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经济形势和进出口贸易的人们都知道,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国际金融危机横扫全球,世界经济面临重创,国际贸易大幅萎缩。我国进出口贸易遭遇10年来首次同比下降,也是近30年来进出口贸易最大跌幅。海关税收遭遇了恢复征收关税30年来最为困难的局面。
高融昆说:“海关税与国内税收不同,其主要特点是:一是税种相对单一,海关税收主要是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二是征收对象特定,海关征收对象主要是进出口企业,且为当期实际发生的进出口应税货物;三是从价计税,受国际市场行情影响大。海关税收的上述特征,决定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海关税收构成直接冲击。”
据高融昆分析,海关税收主要来自于进口,特别是一般贸易进口。2009年我国外向型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大,主要表现在出口贸易的大幅下降方面。出口大幅下滑也直接制约了进口增长。大宗商品国际市场价格下跌又是影响进口贸易总值增长最直接的原因,2009年因能源和生产性原材料价格下跌影响税收减收1180.9亿。而人民币汇率升值又影响海关税收减收262.1亿元。此外,因税收政策调整导致出口关税同比大幅减收。为支持企业应对金融危机,2008年12月1日和2009年7月1日,我国先后降低和取消了200余种商品的出口关税,导致钢材、焦炭、化肥等出口应税货物的出口税收大幅下降,减收341.3亿元。如此多的减收因素,要让海关税收不往下掉,听起来似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然,一些增收因素也是客观存在的。首先,作为海关主要税源的一般贸易进口不算太坏,2009年一般贸易进口5339.4亿美元,同比下降6.7%,受国家保增长、扩内需等一系列政策影响,2009年国内投资快速增长,带动机电产品进口小幅增长,全年机电产品进口应税货值同比增长18.1%,税款2039.6亿元,增长12.5%,增收227.4亿。同时,自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对部分矿产品增值税率由13%恢复到17%,海关因此多征收增值税185.1亿元;实行燃油税改革,进口环节成品油消费税税率提高,全年海关多征收消费税128.9亿元,多征收增值税21.9亿元。此外,实施增值税转型政策,有利于增加机电设备等产品应税进口,扩大了海关税源。全年海关因此多征收增值税96.8亿元。
还有一个增收因素实属“意外”。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原先盯住国际市场的加工贸易企业陷入困境。为帮助企业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帮助加工贸易企业渡难关,海关牵头提出了鼓励加工贸易内销的政策建议,积极推动加工贸易内销便利化。全年从事加工贸易企业数量12.6万家,基本保持了上一年规模。受冲击最明显的加工贸易企业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考验,也为海关带来了税收。全年加工贸易内销征税302.3亿元,增长12.6%,实现了综合治税效果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虽然有这些亮点,但从总体上来讲,2009年海关减收因素还是多于增收因素。如何反败为胜?除了要抓住客观的增收因素,人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面对空前严峻的税收形势,2009年年初,海关总署党组书记、署长盛光祖代表署党组向全国海关发出号召:“一定要坚定迎难而上的信心和决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确保海关税收的应收尽收。”当年2月上旬,总署党组听取专题汇报,接着召开了全国海关综合治税工作会议,出台6个方面17条措施,展开了一场规模宏大的综合治税大会战。监管部门突出重点,完善并加强运输工具、舱单、监管场所三位一体的监控模式,优化查验工作制度,改革快件监管模式,大力加强各类进出口货物的实际监管,不断提升实际监管的有效性。关税部门从开展抽样考核、规范申报入手,完善全国海关税收监控体系,分析形势,查找问题,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全面强化征管基础,提高征管能力,加强税收实际征管,努力实现应收尽收。同时,结合税收政策的调整,认真组织梳理,确保各项政策执行到位。保税部门重点抓3000多家联网企业的核查核销,同时推进加工贸易货物内销便利化,积极拓展海关税源。稽查部门转变稽查方式,全面开展专项稽查。年内对行业性、政策性风险集中的行业和企业,组织开展“自查自纠、主动补税”联合专项行动,推动企业主动补税。缉私部门以打促税,实施税收保全,净化征管环境,促进税收增收。
海关税收工作始终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关注,多次批示肯定,坚定了海关总署党组做好税收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极大鼓舞了全国海关干部队伍,成为做好税收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
数字最能说明全国海关全力以赴综合治税所做的工作。全年海关审价、归类、稽查补税分别达到105.2亿元、14.3亿元和47.3亿元,分别增长44.8%、109.9%和163.5%。全国海关严厉打击走私违法活动,全年共查获走私犯罪案件案值157.7亿元,增长78.7%。
高融昆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上述各项补税合计带来2009年税收增收约200亿元。另外,全国海关还大力加强原产地监控、强化减免税后续管理以及加强通关正面监管等。经测算2009年因加强综合治税总体增收税款约300亿元。加上正常进口税收8831.1亿元以及正常出口关税82.5亿元,总的海关税收就为9213.6亿元。大家从中也不难看出,税源下降的情况下,海关税收反而实现增长,创下新高的原因。
多收税并不是海关税收工作的全部。去年的综合治税是在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背景下进行的。海关征收的对象多为进出口企业,是金融危机中受冲击最大的企业群体。因此,综合治税必须正确处理好保税收与保增长、保民生的关系,实现保税收与保增长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全国海关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意见》,出台了十项措施,帮助企业度过危机;另一方面,对税收核查、案件查处过程中涉及企业生存、职工就业等民生问题的,坚持依法征管、宽严相济,确保了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综合治税平稳有序地开展。
“去年海关综合治税的力度和强度史无前例,但都是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在社会和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展开,实现了综合治税效果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这是最值得欣慰的。”高融昆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
谈到今年的海关税收工作,高融昆说,今年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海关税收作为中央财政的重要来源,责任大。要巩固去年综合治税形成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进一步优化综合治税工作的体制机制,为增强国家财力、支持国家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推动重点区域和经济产业的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链接
笔者今天从海关总署获悉,2009年海关税收净入库9213.6亿元,比2008年多收52.5亿元,增长0.6%。其中关税收入1483.8亿元,下降16.2%;进口环节税收入7729.8亿元,增长4.6%。
2009年全国进出口贸易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首次的、而且是两位数的负增长,海关税收也出现了改革开放恢复关税制度以来最为困难的局面。但海关战线广大干部职工没有被困难吓倒,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和广大进出口企业的支持下,全国海关众志成城,攻克时艰,综合治税,科学征管,在主要税源一般贸易进口较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海关税收实现正增长,再创历史新高,为增强国家财力、服务经济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
海关税收增长首先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和坚强领导,我国经济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走出“低谷”,带动外贸进出口的回升。在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的作用下,有效扩大内需,2009年9月份作为海关税收主要税源的一般贸易进口首次出现当月正增长,并保持持续上升态势,全年降幅明显收窄,为海关税收增收奠定基础。
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关注,多次批示肯定海关税收工作并提出要求,坚定了海关总署党组做好税收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极大鼓舞了全国海关干部队伍,成为做好税收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
全国海关把税收作为第一位的政治任务,以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税收工作中。加强税收形势分析,认真落实总署制定的综合治税17项措施;加强通关过程实际监管,强化商品归类、价格审核、现场查验等过程管理;加强纳税企业后续管理,全面开展企业稽查和保税核查;加强督促检查,并结合审计、巡视、督查等工作开展税收检查,努力加强征管,确保“颗粒归仓”,综合治税工作成效的各项指标显著上升。全年审价、归类、稽查补税分别达到105.2亿元、14.3亿元和47.3亿元,分别增长44.8%、109.9%和163.5%。全国海关严厉打击走私违法活动。全年共查获走私犯罪案件案值157.7亿元,增长78.7%。另外,全国海关还大力加强原产地监控、强化减免税后续管理和税收征管以及加强通关正面监管等。经测算,2009年因加强综合治税平均每个工作日收税37亿元,总体增收税款约300多亿元。
去年海关综合治税的力度和强度史无前例,但都是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在社会和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展开,正确处理好保税收与保增长、保民生的关系,既保国家税收应收尽收,又促企业生存发展。年初,海关总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揽子计划,研究出台了稳定外需、促进出口、帮助企业度过危机的十项措施。如积极推动加工贸易内销便利化,协调有关部门,简化内销手续和贸易管制要求,帮助企业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年从事加工贸易企业数量基本保持了上一年规模,同时也实现了内销补税302.3亿元,增长12.6%,实现了综合治税效果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