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上下都在掀起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热潮。甘肃各级质监部门要站在科学发展观、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高度,坚持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振兴质监事业的战略机遇期,增强紧迫感;坚持第一要务,切实肩负起质监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使命,增强主动性;坚持以人为本,准确定位全系统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神圣职责,增强责任心。
在振兴甘肃质监事业的伟业中,要进一步提高质监工作对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展现给公众一个“实力、效能、诚信”的全新甘肃质监形象。我认为,全系统今后一个时期要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树质监形象,创一流业绩,保百姓安全,促经济发展,打造品牌质监为目标,增强“四个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全局意识、忧患意识),正确处理和把握好“四个关系”(促进经济发展与质监事业发展的关系、监督管理与主动服务的关系、严格执法与创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的关系、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按照总体奋斗目标,大力实施“12345工程”, 创建“四型机关”,鼓足干劲,多快好省,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质监路子。
“12345工程”,具体说就是坚持“一个中心”、实施“两大战略”、推进“三项改革”、建设“四大服务体系”、推进“五项责任制”。坚持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系统始终把服务经济、促进发展作为根本指导思想,贯穿于全部工作,并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时候都不偏离。
通过实施两大战略,即“质量兴省”战略和“品牌强省”战略,打造实力质检。在实施“质量兴省”战略中,要结合甘肃工业强省战略,研究制定《甘肃省质量振兴纲要(2006-2010年)》,并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为主线,逐步健全规模以上企业及名牌产品、强制性认证产品、主导工业产品生产企业、通过管理体系认证企业的质量管理档案,加强对企业质量信息的统计、分析,实现质量状况动态管理,全面提高从源头抓质量水平。同时,进一步采取扶优扶强措施,加强对大企业集团的服务,提高甘肃产业、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制定质量兴市、质量兴业工作规范,建立量化评价考核体系,考核评估质量兴市成效。
在“品牌强省”战略中,要研究制定《甘肃省扶植和培育名牌产品五年攻坚计划》,并按照省政府培植“有突出主业、有核心技术、有知名品牌、有市场份额”的名牌总体要求,深挖潜力和后劲,采取企业为主、政府推动、社会联动的超常规措施,大力推进名牌战略。同时,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加大打假保名优和核心技术产品开发力度,不断完善名牌推荐评价工作机制,科学合理确定甘肃名牌评价目录,引导优势产业及产品成为中国名牌,培育一批叫得响的陇货“名片”。
推进三项改革,即以增强质监工作时效性为目的,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以提升服务能力为目的,全面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提高效能效绩为目的,努力推进机构体制和用人机制改革,进而搭建起依法行政和高效行政的平台。
甘肃应把机构体制改革重点放到基层前沿部门,创新监管体制,精心打造综合监督管理、行政执法和检测检验技术服务一体化的业务构架,形成分工明确、权责清晰、上下协调、运作高效的工作机制;实行稽查执法与行政处罚分离,处罚机关和技术机构分离;以整合技术资源为目标,创新技术保障体制,建立全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上下联动、左右互通、层级管理的有效监管机制,产品质量风险分析与预警机制,形成精干高效的技术支撑体系,充分发挥其整体优势。
通过建设四大服务体系,即建设重点项目、民营企业、农业产业化和“12365”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打造效能质监。甘肃各级质监部门要围绕事关全省发展大局的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化和资产重组等重大建设项目,围绕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围绕科技园区、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开展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服务试点工作,提供质量、标准、计量、特种设备等全方位的一揽子服务,出台《关于促进和保障省内重点建设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和园区建设发展的意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加大农业标准化工作力度的基础上,联合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制定实施农业地方标准,以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强化农产品认证活动监管工作,加大特色农产品保护力度。同时,甘肃还要尽快建成和开通全省“12365”举报投诉和报警平台,努力把“12365”办成质监系统的“110”,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制定实施《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办法》和《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预防和处置产品质量突发事件办法》,提高行政执法和应急处置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工作水平。
通过推行五项责任制,即推行安全监察、打假治劣、标准化服务、计量管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确保“两个安全”,打造诚信质监。推行安全监察责任制的重点是建立和健全安全监察网络、检验网络和动态监管网络。同时,依法健全强制检验等各项安全监察制度,建立以“四率”为核心内容的安全监管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切实做到“四到位”,全面提升全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实现安全目标。
甘肃打假治劣的重点应是对关系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用产品和生命财产安全的区域性、多发性的假冒伪劣问题和案件的行政执法和处罚力度,建立打假长效机制,发挥中介机构在打假中的作用,强化超市、连锁店等工商企业在预防假冒伪劣产品方面的作用,形成打假信息共享和举报奖励机制。
全方位标准化服务方面,甘肃要把扩大工业、农业、服务业标准化覆盖面作为重点,扶持和引导石化、有色、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企业参与标准制定,把优势产品转化为强势产品,抢占国际市场制高点。各级质监部门以农业标准化为重点,围绕旅游、餐饮、宾馆、饭店及商业企业、社区服务等社会关心的热点行业制定相应的地方标准。此外,还搞好健康、安全、卫生、环保等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贯彻实施,开展涉及食品、特种设备、资源节约、建材等领域国家标准实施情况监督检查。
食品质量安全始终是质监工作的重中之重。甘肃要全面落实监管制度,加大查处、打击、整顿力度,同时协同有关部门依靠社会力量,健全监管网络,并进一步下放监管职权,明确省、市、县局职责分工,确保一方食品质量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