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生态学家王如松:我国循环经济存在诸多认识误区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不久前,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上,我国生态学家王如松说,我国目前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存在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其一,循环经济的理念不是从国外引进的。世界银行2004年一篇有关循环经济的综述报告发现,Google上9篇介绍循环经济的顶级文章除一篇是德国人写的外,其余的都是中国人写的。这说明循环经济的理念是出口转内销的中国货。应当说,循环经济是中国人创造的。我国有7000年悠久历史的传统农业就是一种典型的循环经济。城乡居民的粪便、潲水、垃圾、秸秆、绿肥和沼液是农田宝贵的肥源。农家饲养的家畜、家禽和种植的田地、村落构成和谐的农村生态系统。可更新资源在低生产力水平和小的时空尺度上循环,以世界7%的耕地和水资源养活了1/4的世界人口并维持了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的经济形态。

其二,循环经济的生态学基础不只是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全面体现整体、协同、循环、自生的生态整合机理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循环经济不只是物质的闭路循环,而且是一场技术、体制、行为领域有关生产要素、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的革命以及结构、功能的重组。与资源合理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的3r小循环相对应,当前我国循环经济转型的首要任务是促进观念转型、体制改革和功能重组。

其三,循环经济不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现代化的循环经济必须吸取传统农业生态经济再生和自生精华的基础上推进改革开放,发展竞争经济和共生经济,在自然生态承载力允许范围内实现线性与循环叠加的螺旋型增长。如果只强调物质的闭路循环而忽视产业发展的力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骤会十分缓慢,两条腿走路,才是完整的循环经济。

其四,循环经济不简单否决高物耗、高能耗、重污染型的产业。对于社会必需的高物耗、高能耗、重污染型产品,应当优先考虑布局在环境容量大,技术水平高,环境法规严格,社会生态意识高的地区集中发展、系统整改。发展循环经济,首先要做的不是从末端一刀切,简单地淘汰或挤走这些产业,而应从更大尺度上进行纵向、横向、区域、社会和技术的整合,从体制、机制和全过程整合方法上解决这些产业和常规技术的更新换代问题,而不要也不可能一窝蜂都去搞高新技术。

其五,循环链越长生态效益不一定越好。国外的一些循环经济实践证明,产业链不是越长越好,产业生态网也不是越复杂越好,一定程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可能导致稳定性,但过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可能导致不稳定性。生态网链的稳定性取决于系统组分的优势度和多样性的平衡、开放度与自主能力的平衡、结构的刚性和柔性的平衡。通过长链将废弃物吃干榨尽和零排放,即使在技术、经济上可行,但由于系统可靠性差,生态上往往也是不合理的。

同时,王如松还指出,第三产业的比例不是衡量城市产业结构合理程度的循环经济标准。从理论上讲,以任何一类产业为核心,都可以合纵联横,结链成网,发展循环经济,但单一的企业、单功能的行业很难形成规模型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型城市和生态产业园区不是自上而下规划出来的。我国当前很多纯粹由规划师规划出来的生态产业园和循环经济型城市往往只是完成了规划任务,但大多数是不可行的。
作者:罗兵 柴海亮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5年11月21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