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于2010年4月28日在重庆组织召开了标准审查会,《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与非车载充电机之间的通信协议》和《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4项标准顺利通过审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科技部863电动汽车项目办公室的相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
电动汽车作为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受到了国家和国内外各大企业的重视。便利的充电设施是电动汽车大规模推广的基础,而充电设施的建设离不开相关标准的规范和引导;在电动汽车推广初期,国家的鼓励政策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鼓励政策要建立在对电动汽车科学评价的基础上,这些评价包括安全、性能、节能和环保等多个方面。本次审查通过的4项标准,有3项是和电动充电相关的重要标准,对于保证充电的安全性、通用性和互换性具有重要意义;而《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为科学评价该类型混合动力汽车的能耗奠定了基础。关于充电站、充电接口和通讯协议,国际标准也在制定过程中,但是进程比中国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慢,而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对这几项标准又很急需,因此这些标准会先于国际标准推出,因而制定的难度比较大,在多方努力下,这几项标准顺利通过审查,取得重要进展,为建立健全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进一步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相关单位和部门将尽快完成报批手续,正式批准发布之前这些阶段性标准成果也有可能率先被行业主管部门引用,用于电动汽车行业管理及配合相关的补贴政策。
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是为了配合我国电动车辆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经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批准,1998年在全国汽标委下组建成立的,负责全国电动车辆等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其对口为ISO/TC22/SC21和IEC/TC69,同时和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组织(UN/WP29)、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日本汽车标准国际化中心(JASIC)等机构保持密切联系。自电动车辆分委会成立以来,组织制定了涵盖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电动摩托车等多种电动汽车整车,动力电池、充电机、电机及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的53项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这些标准包括基础通用标准、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汽车
整车及关键部件标准,初步建立了我国电动汽车标准体系,初步满足了政府对电动汽车管理、企业对电动汽车产品研发和试验的需要;和国际标准相比,我国的电动汽车标准并不落后,很多还先于国际标准;下一步分标委将进一步在相关部委的指导下,组织行业力量,继续完善标准体系,加快急需标准的制定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