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要求落实门票价格“一票制”,不得将不相关的游览参观点捆绑为一个游览参观项目并收费。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管理的游览参观点不得在法定节假日期间及之前1个月内提高门票价格。(据《京华时报》)
什么是“一票制”?就是游客到某个景区景点游览,只在景区景点的大门入口处购买一张门票即可游览整个景区内的景点和名胜古迹。而“一票制”对应的显然就是“多票制”,也就是说游客在大门口买了门票入内,进去以后里面的很多景点需要额外购票才能参观。而且,这些需要再次购票参观的景点,往往都不包含在旅行社的旅游报价内,也就是说,你要想进去参观,就得自己额外掏钱。
实际上,这种“多票制”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景区景点玩的一个小聪明,耍的一个小把戏。他们在各种宣传资料上和报给旅行社的价格上,门票价格看上去都不是很高,但是等游客进到景区里面才发现,其实之前购买的门票,仅仅是进入景区大门的门票而已。而对于景区内的一些著名景点,名胜古迹,统统都要再次花钱买票才能入内参观。这样算来,游览完所有景点的花费,早已远远超过当初进大门时买的门票钱。
国内景区景点这种普遍存在的行业“潜规则”实际上是对游客合法权益的一种侵害,说的严重点,这是一种欺骗行为。分析起来,它无非就是用景区景点门口低廉的价格把游客吸引进去的“钓鱼”手法。可这就势必把游客置于一种骑虎难下的两难境地,不买票吧,里面主要的景点和名胜古迹就看不到,大门口的门票钱等于是白花了;买票吧,又心有不甘,觉得这是被人算计了。
而发改委此次要求落实“一票制”,显然就是针对这个问题而来。实行“一票制”以后,游客根据自身情况,觉得里面的景点和名胜值这个票价,那么就购票进去参观,如果觉得不值,那就不进去。把选择权还给了游客,也避免了其中存在的欺诈成分。
当然了,推行“一票制”以后,也要防止有些景区景点不甘心自己先前的利益受损而把“一票制”的票价定得过高,涨得过快。因此,有关部门也要加大对国内景区景点的监管和监督力度,避免出现“一票制”以后,游客花费不降反升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