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解读“一次性筷子”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点 题

我国是世界上一次性筷子生产大国,每年生产卫生筷约1000万箱,截止到2004年我国竹制卫生筷已出口到日本、中国台湾、美国等3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量1 86.0 939万箱,其中对日出口占全部出口量的41%。
自从发明使用以来,一次性筷子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其卫生安全和环境等问题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05年6月28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一次性筷子 第1部分:木筷》(GB19790.1-2005)、《一次性筷子 第2部分:竹筷》(GB19790.2-2005)。这两个标准的制定不仅重新规范了一次性筷子的质量,首次对一次性筷子的卫生提出要求,同时也对木材资源的浪费起到了抑制作用。该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有利于推动一次性筷子产业的健康发展。

两个标准各有侧重

目前一次性木筷使用量远远高于一次性竹筷,木制筷的生产是对森林资源的生产开发,而以生长周期短的竹子作为一次性筷子生产的原料将会是一个最佳选择,也是我国卫生筷子发展的趋势。

此次在标准修订中,两个标准各有侧重。由于木筷的使用量和生产量远远大于竹筷,因此木筷标准中对选材和生产技术的要求多一些,这样对限制用材、提高木材的使用效率起到积极作用。而竹筷子的生产周期短,针对竹子的潮湿生长环境,标准中对竹筷子的防潮防霉卫生指标要求高一些,特别是严格了竹筷子的含水率指标,同时对邻苯基苯酚、噻苯咪唑 、联苯和抑霉唑(Imazalil)4种防霉剂作了具体规定。

关注四种防霉剂

2003年1月21日日本厚生省发布食监发第0121001号和食监发第0121002号令对进口卫生筷实施4种防霉剂邻苯基苯酚、噻苯咪唑 、联苯和抑霉唑(Imazalil)的检测。此项规定直接影响了中国一次性筷子的出口贸易,同时对如何保证卫生筷的卫生质量指标也提出了新的课题。

邻苯基苯酚、噻苯咪唑 、联苯和抑霉唑(Imazalil)4种防霉剂主要是起杀菌和防霉作用的,他们已广泛使用在食品的防霉中,且安全性好,过量使用会对身体造成影响。据有关部门调查,目前我国竹筷的生产过程中基本不使用这4种防霉剂,日本在对卫生筷进行检查时,该4种防霉剂检测低限均为10 mg/kg,因此新标准将竹制卫生筷4种防霉剂限量指标规定为小于等于10 mg/kg。有关专家提醒生产企业,该指标在竹筷标准中为强制性条款,实际上在卫生筷的生产中不能使用,至少是不鼓励使用,该指标的设立主要是国际贸易发展的要求。

强制性微生物指标

近几年来“发霉筷”、“卫生筷不卫生”等现象多有发生,因此新标准中专门制定一次性筷子安全卫生指标,且微生物指标被列为强制性条款。

微生物指标中关注了大肠菌群、致病菌和霉菌3项指标。大肠菌群指标已被广泛用做食品生产中卫生质量方面的指标菌,产品中如果检出大肠菌群,则表示其曾受到人或温血动物粪便的污染,因此标准中要求不得检出。

在国家标准中,致病菌一般指“肠道致病菌和致病性球菌”,主要包括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链球菌等4种,致病菌不允许在食品中被检出。

霉菌毒素主要是指霉菌在其污染的食品中所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有些可发生急性的食物中毒,有些霉菌少量长期地摄入可产生慢性、潜在性的危害,木制、竹制筷都是易于产生霉菌的产品,因此控制最终产品霉菌指标规定为≤50cfu/g(cfu为菌落数)。

据了解,从2003年初到2005年有关部门对出口竹制卫生筷的日常监督管理中,竹制卫生筷微生物项目均没有发现超标的批次。因此只要规范生产,所拟定的微生物指标我国竹制卫生筷生产企业是能达到的,其指标的制定也有利于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和保护规范生产的企业。

关注四项强制指标

此次新修订的两个标准中有四项强制性标准,其余都是推荐性标准。这四项强制性标准是:
●《一次性筷子 第1部分:木筷》(GB19790.1-2005)中5.5条和《一次性筷子 第2部分:竹筷》(GB19790.2-2005)中5.2条都对微生物指标有强制性规定。(注:表中MPN为大肠菌群近似数)

项目 指标
大肠菌群/(MPN/50/cm2) 不得检出
致病菌 不得检出
霉菌/(cfu/g) ≤50

●《一次性筷子 第1部分:木筷》(GB19790.1-2005)中5.6.2条规定二氧化硫浸出量,强制要求二氧化硫浸出量小于等于600mg/kg(以SO2计)。
● 《一次性筷子 第2部分:竹筷》(GB19790.2-2005)中5.3条规定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含水率/(%) ≤10
噻苯咪唑/(mg/kg) ≤10
邻苯基苯酚/(mg/kg) ≤10
联苯/(mg/kg) ≤10
抑霉唑/(mg/kg) ≤10
二氧化硫浸出量(以SO2计)/(mg/kg) ≤600

包装运输有讲究

新标准要求一次性筷子在包装运输中严格了卫生、安全,杜绝二次污染。在包装上规定,包装材料符合食品卫生标准要求,内外包装应具有防潮和足够的牢固性,保证在正常运输与贮存时不受污染。要求在每箱制品上应有制造厂厂名、厂址、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树种、等级、数量、重量、出厂日期、保质日期和执行标准等标志。

在贮存上要求放置在清洁卫生、通风干燥、防火、防潮、防污染的环境中。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运输过程应防雨、防潮,装卸应防止破损、污染,禁止与有毒、有害、有异味货物通车厢或集装箱运输。

检测并不难

一次性筷子的检测并不是很难,一般的县级检验机构即可完成感官检验,基本检测器具是钢板尺、游标卡尺等,感官检测多采用目测、鼻嗅。

微生物和理化指标的检测可以由地方的卫生防疫部门完成,取样是采用随机原则,主要是考察生产企业的卫生总体水平。因此企业应主动到当地检验单位送检,使产品尽快达到国家标准。

产品越白越不安全

在人们眼中,越白的筷子越卫生,其实不然,无论木头还是竹子都有自己的天然色泽,过于白色的产品是添加了漂白剂。

漂白剂(Bleaching agent)是指使食品中有色物质经化学作用分解,转变成无色物质或使其褪色的物质。此次标准中所指的漂白剂是指国家标准GB 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及历年补充的准许在食品中使用的漂白剂(食品级)品种,是指产生SO2(二氧化硫)浸出量来源的物质。我国自古就有用硫磺熏蒸食物或食品用具进行漂白,漂白剂除有漂白作用外,对微生物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和抗氧化作用,但是它也有一定毒性,主要表现在可诱发过敏性疾病和哮喘。

漂白剂是我国的竹制卫生筷行业主要使用的化学物质,多年来一直没有控制指标。2004年11月有关部门曾对全国36个企业的45份竹制卫生筷样品进行SO2残留量普查,普查结果表明,有97.8%的普查样品漂白剂(以SO2计)残留量小于500 mg/kg,由于竹制卫生筷生产中以漂白剂为主,加上竹筷消费者使用时只涉及到表面,再根据我国食品中SO2残留限量允许标准使用的漂白剂为600mg/kg,因此此次标准制定将漂白剂(以SO2计)残留限量制定为600 mg/kg,这即符合大多数企业实际,也能防止过度使用漂白剂危及消费者身体健康。这是一项强制性条款,应加以注意。

一次性产品也要质量

一次性筷子并不是一味的简单粗糙,它也讲究质量。在新标准中从不同等级材质质量要求、加工质量要求两方面规范了产品质量。一次性筷子的感官要求,表面洁净、光滑、无毛刺、无污染、无异味。从选材上木筷适用于桦木、杨木、椴木、马尾松、云杉、冷杉。据了解,目前一次性筷子的选材大多采用人工林,一些珍贵木种大都是进口。选材的规定将对一次性筷子木材资源的浪费起到抑制作用。

在制作上,对筷子的长度、大小头端面宽度、厚度、中缝宽度等外观制作都有具体的要求。另外木筷还按照材质缺陷和加工质量分为3个等级。对木材的节子、夹皮、树脂条、水线、虫害、变色、腐蚀、表皮等都有具体规定,保证了材质质量。

由于过去标准中对筷子的结构形状、命名和分类一直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此次新标准对加工质量有严格规定,从形状上将木筷分成A、B、C三型,竹筷分成A型筷(圆禄筷)、B型筷(天削筷)、C型筷(双生筷)、D型筷(利久筷)和E型筷(单支筷)5大类。外观要求一次性筷子洁净、光滑、无污染、无异味、无虫蛀等,竹筷特别提出与食物接触的毛刺,即刺、划伤的竹纤维束不能超过6cm。

含水率至关重要

消费者在使用一次性筷子时,常会遇到筷子发霉或变形,造成发霉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筷子在制作时含水率高,含水率是一次性卫生筷能否保证在储存过程中保证不霉变、不变形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生产工艺的一项重要指标。

本次标准规定木制卫生筷要求7%≤含水率≤我国各地平衡含水率,试验证明,含水率小于8%时,产品不易变形,但是由于我国各地区空气湿度不同,所以规定了小于各地平衡含水率。竹筷含水率在标准中专门作为强制性条款要求,它不能超过10%。

据了解,近日有关部门对全国39个企业的53个产品的含水率进行检验,其结果是全部达到标准要求。只要是正规生产企业完全能够达到标准要求的。

  相关链接

一次性筷子的由来

中国的筷子在商代传到整个东亚,公元500年,筷子的使用从中国传入越南、韩国和日本。1878年日本人发明了用后即弃的木制筷子,称为“wari-bashi”,即“一次性筷子”,又称“卫生筷”。现在日本使用的卫生筷由竹、木制成。

上世纪90年代初,当一些日本商人开始开拓海外卫生筷的加工基地时,一名日本商人首先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建立了一家小厂,这家厂子刚开始是利用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进口的白桦木加工生产卫生筷,并出口日本。后来,看到利润可观,日本商家大量进入中国,以合资方式在华投资设厂,中国本地的企业也开始生产卫生筷。这样,中国生产的卫生筷在向日本出口的同时,也开始在国内普及。

主要生产工艺过程

木筷子:选料;断锯→打坯→成形→削尖→蒸煮;化学处理→浸泡→水净→烘干→磨光;整理→分等→数双数→测量干度→包装→打包。
竹筷子:毛竹选料;断锯→打坯→成形→削尖;化学处理→浸泡→水净→烘干→磨光;整理→分等→数双数→测量干度→包装→打包等过程,处理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品种类有硫磺、焦亚硫酸钠、滑石粉。

一次性筷子相关标准

1989年国家林业行业制定了《普通卫生筷子》行业标准,1992年又制定了《精致卫生筷子》行业标准,2001年将以上两个标准合并为《一次性木筷》标准,2003年颁布实施。

现行一次性筷子标准中,只注重了产品分级,对于卫生筷所涉及的安全卫生项目考虑不多,在一次性筷子的分类上也只有一种,与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实际类型和国内销售种类均不相符合,也与目前消费者对卫生筷安全卫生期望有较大的差距。

此次颁布实施的《一次性筷子 第1部分:木筷》(GB19790.1-2005)、《一次性筷子 第2部分:竹筷》(GB19790.2-2005)为国家标准。

作者:王辉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5年11月11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