原因各异
针对一些媒体日前报道的“中国建筑仅30年寿命”的说法,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张仁瑜指出,这并不是指房屋因为质量原因只能使用30年,而主要指在规划和设计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老城区改造、使用功能落后的筒子楼和上世纪70~80年代建造的一些房子等。这些房屋满足不了人们对现代生活的需求,就可能会被拆除。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副院长张增寿也同样认为,建筑物的实际使用寿命偏短,主要是由于我国结构设计、施工设计都比较保守,甚至存在不合理的问题。但他同时表示,就整体而言,我国建筑的质量水平已经比较高了;对于社会发展与城市规划和建设之间的矛盾,各个国家都曾经历过这样一个阶段。
“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对城市建筑的要求也随之不断变化,房屋建筑适应不了这种变化就有被拆的风险。”中国建筑材料科学院专家胡必俊表示,“除了规划不当以外,建筑质量不过硬、违规操作屡见不鲜也是造成中国建筑‘寿命短’的原因。”
这两年,有关“楼脆脆”、“楼歪歪”的报道时有耳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就曾在媒体公开指出:目前我国“不少建筑物存在钢筋不达标,混凝土保护层不达标、偷工减料等问题”。
除以上原因外,胡必俊还指出,有时个人的违规操作也会给整幢建筑带来“致命”风险。比如有些家庭住宅装修一味强调豪华、美观,擅自拆除承重墙,容易引起房屋倒塌;还有的在不能够铺地暖的建筑内铺地暖,势必引起房屋负担加重,容易导致倒塌。
建筑垃圾再利用难
建筑寿命短,不断被拆之后,其所引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就日益突出了。仇保兴算过一笔账:据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600吨;而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将产生7000~12000吨建筑垃圾。据了解,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面对如此严峻的现状,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