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际市场对陶瓷产品中涉及人身安全的铅镉溶出量要求越来越高,各地检验检疫部门与辖区陶瓷出口企业在技术上攻关克壁,在管理上严格控制,有效避免了陶瓷产品铅镉溶出量超标风险。但在日常生产中存在的一些潜在的质量隐患,检验监管人员和企业管理者须予以关注。
以唐山地区为例,目前,唐山辖区多数陶瓷企业使用天然气或城市煤气作为生产用气,而燃气供应不足对陶瓷产品质量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工艺参数的制定及执行是陶瓷生产中的关键控制环节,气源不足将直接影响窑内温度,给骨质瓷生产带来一系列不良的连锁反应———在素烧环节,会导致素坯密度下降、吸附能力增强;在釉烧环节,会导致部分产品釉的流动性变差,造成产品缺釉,如果缺釉产品的素坯密度下降,则容易吸附窑内更多的铅蒸气,导致产品铅溶出量超标。近日,唐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对某厂生产的一批骨瓷白胎盐胡罐产品实施实验室检测时,发现产品铅溶出量超标,正是气源不足所致。另外,如果彩烤窑产品的窑温不稳定,将导致花面中铅镉无法正常溶出,贴花产品铅镉溶出量易超标。唐山检验检疫局在日常监管中发现,在气源不稳的情况下,生产的输美白色浮雕花面8寸平盘的铅溶出量,较气源稳定条件下的铅溶出量普遍偏高,最高值可达3.0mg/L,不符合美国要求低于3.0mg/L的标准。
对此,建议企业加大对异常生产条件下作业的监控力度,制定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制度,建立异常情况应对机制,指定专人负责窑炉运行记录和产品标识工作,并加大产品抽样检测比例和频次,确保铅镉不合格产品得到有效控制。
目前,骨质瓷釉料中所使用的熔块从理论上讲是无铅熔块,即配方中不含铅。但因配方中含锌,而铅和锌是伴生矿,如果原料锌的纯度不高,就会引入铅。唐山检验检疫局在对企业使用一段时间后的釉烧用匣钵进行铅镉检测后发现,匣钵有少量的铅溶出。匣钵本身是一种高铝耐火材料,不会有铅的引入,而检测结果却证明了“无铅熔块”也可能导致白胎骨质瓷产品有铅的溶出。釉烧有铅溶出的白胎骨质瓷产品后,沉积在匣钵内壁的铅会在釉烧过程中挥发,从而导致其他产品被污染。随着铅的沉积量日益增多,这种恶性循环将导致更多的产品铅溶出量超标。
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工厂对使用过的匣钵定期进行铅溶出量检测,及时更换“问题”匣钵,排除污染隐患。
在实验室日常管理过程中,一些细节问题常常被忽视。一是浸泡样品的浸样柜材质本身可能含有铅镉。唐山检验检疫局在对某企业浸样柜材质进行铅镉溶出量检测时发现,该材质浸样柜铅溶出量超过90ppm。浸泡柜自身所含的铅会污染置于其中的陶瓷样品,如果陶瓷样品正面被污染,可能导致对合格产品的误判;如果陶瓷样品底部被污染,可能会污染其它产品。如果被污染的产品出口后,同样会导致合格产品被误判,我国出口陶瓷产品可能会被国外预警、退货、索赔,后果相当严重;二是实验室所用试验器具、设施长期使用后,会附着铅沉积物。唐山局在对某企业的实验室墙壁、浸泡柜顶部等区域的附着物进行铅镉检测后,发现检测结果最高的铅溶出量高达70ppm。
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一是提醒企业和检验检疫部门高度关注浸样柜的材质和相关检测陶瓷铅镉溶出量的容器,有效防止铅污染的传播,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消除质量安全隐患;二是企业和检验检疫部门要高度关注实验室及其设施的清洁工作,创造清洁无污染实验环境,避免上次实验残留物对下次检测样品的污染,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为确保高铅花纸产品的铅镉溶出量不超标,有些花纸厂虽然采取了添加防铅涂层的工艺方法,对降低陶瓷产品铅镉溶出量有了积极作用。但在陶瓷产品搬运过程中,如果未采取适宜防护措施(如加垫等),易造成产品釉面划伤,而高铅花纸中的防铅涂层一旦被破坏,铅镉大量溶出的风险将大大增加。
要避免类似事件,企业惟有加大对作业人员质量安全意识教育,通过规范操作,才能减少人为因素可能导致的缺陷,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