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新疆检验检疫局力促反季节蔬菜出口纪实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隆冬,新疆大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冰封雪覆之下,“农”事活动是否就此冬眠?记者利用一周时间走访了新疆北部伊犁、塔城等地,在那里目睹了设施型农业的大棚里所孕育的无限生机,感受到了农民因反季节蔬菜与国际市场接轨而步入美好生活的喜悦……

  一张薄膜两重天

  1月7日,记者在伊犁检验检疫局副局长的带领下,到号称“八卦城”的特克斯县北、距县城不足10公里之遥的托斯曼温室大棚种植基地采访。进入基地,记者就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近万亩的土地上整齐地排列着1万多座新型温室大棚,明媚的冬阳照射在已被卷起草帘的塑料薄膜上,绿色若隐若现,场面蔚为壮观。

  据特克斯县委副书记周立新介绍,特克斯县北坡是典型的逆温带,这里日照充足,年积温平均比城内高300多摄氏度,地下水位较深,地温易被保持,是天然的反季节蔬菜种植区。以前,由于农民担心菜卖不出去,加上种植成本高,因而种植积极性不高。自从检验检疫部门对基地备案注册后,农民种的菜开始销向了国外,大棚也就越建越多,种植反季节蔬菜成了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2009年仅呼加屯蒙古族乡库尔乌泽克村的这个托斯曼温室大棚种植基地就产菜1万多吨,出口额达200多万美元。

  说话间,记者被就近带进了一个百米长、五六米宽的大棚,掀开门帘,一股热腾腾的带着果蔬香味的气息迎面扑来。这个大棚里种的全是菜用西红柿,每株都近一人高,碧绿的叶子油光发亮,一簇簇熟透了的果子红艳艳的,缀满枝干,十分诱人。记者看到,这里并没有新疆其他地区的温室大棚冬季必备的火炉和火墙,确实是纯借自然光能,但温度已达到了种植蔬菜的要求。该棚种植户郑献伟只穿着一件秋衣在劳作,正在该棚进行防疫指导的伊犁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科负责人陆平也只穿着长袖查验服,我们看到他额头上还有些许汗珠。正当人们在不停赞叹的时候,有人一边喊叫“热死了”一边往门口走,还有人解开了衣扣,等到记者也随人群出来的时候,也止不住说了一句:“还是外面凉快!”

  一张薄膜两重天,门口就是深达三四十厘米的冰雪。

  “看着农民灿烂的笑脸,心里就踏实”

  采访途中,伊犁检验检疫局综合业务科科长丁宝一路上说的最多的,也是他认为最为自豪的,就是农民们对检验检疫部门的评价和认可。丁宝介绍,刚到温室大棚去考核备案的时候,农民根本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现在,农民再看到他们,都笑眯眯的,并亲切地称呼他们为“管出口的专家”。丁宝说:“看着农民灿烂的笑脸,心里就是踏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8个国家接壤,区内有17个一类口岸、12个二类口岸,发展外向型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邻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对反季节蔬菜的需求量大,向来供不应求。新疆地产蔬菜由于运距短,每公斤运送成本和内地相比可降低1元左右,再加上新疆地产蔬菜品质高,因而,在邻国市场很受欢迎。

  根据自治区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思路和总体部署,新疆检验检疫局向自治区提出了“新疆反季节蔬菜出口规模化、产业化、规范化发展的一揽子方案”,分别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塔城地区行政公署和伊宁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区域化管理和建设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合作备忘录”,在全区推动建立了以“政府主导、检验检疫引导、部门联动、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标准化种植、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外向型农业质量安全管理种植区域化管理模式。

  一开始,农民对建温室大棚并不理解,他们害怕成本高、难管理,担心菜卖不出去。为了去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新疆检验检疫局用行动做了一件件让农民拍手称快、连连说好的“漂亮事”:与政府联合下发《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建成了伊宁市达达木图乡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多个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温室大棚示范基地;建议地方政府对菜农开放扶贫贴息贷款和普通贴息贷款,对农民兴建大棚和购买卷帘机给予政策性补贴;开展出口农产品种植基地备案管理和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法规宣传培训,免费发放《出口蔬菜水果质量安全管理规范汇编》7000余份、《出口农产品种植基地农事活动记录》8万余份;实行24小时预约报检,对出口鲜活农产品报检,上午施检当日出证,下午施检次日12时前出证;与外经贸部门共同召开“出口农产品供需对接会”,为出口农产品备案基地和外贸企业搭建外向型农业产业化发展平台……

  农民尝到了建大棚的“甜头”,钱袋子鼓了,检验检疫部门在他们心目中的位置也就高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163团南区园艺站职工张文刚,建了4个大棚,去年纯收入达6万多元。他对记者说:“我们农民从心底感激检验检疫人!”

  实现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型

  “一亩大棚十亩田,一年四季有活干。”这是走向了致富之路的农民们发自心头的话语。不,现在不能叫他们农民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副州长努尔·伊布拉音说:“出口备案基地的规模、生产、管理,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耕,而是带有浓重的工业化特点。这种新型的农民应该算作‘产业工人’。”

  为了将新疆打造成中亚、南亚乃至欧洲的“菜篮子”、“果盘子”,新疆局按照“标准化种植、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要求,加大对备案基地的管理,引导外贸企业参与农产品种植基地建设;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和规范运作能力;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社上联出口企业和市场、下联农户的纽带作用,通过与出口企业统一签订种植合同,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他们还与当地政府建立了出口农产品种植基地组织管理体系,督促政府部门规范农用化学品管理,实行统一购买、统一供应、统一使用,指导种植户使用《农事活动记录》、《农用化学品采购入库及领用台账》和《农用化学品使用月报表》等,同时建立疫情疫病监控和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新疆局副局长段晓东说:“有了基地,有了生产标准,有了市场,农民再不用为不知道种什么或将产品卖给谁而犯愁了,现在,他们更关心的是怎样技术攻关,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农产品。”

  1月9日,记者在伊宁市达达木图乡的一个超大型大棚看到,检验检疫部门正在这里举办“‘春提早’蔬菜种植和防疫技术培训班”,近千平方米的大棚内,挤满了菜农。正在大棚听课的该乡党委书记李元虎介绍说,这座大棚是由乡政府投资所建,主要用来进行技术培训、果蔬品种展示、商务洽谈和菜农休闲娱乐等。他们的方向是将温室大棚建设成为农民增收的效益园、外向型农业的示范园和生态旅游的观光园。

  培训结束时,正值日落西山,华灯初上,乡亲们扭起秧歌唱起了自编的歌谣《歌唱我们的蔬菜基地》:

  “一座座的那个大棚哟,排成行,各族人民喜洋洋……种菜的大户哎海哎海哟,日夜忙哎海哎海哟,天天把钱往口袋里装哟,伊呀儿来吧哟……”

作者:彭敬信 魏宁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25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