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武汉消协发布新年第一号消费警示,针对电视购物及“网购”中屡见的“夸大宣传”、“付款不到货”、“货不对板”三大陷阱,提醒消费者谨防受骗。
广告神奇投诉无门
目前,国内电视台以“神奇”、“惊世”、“绝无仅有”等词汇宣传的电视购物广告铺天盖地,而部分消费者成为其中的受害者。
汉口的冯女士去年10月初,看见某外地电视台导购“不粘锅”的广告,冲着其价廉又有奇效,通过电视购物购买了一台。后发现,效果和广告相差很多,不仅粘锅而且有黑渣。于是,冯女士打电话给商家要求退货,可对方一直没人接听,又向电视台询问,被以“不知情”为由拒绝了冯女士的退货请求。
专家提醒,消费者要选择信誉好的商家,不要轻信广告,切忌贪图便宜盲目冲动消费;购买前与对方约定好保修范围及各自的权利义务,选择异地购物的消费者还要考虑商品的保修是否方便等因素。
款预付货没了
明明是消费者事先预付了款项,到某些商家那里却成了他们打“游击”的本钱,消费者对此“很受伤”。
汉阳的陈先生于2009年年底在某网页弹出的购物网站上看中了一款手机,因看到广告里的卖家在外地有实体店,且自己在当地有亲戚,于是,陈先生私下向卖家汇了100元作为订金。可当陈先生亲戚去该实体店提货时,却遭到“闭门羹”,所谓的实体店竟是菜市场,除了卖菜的摊铺,没有任何卖手机的店面。
专家提醒,消费者交易时要多作约定,保存记录,咨询好物品的详细情况并要求在出货单上书面注明,尽可能使用第三方付款方式,不要与卖家私下约定其他交易方式。
货不对板很常见
“手机变砖头”,一些不法商家跟消费者变起了“魔术”,不过,魔术的效果不是让买票看戏的观众鼓掌叫绝,而是令消费者怨声载道。
近日,家住后湖的杨先生接到多次电话推销,通过网上以1400多元购买了一款市价需3000元左右的新款手机,可是货发到消费者手中时,发现只是一款该品牌的旧款手机。按电话推销时的号码打过去,却无人理睬。
专家提醒,消费者收货时要仔细检验、保留凭证:尽量避免先付款后收货的方式,在收到货物后一定要先仔细检查所购商品的质量,确定无瑕疵、非伪劣后再付款,并注意保留好相关凭证。若消费者遇到此类购物问题,可向有关部门投诉,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