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企业文化的类型大致可分为进取型,温和型和逆势型三种,它们具有相当大的能量。尤其是逆势型文化,任何管理措施的实施都会遇到极大的阻力,会消耗源动力。因此,在质量管理措施落实之前,首先应对自身的文化进行剖析,是属于哪种。假如是属温和型或逆势型,那么应对文化进行改造,使之与新的管理思想或理念相适宜和兼容,否则就难以将优秀的质量管理理念熔化在企业文化中,显得格格不入。
企业文化的改造可以通过被动改造和主动改造三种方法进行:自身优化,外力推动和自身创新。相对来讲,在改造方法中,采用外来力量的比自身力量容易成功。
关于企业发展和企业文化的讨论由来已久,且对它们间关系的重要性已有共识。然而企业文化与质量管理的关系似乎未能得到很好地论述。
比如:为什么全面质量管理(TQC)在日本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同样的管理,同样的方法,同样的思想,移植到其他国家就不那么成功?为什么好多企业通过了这样那样的质量体系标准的认证,但产品和管理质量仍不令人满意?同样,MOTOROLA公司成功的6SIGMA方法或思想在其他企业还未广泛的推广?为什么在八十年代我国企业的MRPII只有10%推广采纳率(成功应用的就更低)?等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造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首先是企业文化的能量在起作用,因为在这些质量管理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其推动力不断地被企业文化所具有的能量形成的阻力所消耗,无法将优秀的管理思想和理念熔化在企业文化的整体中。
一般来讲,企业愈大历史愈久,能量就愈足,需要推动的力量就愈大,难度就愈高。
一: 企 业 文 化 的 理 解
企业文化的内涵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观察,每一种角度可以看到它的不同侧面,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全面地加深对它的词义理解,以及进行更深入地探讨起到引导作用。
字面理解:企业员工对价值观,道德观和伦理观等的认识总和,包括员工的思想观念,素养,工作方法和人际关系等;企业的管理模式,经营理念,民主程度和团队面貌等。
层次理解:可分为有物质层,制度层和意识层,共三层。
形象理解:有抽象又有具体的,抽象的如:精神面貌,道德观念,经营理念等;具体的如:规章制度,企业环境,产品包装等。
组分理解:主要由领导的素质,企业的地理位置(包括所属民族和信仰情况等),公司的资产结构和产权所有情况,员工的文化素质(个性),产品的类型和特点等一些元素经混合后组成。其中硬性的组分是企业的地理位置,产品的类型和特点及公司的资产结构和所有制情况等;软性的组分是领导的素质和员工的文化素质(个性)等。可见,后者形成了企业文化内涵的复杂性和可塑性,也是它之所以成为一门哲学的原因所在。
从以上的概念理解可以初步得出企业文化一些明显的特征: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唯一性和可塑性等。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其核心部分是价值观,它渗透到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表现于企业的各个方面,与企业荣辱与共,息息相存。
当你一听到某个成功企业的名称,马上会想起它的鲜明个性。如:一提到海尔集团,就会想到该企业的特征(如商标等),产品质量,他们的服务质量,品牌情况,员工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以及张瑞敏的形象(好像没有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和总经理的形象与素质无关的)等。
对同行来讲,一提到本行业一家成功企业的名字,就会想到它的文化威力,有时会感到害怕。
二:企 业 文 化 的 分 类
在了解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之后,就容易进入对企业文化进行分类程序。企业文化的种类大致可分为进取型,温和型和逆势型三种。
进取型文化主要表现是:对自己企业的环境比较了解,价值和道德观念明确,质量意识比较强,经常有创新的举动,并具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对外来质量文化不排斥,容易吸收和消化,而且是针对性的等等。
温和型文化主要表现为:尽管对自己的企业环境比较了解,价值和道德观念也明确,质量管理意识比较强,但对企业文化的创新缺乏主动性,学习的动力不足;对外来质量文化的态度是愿意吸收,但一碰到阻力就想退缩等等。
逆势性文化主要表现为:完全的保守势态,价值和道德观念不明确,质量意识比较淡薄,除了无创新意识外,对外来质量管理思想是处于排斥的态势,无良好的学习氛围,就是内部的局部创新和外来文化的推动力完全在实施过程中消耗殆尽,各项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往往都不了了之等等。
显而易见,三种文化对外来质量管理思想吸收的阻力依次增大。
打个比喻:将一滴红墨水放入一杯清水中,很快就被水溶解成为一个整体,这杯清水就是进取型文化的代表;而把一滴红墨水放入一杯油中,则墨水和油泾渭分明,格格不入,这杯油就表示逆势性文化。
三: 企 业 文 化 的 作 用
在完成了对企业文化的类型进行了分析归类之后,我们可以就文章开头的几个问题可以进行初步的讨论和解释,同时,对它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作用进行解释。
为什么全面质量管理(TQC)在日本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移植到美国和中国就不那么成功?
这是因为八十年代的中国企业尚未纳入正常的市场经济轨道,无论是领导还是员工,对质量和质量管理的意识还很淡薄,再加上领导的管理权力和力度得不到有效的体现;同时要成功地达到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是需要全体员工通过认认真真的工作态度,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和不折不扣的工作方法来完成的,而在处于开革开放的初级阶段,产品处于卖方市场,要达到这些要求是不现实的。实际上,当时的企业文化属逆势型文化,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形成了强大的阻力,尽管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肯定的讲,没有日本那么成功。
同样,在美国,全面质量管理(TQC)的思想是美国人戴明倡导的,但由于在美国没有被重视和采纳,在受到日本的美国驻军总司令的邀请之后,跑到了进行日本推广,没料到取得了异想不到的成果,之后,为日本经济在六七八十年代的飞跃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在日本取得成功之后,美国人没想到全面质量管理的功效有如此之大,就采用拿来主义,进行推广,然而收效甚微。原因是与美国的企业文化不太适宜,主要是他们对人的管理非常宽松,对人性比较尊重,个人英雄主义比较流行,不符合前面提到的要达到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所要满足的条件(当然,美国的不少企业在八十年代开始TQM实施过程中的成功是另外一回事)。
与此相似,MRPII在中国缺乏营氧的土壤;通用公司的6sigma未能在其他企业得到很好的推广和为什么好多企业通过了各种质量体系标准的认证,但产品和管理质量仍不令人满意一样等。
又如:由新闻媒体得知,福建实达集团化了近300万资金聘请了国际著名的管理公司对其制造部的管理方法和流程进行优化和改造,目的是改造现有的企业管理文化,然而,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在复辟的过程中损失了几千万元人民币,教训相当沉痛。当然,在此,我们不能讲实达的企业文化是逆势型文化,但至少是两者文化互不兼容和适宜,格格不入。
不难看出,逆势型企业文化在质量管理过程中作用表现为抵触作用,消极作用和同化作用,它要么在吸收外来文化的时候不断地将它同化,结果几乎看不到外来管理思想的影子;要么对外来进行显性地或隐性地消极抵触,显露出粘滞效应,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等等。
相反,当时日本不少企业文化是一种进取型企业文化,它们大张旗鼓地积极吸收美国质量专家戴明的外来质量管理理念,并不断地消化。不仅如此,还经常有超越的举动,如:世界上不少企业广泛开展的5S管理就是一例;还有不少质量工具的命名也标上了日本专家的名字等。相比之下,进取型企业文化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是互补作用,积极作用和优化作用。
显然,温和型企业文化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介于两者之间。
由此可以看出,任何一项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措施的落实都是对企业文化的挑战,因此怎样对企业文化的改造,以适应创新型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就显得相当迫切。
二十一世纪的质量不单单是质量部或质量人员的质量,而是全民质量,因此作为全民质量,它就意味着是一场全民质量文化的运动,也就是的文化不断地改造的运动。
四:企 业 文 化 的 改 造
那么是不是处于逆势或温和型文化的企业就无法提高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的水平?对它的逆势作用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当然不是,企业文化是可以改造的,因为文化归根到底是由人创造的,而人是可以改造的,所以文化同样也是可以改造的。
在改造之前,先要有一个这样的一个思想准备和认识:在企业内部任何一项变革都是痛苦的,因为它是要改变过去的某些习以为常思想,方法和关系等固有的人文环境。但不改,不创新就会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且时间愈长,逆势的程度就愈深,就愈难变革。
一般来讲,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进行。
1:自身优化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和有效,如5S管理问题。在日本公司是采用全员管理的方法,而我们是否可以对其内容进行裁剪和优化,或4S或6S或对其内容和范围进行适当的修正等,以期达到更符合本企业的环境,并对其改造;MOTOLORA 的6SIGMA 的管理方法可否进行选择性的吸收等,最终起到优化文化的作用等等。
也就是说,可以对各种质量方法或思想,针对本企业的文化特征,创造性地进行有选择的吸收和消化,也可以达到改善企业文化,提高质量管理水准的目的。
当然,这种将外来质量文化熔入的方法是一种优化改造,可能不一定彻底。
2:外力推动
这种改革如果通过自身的力量来进行,则成功的可能性相对来讲就小些,但如果企业处于经营的低谷状态则成功的可能又大一些,而通过外来的文化和力量进行改造就会更容易些,俗话说:外来和尚好念经。
在几年,诺基亚,惠普和IBM等国际著名公司的总裁相继被辞换后,都没有从本集团内部提拔,尽管在集团内部不乏具有出类拔萃的优秀人士,而是从外部聘请,目的是不断地借新的人,新的思想和新的文化补充和更新老的人,老的思想和老的文化,以产生鲶鱼效应和基因优化作用。
另外, 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第三方审核也是一种典型的外力推动模式.
3:自身创新
由企业文化的唯一性特征可以得到如下结论:世界上没有一个企业的文化是相同的,只有相似。因此,就管理而言,任何照搬照套他人的成功模式,尤其是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企业,往往是不成功的或成功的可能性极低,因为如果要取得同样的成功功效,你就得营造出一个和那家相同的企业文化环境,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
反制,如果你是在自身的环境中创新出的管理模式应该讲是最有效的,具有针对性,不易被复制,这也是能的同行中出于领先一步的充分条件。
当然,自身创新对自己企业的人员素质要求是很高的,难度也不小。尽管管理创新是无止境的,但要领先于同行,并期望一直保持不是件容易的事,对大多数企业讲是永远是努力追求的方向。
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为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企业文化的改造总的方向是朝进取型方向发展,其实体是人,因为文化的形象,内涵和概念,是通过企业内的各方人士所创造的,也就是说文化的改造首先是对人的改造,尤其人的思想,观念,能力和环境等的改造,属哲学范畴。
在企业质量管理措施落实的过程中,对企业文化具有相当大的能量,要有正确认识和重视程度,否则就容易失败。倡导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是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尤其是领导的工作方式,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等,对企业文化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介绍的仅仅是几种改造的方法而已,对企业文化改造的方法并没有固定的格式,成功的改造是创造性地吸收他人成功的经验,针对自己独特的文化环境而形成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五: 小 结
综上所述,在任何一项质量管理的策划和措施落实之前,首先应考虑到企业文化具有相当大的能量,分析一下是否会受到企业文化的能量所产生的阻力;是否需要对阻力的进行疏导;是否需要对企业文化进行改造和是否会被文化环境所吸收等,进行前期策划和准备。
在倡导了适宜的环境之后,然后再实施,这样,结果的有效性就会得到体现。尤其是对国际质量标准体系的认证工作,借此契机,应该考虑企业文化的因素,对企业文化进行改造和优化,已从质的概念上提升整个质量文化.
所以企业文化与质量管理理念的适宜性和兼容性是相当必要的,否则,会显得格格不入,难以将优秀的质量管理理念熔化在企业文化中,成为一个文化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