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价格优势和灵活的配置选择,电脑组装机赢得不少消费者的青睐,但一些商家利用消费者电脑知识缺乏,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令消费者防不胜防。今年春节以来,厦门市工商部门已连续接到多起相关消费投诉。每年三四月份是电脑销售旺季,近日,厦门市工商局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在购机的过程中擦亮眼睛,避开最常见的几大消费陷阱。
配置清单含糊不清
【例】1月21日,消费者李小姐在厦门某电脑超市购买了一台售价1220元的组装计算机。3月4日,她在使用中出现光盘卡死、死机及计算机自动重启的现象,需将电源拔下后才能正常运行。将计算机拆机后,李小姐惊讶地发现,自己购买的硬盘标示日期为2009年12月25日,与购买日期不符;且商家的配置清单列得十分含糊,仔细看才发现单据上竟未注明主板品牌。
提醒:
通常商家对组装机主要配件的报价非常低,以此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有的消费者也担心商家做手脚,会要求商家开列一份电脑散件较详细的清单。但商家往往是能不写品牌就不写品牌,能模糊型号就模糊型号,能省略规格就省略规格。这样一来,商家在组装电脑时以次充好的空间就大了。
装机时偷梁换柱
【例】市民黄小姐于2009年9月15日在厦门某科技电脑服务部购买了一台组装台式计算机,售价4220元。今年3月25日,她发现计算机显卡标签上注明显存为512兆,而实际测试仅为256兆;3月26日,她又发现收据上注明电源为400W,而电源标签上只标明为220W。与商家交涉无效后,黄小姐向有关部门投诉,要求该商家按照标签、收据上的配置为其更换显卡和电源。
提醒:
有些商家在装机过程中没有按照约定的配置清单的品牌、型号、规格装配电脑,以次充好赚取差价。有些经销商甚至会将回收的旧配件经过改头换面后,当成新配件蒙蔽消费者。
随机软件盗版多
【例】3月16日,消费者张先生在厦门某家电卖场购买了一个瑞星杀毒软件,拿回家安装后才发现,该软件已被他人注册过。他向商家反映,商家给更换了一个软件,但3月21日再次使用时,张先生却发现更换后的软件也是被他人注册过的,并且安装过后导致其电脑系统无法使用。
提醒:
不少用户在购买兼容机的时候,销售商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商品,通常会提供免费安装相应软件的服务。其中,经销商除了提供随机软件外,还会为消费者安装一些盗版软件。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根本无法得到正版软件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承诺保修到时变脸
【例】市民陈女士于2007年10月14日向厦门某科技有限公司购买了一台组装电脑,其中内存条承诺保修期为3年。今年3月12日,陈女士发现内存条烧毁,3月14日,她将内存条送检,被告知是“潮湿天气导致,不予保修”。由于手中只有收据没有正规发票,陈女士只得求助有关部门,要求商家给予免费更换内存条。
提醒:
一些经销商信誓旦旦地说,只要凭收据就可到网点进行退货或者更换,也就是说可享受到与正品一样的服务。但是,一旦产品出现问题要求更换或者退货时,这时经销商则会死不认账。
小贴士
专家提醒消费者,购买计算机,应当心三大误区。
误区一:重品牌不重配置。有些品牌计算机在宣传时,往往隐瞒一些参数不高的配置。因此,消费者在关注计算机品牌的同时更要关注对性能有影响的配置。
误区二:忽视售后服务承诺。不少经营者为了吸引顾客,提出了超出国家“三包”规定的服务承诺,对不同的部件采用了不同的包换期限,而往往那些包换期限长的部件一般不容易损坏。因此消费者在购买计算机之前应仔细阅读经营者的售后服务承诺。
误区三:轻视标志。购买组装机时,经营者通常会提供配置清单。比较规范的配置清单应包括部件品牌、型号和主要参数,这份配置清单不仅是经营者对其所售商品的一个承诺,而且也是日后判定配置与实物是否相符的一个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