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国家质检总局颁布实施《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以来,江苏检验检疫局在国家质检总局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结合江苏实际全面贯彻落实新办法,提升江苏出口工业产品检验监管工作科学发展水平。
宣传上求“全”
新办法是对传统检验监管模式的革命性改革,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新办法颁布以后,江苏局对宣传贯彻工作进行了精心策划,把新办法的贯彻实施作为检验监管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迅速在江苏省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学新办法的热潮。
江苏局从江苏检验检疫系统挑选了50多名业务骨干参加国家质检总局检验司组织的全国培训班,学习掌握新办法及其分类指南的精髓,并组织全省系统内的业务骨干,分专业成立了机电、轻纺、化矿金三个专家组,在镇江、泰州、张家港分片举办了三期江苏检验检疫系统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培训班,提出了“建立一个符合江苏实际的出口工业产品检验监管体系,研究一套分得准、管得好、放得快的检验监管方法,培养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检验监管队伍”的总体目标,确保宣传贯彻工作顺利推进。
不仅要使一线检验监管人员熟练掌握新办法,还要确保宣传贯彻工作覆盖到江苏省每一家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新办法一出台,江苏局通过各种会议、媒体在江苏省范围内共组织了386场次、15506人次的对外宣传活动,解析新旧管理办法的差异。2009年8月7日,江苏局会同江苏省外经贸厅召开宣传贯彻大会,向江苏省373家出口一类企业代表作了新办法的详细解读。
落实上求“实”
早在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提出新分类管理办法的思路后,江苏局就率先开展研究探索,以出口轻纺产品检验监管为试点,试行企业诚信分类和产品风险分级的做法。新办法出台后,江苏局又召集江苏省专家召开十多次研讨会,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加快由以产品检验为核心向以企业监管为核心的转移”的要求,着力构建以“安、卫、环”为重点、以严格检测为手段、以电子信息化为依托、以分类管理为抓手、以有效监管为目的,实施风险监控、检验、验证和抽查检验相结合的检验监管新机制。
在总体政策框架下,结合江苏出口工业产品品种多、行业间生产工艺差异大等特点,江苏局对分类指南进行细化,修改完善了《江苏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和两个附件《江苏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分类评定细则》、《江苏出口工业产品风险分级评定细则》,并在规范中增加了“在有效期限内,企业根据其变化趋势主动要求企业类别调整”的内容,提高了出口生产企业对分类管理工作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对企业分类管理的全面转换过程中,江苏局始终保持将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性放在首位,尽可能减轻企业负担,保证出口分类管理工作平稳过渡。南京检验检疫局对现场考核的企业实行原分管检验科室人员回避制度,实行交叉考核,将对企业的现场考核,与许可证获证企业后续监管等企业监管要求结合起来,推行对企业的一体化考核评定;苏州检验检疫局开发了企业分类管理电子平台,业务部门通过平台实现网上受理、初审、复审等评定步骤,初步实现了分类管理档案无纸化。
截至2009年年底,江苏省共对12050家企业实施转换或分类,转换率达91.46%。
成果上求“真”
新办法将企业信用情况和质量保证能力作为企业分类评定标准的重要要素,通过健全守信便捷、失信惩戒制度,引导企业诚实守信。
徐工轮胎有限公司年出口货值约8000万美元,是徐州地区报检批次最大的企业之一。该企业距徐州检验检疫局较远,货物装箱完毕,急等检验单证发车的现象时有发生。徐州局在这次分类转换时多次赴企业调研评定,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指导,通过“手把手”的服务,帮助企业建立健全了电子报检、备货、准备单证、档案管理、检验检测、出证放行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落实了相关的规定要求,使其顺利通过联合考核,成为开始实施“信用监管”的一类企业,实实在在为企业打通了一条快速通关的“绿色通道”。而一些因各种原因产品质量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明显下降的企业,则在这次分类评定中被降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