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I 2010年勘探与生产冬季标准化会议于近日在美国新奥尔良市召开。集团公司质量管理与节能部组团参加了这次会议,由杨果副主任领队,成员有高圣平、陈效红、杜德林。代表团随后又赴华盛顿访问了API总部,就中国石油与API之间的进一步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在若干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此外西安管材研究所也派员参加了新奥尔良会议。以下是此次出访活动的情况简报。
一、参加标准化会议
此次会议规模较大,来自世界各地(以美国为主)的政府官员、公司管理人员、标准化专业工作者等共计290余人与会。
API标准化会议的特点是,由全体人员出席的大会很少,只是以早餐会的形式致欢迎辞,并对会议的总体安排予以说明。但通常会设置很多个分会场,专业、技术特色浓厚,其中还有一些技术专场,且同时举办赞助商展览会。代表团成员根据各自的专业背景及集团公司关注的热点问题,分头参加了一些技术分会,主要包括:SC 5的钻杆稳定器、钻柱元件、管线管液压试验和螺纹脂防漏试验程序;SC 13的钻井液与完井液;SC 16的钻井井控设备;SC 19的完井设备;SC 20的供应链管理等。通过参加各分委会的活动,对他们的标准制定计划、工作机制、遇到的主要问题、与ISO对口分委会的协调等方面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同时也针对一些技术问题提出了我们的见解,有些意见将在标准编写中被采纳。
例如在参加SC 13钻井液与完井液分会中,我们对两项标准的修订提出了具体意见。一是钻井液材料规范,标准中关于加重剂中细颗粒含量的测定程序,存在冗余和繁琐等问题,计算公式中的参数与常规数学原理相悖,物理意义不明确。我们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并有详细的数学和物理论据作为支持。另一项是钻井液评价程序,API计划增加钻井液滤饼质量的测定,这点是现有各类标准中均未涉及的内容。国外专家目前只考虑到了增加滤饼可压缩性的评价,但具体如何评价,他们还没有比较成熟的思路。我们曾在一项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中探讨过钻井液滤饼质量定量评价方法,不仅包括滤饼可压缩性,还包括抗剪强度。我们在会上简要阐述了我们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后,包括ISO/TC 67前主席、BP公司资深钻井液专家Cheryl Stark女士等多位国外学者都表示出了极大兴趣,希望我们提供书面材料,以便在编写标准中采纳。
在会议间隙,代表团还与API标准部主任David Miller先生单独进行了会谈,商讨了中国石油推荐的API投票委员如何实质性参与API标准制修订工作、如何在下游领域开展合作、以及联合在中国举办管道、计量等专业的技术研讨会等事宜。Miller先生还与杨果副主任探讨了目前石油工业所面临的经济形势以及我集团公司的应对策略等。
二、访问API总部
在新奥尔良参加了标准化会议之后,代表团又飞赴华盛顿访问了API总部,会见了API新任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John Robertson先生、总裁助理兼全球工业服务部主任John Modine先生以及具体负责与中国石油合作的其他工作人员。
John Modine先生首先介绍了API重组后的部门分工,重点阐述了新设立的全球工业服务部的业务范围。API在元旦前后实施了重组,将原来分属于几个部门的业务进行了整合,在原认证部的基础上设立了全球工业服务部,该部门的职责或业务也大大扩展,包括五个方面:⑴认证;⑵培训;⑶出版;⑷统计;⑸重大活动。共有42名雇员,并管理着120名审核员,在华盛顿、休斯顿、北京有办事处,还准备设立中东和东南亚办事处。到目前已经为4,000家公司、600种产品和38,000名个人颁发了证书。在培训方面,设有所谓的“API大学”,对油气工业员工进行继续教育;还有安全培训课程,主要对加油站管理和操作人员进行上岗培训。API共有500多种出版物,年发行量超过20万册。API的统计工作也很全面,涵盖石油工业基础数据、原油及成品油进出口、LNG库存量与销售、钻井成本等,定期发布各种统计报告和公报。重大活动是指上游、下游、计量等专业的年会、专题研讨会等,也是由该部门负责策划和实施。
随后进一步商定了推荐委员参加API活动的计划,初步决定在API夏季年会时,组织上游领域的推荐委员参加相应分委会的会议,并在会议之前对推荐委员们进行“定向”培训,包括API组织框架、管理规则、运行机制、标准制修订程序、网络投票等。另外还协商了委托标准化所组织翻译、发行API标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包括建立中英文对应数据库、版权保护等。
这次参会与访问加深了双方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为今后的全面合作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