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定位国际化 品牌开发多元化
2005年1月1日起,全球纺织品服装的后配额时代正式到来,但是自由贸易的春天并未如期而至,美国与欧盟的贸易壁垒像一场“倒春寒”,横扫了我国服装企业。
业内人士在第九届宁波国际服装节上指出,走向国际是我国从服装大国向服装强国转型的必由之路,若想早日实现这一目标,服装业就必须学会在湍急的国际贸易“逆流”中前行,而首要之举就是学会从竞争走向合作,与对手互患共赢。
将产品定位国际化
我国服装企业往往最初就把产品定位的过于中国化,希望借助这样的产品打开国际市场大门,不禁会让人想起古时候鲁国人到有赤脚风俗的越国去卖鞋的故事。杉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郑永刚对记者说,品牌进军国际市场,国际化的定位非常关键,自缚手足的事情千万不要干。
一条是中国化转向国际化羊肠小路,一条是迅速通往国际化的阳关大道,杉杉服装的海外淘金战略理所当然选择了后者。他们根据不同国家的消费者需求设计不同的品牌,出口销售额历年在国内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此外,杉杉集团还进行了全球化的网络布局,对视为潜在消费市场的不少国家和地区的详细考察研究,为今后进军这些市场做足了准备工作。
牢牢抓住设计这条生命线
“国际化是指自有品牌的输出,而不是为他人做嫁衣。”罗蒙集团总裁盛静生深有感触,“尽管罗蒙一年出口西服500万件,居国内之最,但品牌出口美国仅有几千件,可以说我们离国际化的目标还很远。”正如他所言,贴牌生产永远不可能成为我国服装抢占国际市场的筹码。而放眼国内现实情况,许多企业都忽视了自有品牌的开发建设。
在服装交易会上,一名来自法国的时装设计师马度在大加赞赏展馆里中国服装品质的同时,也委婉地指出中国服装样式设计不够吸引人,千人一面。他认为,这些服装如果放在法国的高档商场中,很难引起消费者的购买兴趣。
在服装品质高度同质化的今天,设计是提升我国品牌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武器。
多元化开发品牌和市场
在男装市场这块传统的兵家必争之地上,我国大大小小的服装企业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目前我国男装产能已经过剩,面对出口这条独木桥,许多企业不得以选择降价这一饮鸩止渴的招数。如此一来,企业的利润非但无法得到保障,而且更导致我国男装出口陷于“量增价跌”的泥沼,还会因倾销之嫌招致他国贸易壁垒的大棒。
为此,本届宁波服装节一改以往男装为主的布局结构,吸纳了针织服装、梭织服装、女装、皮装、童装等多类服装产品参展。杉杉、洛兹、罗蒙等不少知名企业均不约而同地加大了对男装以外的服装产品的研发力度。
来自法国的服装经纪人奥利维尔·胡称,中国服装业的竞争能力非常强大,他建议,中国服装企业在设计、生产、流通和销售等各环节,应与外国同行们建立全方位的合作伙伴关系。当大家携起手来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时,这个贸易舞台上就不再有输者,只有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