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层出不穷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出口木制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产品成本和出口风险,也导致企业出口竞争力的下降,这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举步维艰的出口木制品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针对严峻形势,常熟检验检疫局出台多项措施帮助企业“破壁”,扶持企业渡过难关,经过8个月的出口“寒冬”,常熟地区木制品出口呈现回暖增长趋势,2009年9月出口额首次出现同比增长,并一直保持上涨势头,9~12月出口同比增长600万美元。
设立公共邮箱,掌握“破壁”先机。常熟地区木制品出口企业有50多家,但普遍规模小、人数少,对国内外最新法律法规的了解缺乏时效性,常熟局对此专门设立了木制品公共邮箱,并编制出口木制品情况通报,第一时间将莱西法案、加州甲醛标准、富马酸二甲酯警示通报等国外新规及预警公布在电子平台,促使出口企业快速、及时掌握国外检验检疫新要求,掌握应对先机。
建立交流平台,提升“破壁”竞争力。为加强常熟地区出口木制品企业间的交流,常熟局牵头建立出口木制品企业联席会议制度,为企业自我推荐和信息互通创造了一个免费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促使企业抱团取暖应对危机,有些企业组团联合采购,节约了生产成本;有些企业相互配套、扶持,联合揽接业务,提高了寻找商机的能力,形成双赢、多赢的局面,提升了出口竞争力。
开展专题辅导,加强“破壁”针对性。2009年7月,常熟局业务人员了解到8月1日起澳大利亚将对输澳熏蒸货物实施薄膜申明制度,立即召集6家木制玩具出口企业举行专题辅导会,开展现场调研、个性化辅导,根据各厂产品的特性及各厂熏蒸场所的条件,制定了不同的薄膜包装和熏蒸方案,使澳方这项措施对常熟地区企业出口的影响降到最低。2009年8月1日以来,6家企业已顺利出口25批输澳木制玩具(文具)。
改革监管模式,提高“破壁”实效。质量是产品和企业生存的生命线,也是企业“破壁”的立身之本。国外对木制品的质量安全要求日益提高,盲目使用未经合格评价的原辅料会增加产品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风险,而每批抽样送检原辅料的做法使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对此,常熟局在企业备案的原辅料中筛选出使用频率高的产品及其生产企业,采取“源头检测、统一评价、资源共享”的监管模式,在确保原辅料有效监控和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降低了企业成本。常熟某化工企业生产的油漆质量稳定,常熟局通过不定期抽测送检,掌握了该厂油漆的质量安全情况,从而推动常熟10家木制品企业通过集团采购实现监测结果共享,为这些企业节约检测成本约两万元,取得了质量监管和服务企业的双赢,切实提升了企业“破壁”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