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质管体系为医院疗“伤”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随着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深入,医院的发展与生存已成为医院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日趋增长的需求,医院必须建立一个具有战略性的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医院管理思想和方法不断进步。

医院也要实施质管体系

质量是永恒的主题,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国际标准服务行业分为3类:产品销售型服务、餐馆型服务、法律顾问型服务。医院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包括了以上3种类型,如药剂科、供应室,类似第一种服务;医生做手术和护士打针送药,类似第二种服务;医生检诊、咨询和护理心理服务,类似第三种服务。而这3种服务都适用国际标准。因此,医院质量管理有必要参照ISO有关标准,更快地接近现代管理水平。
落实ISO9000体系

明确ISO9000族特点,正确选择推动方式,运用ISO9000族标准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两种方式,“受益者推动方式”和“管理者推动方式”。其中“受益者推动方式”是按照顾客或其他受益者的要求实施的质量体系,国内引入ISO9000的医院大部分采用了这种方式,但其前提是必须进行商业化认证。“管理者推动方式”是服务提供方为适应市场和顾客的需要,主动加强内部质量管理而推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其最大特点是医院工作的每个环节、过程都有条文规定,并要求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同时所有规章制度都是动态变化的,必须随着社会需求、医院发展水平的不断完善,最终达到提高医院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社会竞争能力的目的。笔者认为医院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主要在于医院内部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而非单纯满足于认证的需要,因此,医院在体系建立之初,即可选择“管理者推动方式”。

把握关键 领会原则

管理者应对质量体系的开发、有效运行负责,包括医院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制定、各级人员职责的确定以及各种控制措施的制定等,同时,应该考虑医院质量形成的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明确病人的需求、对可能导致病人不满意的情况进行充分估计,并提出预防和纠正措施。因此,体系建立过程中,应该强调管理者的作用。

人员和物质资源:要实施质量体系、达到质量目标,医院管理者必须提供足够的和适合的人员和物质资源,而其中人是最重要的资源,对服务组织尤为重要,其行为和业绩都直接影响服务质量。因此,在普通培训的基础上,对各个职能科室的负责人要进行重点培训,要求在学习标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医疗工作实际,正确理解标准内容,并研究具体的实施办法,以便使每个工作人员都能自觉、努力地工作,保证质量体系的实施。

质量体系结构:合理的体系结构是保证质量体系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笔者把医疗服务全过程分解为市场开发、服务设计、服务提供、服务业绩的分析与改进4个阶段,即通过市场调查了解病人的需求,通过周密的计划和设计为病人提供安全、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强调预防性措施,并在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规定各环节人员的职责和义务,以保证病人得到满意的服务。

体系文件的编写:在体系文件的编写过程中,可主要采取“引进、借鉴、继承和发展”的原则。把医院必须执行的行业、政府政策法规完全引入到质量体系文件中,借鉴有关医院管理的先进经验,使其转化成能够实际应用的标准。在编写过程中,还注意把握“以病人为中心”和“可操作性”的指导思想,不搞形式,不摆样子,一切为病人着想,把要做的说出来,把所说的写出来,把所写的做出来,建立一个符合工作实际、切实可行的质量体系。

推动质管体系运行

加强培训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正式运行后,培训工作的重点便放在了体系文件的学习和标准贯彻方面,要求职工必须掌握本岗位的执行程序及相关标准,充分理解文件,并在工作中认真实施。

完善监督机制:结合医院实际,建立服务质量测量系统,测量病人对医院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和医务人员提供服务过程的完美程度,测量结果与奖金分配挂钩。几年来,笔者对自己所在医院以满意度问卷的形式、内容以及管理方式进行了系统改革,改变了过去的专人管理、专人发放、出院病人现场填写、纪检最终统计的模式,在全国医疗服务行业率先应用了独具特色的《医德医风全程监督卡》,患者可根据切身感受随时在卡中填写意见和建议。从而形成了从病人办住院手续开始直到出院全过程的监控新模式。

定期内部审核:内部质量审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验证服务质量体系的实施情况和有效性,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种规范的执行情况,并针对出现的质量问题查找原因,为此,医院质量管理部门要在管理者代表的领导下,对体系文件中的医疗服务提供过程、质量记录控制、与病人的接触、医疗服务设计过程、服务质量改进等要素按季度进行滚动审核,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可以使医院各项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在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果,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理念得到深化,医务人员服务意识逐渐从“诊断好,治疗好,疗程短,无损害”的生物医学模式的“小质量”概念向“医院服务好、诊疗质量高与收费合理”的人文化服务模式的“大质量”目标发展,真正让患者感受到亲情式的医疗服务。

作者:陆淼 孙红梅 刘翠英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5年11月28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