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5日在英利集团举行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奠基仪式现场。
1月21日,《中国能源报》记者从国家能源局获悉,由国家能源局牵头,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国家发改委、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共同支持并参与组建,涉及国内主要行业协会及包括整机制造、风电场开发运营方面的20多家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组成的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建设领导小组已于近日正式获批成立,正在系统、全面地开展风电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及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同时成立专家咨询组为领导小组提供技术咨询。
另据了解,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也同步组建,负责开展风电标准制修订工作,整个标准体系设计风电场规划设计、风电场施工与安装、风电场运行维护管理、风电场并网管理技术、风电机械设备和风电电器设备等六大环节;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亲自担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标委会秘书处设在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秘书处成员还有国家能源局电力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的负责人。
与此同时,科技部自自去年开始启动的首批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申请工作,也于日前尘埃落定。河北保定英利集团和江苏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从17家申请企业中脱颖而出,获得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筹建权。据英利集团首席技术官宋登元介绍,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除作为集高水平科研项目研发、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成果孵化为一体的重要基地外,还将承担制定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规范准入、性能、环保、安全等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
一直被业界广泛关注的新能源行业标准,特别是目前在国内发展最快的风电和太阳能光伏行业标准的制定问题,终于进入“现在进行时”状态。
整体统筹,“自上而下”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扶持风电行业发展,国内风电行业已经形成从设备制造到风电场管理运营的完整产业链。在此情况下,全面系统启动全行业的标准建设开始提上日程。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有关人员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由于风电整个产业链涉及机械、电气等多个领域,虽然在行业发展过程中,也零散地形成了一些具体到各个环节的技术标准,但这些标准并不系统,没有形成体系,不能作为推动整个行业规范发展的技术准则。
“比如风电并网问题,影响因素有很多,但在技术层面风机、电网未能协调一致是重要原因,导致风电机组发电小时数较低,损害了风电场运营效益,影响了风电产业的健康发展。”此次国家能源局成立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建设领导小组,目的就是改变以往“自下而上”较为零散的标准形成方式,由政府主管部门“自上而下”,统筹组织,全面建立和完善涉及行业各个环节的风电标准化体系。
据悉,在标准制修订过程中,以往分散在各个领域的技术要求并不会被推倒重来,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修订和完善及补充。比如风电并网标准,将依照国家电网公司此前公布的并网技术规范,由中电联标准化中心、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电力设计院等单位共同研究制定。
以标准提高行业水平
去年7月,财政部、科技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启动“金太阳示范工程”,示范工程推行至今,业界在充分享受到国家对于光伏行业政策支持的同时,也在积极呼吁尽早建立指导行业健康、规范发展的行业标准。
对此,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由英利集团等单位投建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将依托英利集团完整光伏产业链生产和技术模式,主要从事完整产业链的晶体硅光伏材料、太阳电池与光伏组件、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及基础研究,研发方向包括硅材料制备及特性、高性能太阳电池及组件研究、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及基础研究。
英利首席技术官宋登元表示,重点实验室的获批通过,标志着我国太阳能光伏行业有了集光伏技术研发、基础研究等于一体的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将加快推动国内光伏行业标准的制定进程,包括制定规范准入、性能、环保、安全等行业标准。
过去国内很多产业,如家电、冰箱等产业的发展,由于标准的缺失,制约了技术的升级换代,企业之间处于低水平的竞争状态。对此,宋登元认为,光伏产业被国家确定为未来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兴战略型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出过去“能生产就能卖出去”的状态,依靠技术推动成本降低,凭借标准提高行业门槛,促进行业优胜劣汰。
企业为主体促技术创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无论是风电标准制定的全面启动,还是光伏行业标准的蓄势待发,都有一个共同的趋势,那就是企业逐渐成为在标准制定工作,乃至推动整个行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之一。
在国家能源局2009年公布的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目录中,很多企业被列为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在风电领域,华电新能源公司、国电机械设计研究院、中国电联科技服务中心、新疆金风科技公司、浙江运达风电公司等单位就承担《风电场运行指标与评价导则》和《风力发电场调试规程》两项重要行业标准的制定编写工作。而英利集团获批开建“光伏发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体现企业已承担起了光伏行业标准制定的重要角色,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公共研发平台。
在近期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国家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尤其强调技术创新活动是一根完整的链条,要从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入手,从完善创新链的角度来营造创新生态。
宋登元指出,在建立产业创新模式上,过去更多地是依靠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为主体,进行研发活动。这种模式对于推动行业的基础性研究领域进步能起到很大作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容易造成与生产部门的工作相脱节。“‘产-学-研-用’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应该相互配合,不能各行其是,缺乏对于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
宋登元表示,2006年科技部出台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其中就提出产业技术创新须以企业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各部门共同推进,为我国的科技创新模式指出了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