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福建检验检疫局认真履行职责,按照“质量是基础,安全是底线”的要求,突出保安全、促发展,多措并举治理“餐桌污染”,积极推动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不断提升把关服务工作的有效性和贡献率,保障了人民身体健康和食品安全,促进了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据统计,2009年该局共检验检疫出入境货物229.4亿美元,其中检出不合格货物13.83亿美元,不合格率6%。
扎实开展专项整治,提升食品质量安全。一方面,福建局扎实开展进出口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制定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确定重点区域、重点产品,扎实开展自查自纠、清理整顿和抽查验收等各阶段工作。共出动1410人次,监督检查企业259家,审核企业362家,完成1260个样品、1816项次添加剂项目抽检工作。先后从5批水产制品中检出违法添加物质硼酸,均实施退运等处理。通过添加剂专项整治,规范了进出口食品中添加剂的使用管理,初步构建了食品添加剂管理系统,添加剂使用情况信息化管理程度明显提高。
另一方面,福建局有序推进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制定《进出口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四查四建四落实”。查企业,督促建立质量保障体系,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完成516家生产企业、1057家原料基地清查工作。查产品,建立分类管理制度,开展风险评估,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对出口烤鳗、罐头、化妆品等企业实施分类管理,把367家出口食品化妆品企业纳入信用管理;对重点整治产品出口糖果和蜜饯实施重点监测工作,分别抽检了蜜饯、糖果样品66个和152个,检测209项次和383项次。查区域,建立协商机制,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建立进出口食品安全问题定期通报会商机制,向有关部门发出通报14份。查自身,建立监督检查制度,落实层级监管责任,开展重点敏感食品上岗培训,149人次一线人员取得上岗资格;全面清理现有215份执法性规范文件,制修订43份作业指导书,组织开展工作质量检查和食品安全监管纠风工作。
建设质量安全示范区,构建全过程监管体系。福建局在福州、宁德、三明、南平、泉州等地初步构建了6个“以生产企业为主体,以农业合作为依托,以地方政府和检验检疫条块协作为保障”的鳗鱼、大黄鱼、禽肉、茶叶、芦柑等质量安全示范区。已在建的示范区备案茶园面积5万亩,养殖肉鸡年出栏量近8000万羽,鳗鱼2.3万亩,大黄鱼30多万网箱、水面70多万亩。示范区建设有力促进了福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水平的提升和产业升级,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落实国务院“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示范区工作得到国家质检总局和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加强风险分析预警,防范食品安全事件。一方面,福建局成立检验检疫技术小组,研究制定《出口食品风险评估及制订检验检疫监管方案的基本要求(试行)》,指导分支机构全面开展主要进出口食品风险评估工作,减少检测环节和低风险检测项目,提高检验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全局系统共制定了146个进出口食品风险评估报告和检验检疫监管方案并汇编成册。另一方面,该局扎实开展进出口食品农药、兽药残留和有毒有害物质监控。按计划完成出口食品有毒有害物质监控计划,同时完成进口食品安全监控样品221个、828项次。
与此同时,该局密切关注国内外食品安全信息,定期对相关信息和业务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掌握食品安全动态和食品安全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隐患及早预警、及早消除。2009年,福建局向国家质检总局报送重要风险预警信息7条,其中1条信息被国家质检总局作为重要风险预警信息向全国检验检疫系统发布警示通报。在系统内部发布检测数据分析信息4期,警示通报15份。
加强培训指导,落实主体责任。落实福建局《强力帮扶企业共渡难关16项措施》和《全力促进福建省品牌农业金奖企业加快发展措施》等帮扶措施。在国际金融危机、出口下滑严重的情况下,福建局辖区全年出口食品化妆品逆市比增32.8%。该局共帮助企业培训各种人员1900多人次,积极帮助企业解决“不知标准、不懂标准、不用标准”的问题。通过帮促问题企业积极整改,积极指导帮扶6家企业恢复出口。启用进出口企业诚信管理系统,加强出口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信用管理,367家出口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已纳入信用管理,企业的诚信意识明显增强。督促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落实出口企业质量安全承诺制,为企业开展食品安全员培训,在321家企业中配备掌握境外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安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