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当阳市质监局顺利完成涉及该市7个镇(处)的关于19家大米企业生产、加工不合格产品的后处理工作。
目前,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大县的当阳市共有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大米生产、加工企业合计27家,遍布于该市10个镇(处)中的7个。但该市粮食行业除了诸如仙草米业、晶盛惠米业、金源米业、巧媳妇米业、楚田米业等少数几家企业生产加工能力较大以外,其他企业生产加工能力均十分有限,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均十分脆弱。从总体上讲,该市粮食加工企业存在着规模较小,品牌认知度不高,销售范围较窄,加工附加值较低的现状,亟须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各企业雄心勃勃准备提升各自企业实力之际,犹如当头一棒,在2009年第四季度湖北省省级监督检查及2009年省级专项监督抽查中,传来该市有19家企业所生产的大米产品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的消息。
历来注重当好经济发展“服务兵”,并寓监管于服务之中的当阳市质监部门鉴于其大多数企业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于标签、标识不符合新颁粮食质量标准《大米》(GB 1354-2009)要求的实际,为帮助该市企业顺利迈过这一发展“门槛”,减轻企业后期发展成本,该局一是针对全市大米取证企业负责人及质量管理者及时开办新大米标准宣贯培训班;二是积极与上级局积极沟通、联系,对仅是标签不合格的16家企业简化后处理程序,免于行政处罚,督促上述企业按照新标准要求重新印制新的外包装袋及合格证;三是对3家涉及所生产大米本身实物质量不合格的企业严格按照《湖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后处理办法》规定的程序和督促整改、复查等环节要求,开展后处理工作。此外,在整改过程中,该局工作人员为进一步有效减轻企业实际负担,采取把后处理与食品巡查,年审咨询等质量监督日常性事务相结合的办法,送各项“服务大餐”到各企业面前。上述举措也得到了各企业业主们的一致肯定。
截至目前,全市27家大米取证企业均按照新标准要求更换了外包装袋及合格证。其中,3家大米产品本身质量(涉及稻谷粒总数、碎米总量等参数)出现问题的企业针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均认真分析查找了原因,并都按时保质的落实了整改方案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