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纺织品和服装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关注,关于纺织品安全的标准也日趋完善。
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的一份资料表明,每年各国纺织品因不符合环保要求而影响出口的事件经常发生,仅中国每年要有74亿美元的损失。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标准化研究所副所长郑宇英告诉记者,纺织产品一般都要经过染色和后整理工艺,在这些过程中要加入各种染料和助剂,其中或多或少的含有或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1998年ISO的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38)发布了《纺织品甲醛含量的试验方法标准》。这是目前ISO发布的惟一的纺织品安全标准。
我国是开展纺织制品上有害物质含量检测方法标准研究较早的国家之一,1982年和1987年就制定了纺织品甲醛和pH值试验方法标准,并已成为纺织品的常规检验项目;1998年发布了纺织品中偶氮染料和重金属检测方法国家标准,2001年发布了杀虫剂残留量的检测方法等国家标准;2001年出台了GB18401-2001《纺织品 甲醛限量的限定》强制性国家标准,对纺织品的甲醛含量进行了严格的控制;2003年发布了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所要控制的指标除甲醛外,还包括酸碱度、异味、色牢度、偶氮染料共5项,严格规定了甲醛、pH值和染色牢度的最低限值,并规定禁止产品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偶氮染料。
继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保证体系认证后,环保纺织品标准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生态纺织品”一词悄然成为时尚用语。奥地利1990年率先制定了环保纺织品标准,其他经济发达国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绿色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是由欧洲纺织检测机构共同组成的国际环保纺织品协会制定的《环保纺织品标准100》。在该标准2000版中,明确规定了纺织制成品中毒害物质的最高限量,主要包括pH值,甲醛含量、可萃取重金属、农残、氯代苯酚、偶氮染料、过敏染料、阻燃整理、染色牢度等一系列安全指标。
据中国纤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生态纺织品不是随意叫的,目前我国推荐性的国家标准《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已经实施,其中规定了生态纺织品的要求、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适用于各类纺织品及其附件。
据了解,我国目前的纺织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还有一定距离,我国于1998年先后发布了GB/T17592、GB/T17953、GB/T2912,规定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重金属及甲醛的检测方法标准,但还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检测技术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上,需重点研究解决样品净化、回收率和精密度低等关键技术问题,否则将直接影响安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