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中国企业离“全球买家”有多远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的一年多时间里,由中国企业参与的海外投资接连不断,这些案例使中国成为全球并购浪潮中最令人瞩目的买家。但有关专家认为,中国企业整体上还远未发展到能实施大规模海外并购的阶段,目前也仅是具备了资金等硬件方面的部分条件。

  什么力量推动并购大潮

  “走出去”是中国企业成长的自然选择。从2003年开始蔓延全国的能源紧缺、资源价格上涨到越来越频繁的国际贸易摩擦,加速了企业走向国际并购市场的步伐。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这一变化标志着政策实质性松动的开始。此后,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逐步启动了政策调整的步伐,一系列金融、税收优惠政策陆续出台。

  商务部对外经济合作司副司长赵闯表示,实现企业稳步“走出去”需要建立“三个一”:即一个支持“走出去”战略实施的促进、保障、管理和服务体系,一个落实和实施体系组织管理架构,一个包括各种所有制、有实力的企业队伍。特别是一个体系,基本上涉及到了目前企业“走出去”需要迫切解决的大多数问题。不仅包括了国家从金融、财政、外汇、税收等各个方面的政策促进措施、开展政府间经济合作、确保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等保障机制,还包括了政府管理改革和提供有效信息的服务措施。

  并购时代谁执牛耳

  根据商务部预测,未来5年,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将进入高速发展期,四类企业将成为我国“走出去”的主力军:

  第一类是有比较优势,并成功转化为竞争优势的企业,比如家电、轻纺、成衣、食品加工和轻工业产品,以及一些质量价格比有明显优势的机电产品。通过对外投资,在当地设立企业和机构,把国内过剩的生产能力、原材料和零部件带到国际市场,形成跨国经营的供应链条。

  第二类是资本和资源密集型的行业,这些行业目前在国内尚不具备比较优势,但国内的需求增长强劲,带动这些行业通过在国外投资建设国内严重短缺的战略性资源和初期产品的长期稳定的供应,比如油气资源、矿产资源、木材和纸浆生产基地。

  第三类是具有一定技术门槛,具有一定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企业,比如目前的中兴、华为、海尔、海信、联想等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企业。这些企业代表了我国未来技术竞争的优势,最有可能成为中国未来的跨国公司。

  第四类是对外投资建设长期稳定的海外市场和需求,既包括生产性企业,也包括从事贸易、物流和分销的服务型企业。这些企业普遍规模比较小,跨国经营的能力有限,也缺少国际化的经验和人才,浙江民营企业是这类企业率先“走出去”的先头军。

  重要的不只是资金

  毋庸置疑,低成本和相对充足的资金是目前一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优势,但并购后的整合能力,恰恰是中国企业的“软肋”。

  一方面,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明显的文化差异加大了整合难度。多数中国企业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企业最高领导,在组织职能并不完善的情况下,通过对下级的直接干预来管理企业,而下级更多的是服从领导的安排。显然,将这种管理方式“嫁接”在发达国家的企业是行不通的。

  另一方面,海外并购企业对中国企业文化的认同度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时,被并购企业所在国的员工、媒体、投资者、甚至是工会,仍对中国企业持怀疑的态度和偏见。低价格的产品和低效率的企业,往往还是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形象。

  实力还要靠软竞争力说话,这是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最大挑战。我国企业在硬件和制度竞争力提升的基础上,现在要进入第三次提升,提升企业的责任理念、道德水准等软竞争力,做负责任的公司。
作者:肖敏 王宇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发布时间:2005年12月07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