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之一。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国内汽车产量达到507万辆,汽车工业总产值已达11000多亿元,工业增加值2700多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已从“九五”末期的不到1%上升到接近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司副司长陈斌认为,汽车工业增加值在GDP中比重日益攀升,意味着我国汽车工业正从以前的幼稚工业逐渐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工业仍将保持较快、平稳的发展速度。到2010年,国内汽车市场需求量为800万~900万辆,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500万辆,汽车化水平将达到每千人40辆(注:目前千人保有量为24辆)。汽车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提高到2.5%。届时,我国汽车工业将基本形成产业发展、资源配置、市场开拓的主导能力;基本形成汽车产品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节能、节材、环保、安全及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应用也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更深程度地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
清洁能源成研发重点
据悉,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撰写的《“十一五”期间汽车工业发展纲要》已进入审议批准阶段。其中,发展清洁能源汽车,顺利实现汽车产业“蛙跳”升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处长陈家昌认为,发展节能环保的清洁能源汽车,不仅有利于加强国家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也有利于汽车工业本身的提高,增强中国汽车工业核心竞争力。陈家昌透露,开发新一代节能环保汽车既是汽车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有望实现节油或者替代石油的目标。“十五”期间科技部推出了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瞄准了多能源动力总成、动力蓄电池、电机三个共性关键技术开发。通过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的实施,19个示范城市的运营统计,目前全国已经有燃气汽车20多万辆,每年替代汽柴油100多万吨。预计今后几年混合动力将有一个较大发展。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将重点研究开发和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带动燃料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的关键技术,建立整车评价平台,推动标准体系的建设,以促进我国节能环保汽车的产业化。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自主产权节能环保汽车将形成规模化,特别是在混合动力方面会有较大发展,逐步完成国家汽车技术更新和产业升级。
环保措施促产业升级
汽车进入家庭,在便利人们出行的同时,也对社会、环境、经济甚至文化等方面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副司长李新民近日发出警告:由于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现在正面临着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
据李新民透露,由于对机动车污染控制不力,目前我国的一些大型城市的机动车排放污染已经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预计到2010年将有近400个城市空气污染将从目前的煤烟型污染转化成煤烟机动车混合型污染。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认为中国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死于肺癌的比空气好的地方高达8.8倍,这与机动车颗粒物排放超标严重也有相当的关系。另外,由于城市汽车的增多,我国也存在着发生城市光化学烟雾的潜在危险。因此,如何在环保和汽车工业之间寻找平衡,也成为汽车“十一五”规划的重要课题。
据介绍,“十一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加大对机动车生产使用的监管力度,五大措施即将出台:一是全面实施新的机动车排放标准。通过进一步的严格执行标准,控制污染物的增量。二要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清洁汽车的生产和使用。支持鼓励包括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绿色柴油和燃料电池,以及采用更低排放技术的车辆的使用。三是加大载用车的环保监管力度,实施更为严格的机动车环保年检制度。四是推进车用燃料品质的改善,进一步提高油料油品的品质。五是促进可持续交通的发展。国家环保总局将积极支持低排放、低油耗、小排量汽车的生产和使用,鼓励可持续交通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