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促进民营经济量与质的扩张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一二十年前,谁会想到,福建省民营经济会成为争创名牌的主力军呢?然而奇迹就是发生了。截至目前,在全省59家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中,民营企业占53家,比例超过90%。在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的服装、鞋业、食品加工业3个领域,“中国名牌”数达到38个,占全省“中国名牌”数的55%。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泉州,到2004年,仅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就创造了10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中国名牌、40多个省著名商标和40多个省名牌。民营经济之所以会成为争创名牌的主力军,最主要的原因是,民营经济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市场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福建省民营经济也与时俱进不断向上攀登。民营经济逐步告别过去那种小而散、粗放型、重数量轻质量、重仿造轻自主创新等发展模式,开始走产业规模集聚、质量效益提高以及自主创新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在新的发展模式下,许多民营企业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争创名牌成为企业自觉的行动,发展民营经济与实施名牌战略实现了双赢: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名牌诞生创造了良好环境;反之,名牌的创立,又大大促进了民营经济量的扩张与质的提高。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民营经济,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列入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六大举措之中。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在制定大力实施名牌战略规划,包括创中国名牌产品滚动计划,力争到2008年全省产值5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中至少有1项中国名牌产品。从目前福建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看,虽然民营经济已经占了全省的“半壁江山”,但仍然存在总体水平不高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技术水平不高,除传统产业优势较明显外,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还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许多产品还没有占领高端领域,产品技术附加值也不高;二是管理水平不高,不少中小企业仍存在管理粗放落后等问题,管理理念与实践均落后于时代,离创名牌的要求相差甚远;三是营销水平不高,不少企业还停留在传统营销阶段,对于新的营销方式,如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直销、分销等,还很陌生,物流业也仍停留在简单的仓储运转阶段,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针对这些情况,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适时地提出今后要围绕民营企业创名牌的重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民营企业抓好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三个重点,通过实施名牌战略,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结合福建实际,我觉得政府与民营企业今后在创名牌方面的良性互动,必须坚持“分类指导,因企制宜,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原则,加快对民营企业扶持的力度。

第一,加大对目前尚未获得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的帮扶力度。重点帮助扶持那些具有创名牌潜力的企业,按照名牌产品四要素(质量、规模、企业文化和广告推介)的要求,引导企业找出自身不足与差距,重点在提高质量与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两个方面下功夫。企业要积极参加SIO9000、ISO14000和SA8000等标准体系认证,规范管理,扩大营销,努力创新,争取早日创出福建名牌。与此同时,也要实事求是地看到,名牌产品毕竟是少数,成千上万家中小企业要齐创名牌也不可能。但中小企业不可因此灰心丧气,它们还有多条发展路子,有的可以以名牌产品企业为示范,学习借鉴这些优秀企业创名牌的经验,走质量兴企、品牌兴企之路;有的可以加强与名牌企业的分工协作,在专业化分工中,接受外包生产任务,为名牌企业配套生产;有的可以通过联合、兼并、重组、扩大规模,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加入名牌企业的行列。

第二,加大对目前已获得省名牌称号的企业的帮扶。已获省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是争创中国名牌的主力军。这类企业要按照中国名牌的要求,找准自身薄弱环节,加大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力度。从福建省情况看,近3年在向中国名牌冲刺中落后的企业,主要原因是综合经济指标以及产量、销售额等指标达不到申报条件的最低“门槛”。因此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是省名牌企业争创中国名牌的主攻方向。从目前情况看,福建省三明、宁德还未实现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与企业要共同努力,对山区市产品结构进行梳理,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加大帮扶力度。比如宁德的电机电器、三明的林产品加工等,目前产业集聚度已经很高,具有创立中国名牌的潜力。

第三,鼓励已获中国名牌称号的企业更上一层楼。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意味着企业的产品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也不能认为企业从此就可以一劳永逸安享荣誉光环。国内外不乏名牌产品与企业从巅峰跌入低谷的例子。已获中国名牌的企业,重点要抓好三件事。一是“中国名牌”企业要充分发挥“名牌效应”,把“名牌”这块无形资产用好用活。比如名牌的“同类延伸”,原来名牌只有几个产品,今后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开发更多的新产品。“万利达”原先主打VCD,目前新开发小屏幕液晶电视,年出口欧美超过两亿美元;“厦华”原先生产传统电子显像管电视机,如今生产液晶彩电与等离子彩电,市场占有率在国内遥遥领先。发挥名牌效应,改变产品单打一状况,在同一名牌下,涵盖更多的优质产品,是企业实现低成本扩张的有效途径。又比如名牌的“触类旁通”,原来名牌只局限在本行业某一领域,今后可以向旁边领域扩展。“七匹狼”是服装业的名牌,但惊险一跳进入卷烟领域,也取得了出人意外的成效。二是“中国名牌”企业不仅要争当行业龙头,还要争取引领行业标准。中国名牌产品企业无疑是行业龙头,但还不够。从当今世界技术创新趋势看,“发明——专利——标准”是企业由初级向高级攀升的一条路径,谁掌握了标准制定权,谁就真正拥有了核心技术。从福建省中国名牌企业的情况看,拥有核心技术和发明专利的比较少,能够参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定的还不到10%。目前“七匹狼”公司已成为茄克衫国家标准惟一的参与制定企业,“七匹狼”品牌价值达34.65亿元,在这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三是“中国名牌”企业应该树立向“世界名牌”冲击的雄心。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启动“世界名牌”产品评价程序,福建省由于没有一个企业自主品牌产品达到年销售额100亿元、出口5000万美元的申报门槛不得不落选。“世界名牌”评价活动暴露了福建省名牌产品实力之不足。省里应采取更多办法,包括重奖措施在内,帮扶有条件的企业,争取实现“世界名牌”零的突破。

第四,发展区域品牌。针对福建省民营企业星罗棋布、逐渐聚集的特点,应该把发展区域品牌列入议事日程。其实,经过20多年市场洗礼,福建省区域品牌已现雏形,比如安溪茶叶、德化工艺陶瓷、南安石板材、惠安石雕、丰泽区塑胶、福安电机电器等等。但这些区域品牌往往鱼龙混杂、沙中埋玉,备受“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干扰。创新区域品牌,关键要依靠区域内名牌企业,由一家或几家名牌企业牵头,制定区域品牌标准,进而提升区域品牌的美誉度。这件事,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行业协会要具体指导,名牌企业要挑大梁。

(本文作者: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作者:王开明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5年11月02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