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对新疆而言,极不平凡。
国际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乌鲁木齐“7·5”事件,多种不利因素对新疆外经贸形成逆流。
可新疆外经贸同样创造着新奇迹:番茄酱出口增势迅猛,如“滚滚红流”荡漾世界;果蔬尤其是反季节蔬菜出口蓬勃兴起,使冰封雪覆的边疆涌动着绿的生机;地产农产品、工业产品、轻工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中亚管道天然气也在岁末汇入我国西气东输二线,中亚通往中国的又一条能源大动脉“气吞万里如虎”,畅通无阻。
忠诚履行使命,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扑下身子服务地方经济,新疆检验检疫这铁打的风流成就了新疆农产品扩大出口和能源资源类商品大量涌入这“一出一进”的火热景象,也以别样的方式保障着新疆的团结、稳定和发展。
源头监管让新疆番茄酱
“撒向世界一片红”
首次突破100万吨!达到101.83万吨,同比增长55%!这是新疆中国最大的出口番茄制品的生产基地2009年创造的新记录。这一数字使新疆成为继美国、意大利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番茄制品产区。
番茄制品出口的辉煌,新疆检验检疫局源头抓监管功不可没。
近年来,由于部分农户在原料种植过程中使用了含“矮壮素”、“助壮素”(以下简称“两素”)叶面肥而造成出口番茄酱农药残留超标。同时,生产加工企业恶性竞争抢购原料带来了品质下降、农药残留控制难度加大的突出问题。
新疆局把这一问题作为食品安全整顿的重点内容,利用4个月的时间,对新疆地区销售使用的243种叶面肥进行了拉网式检测,将含“两素”的34种叶面肥列入禁用清单,同时对出口企业使用和市场销售的叶面肥进行备案,使得2009年出口番茄酱“两素”残留超标率降至0.1%,较2008年下降了3.16个百分点。同时,经过60天的番茄制品原料集中整治行动,使得出口番茄酱霉菌含量大大降低,色差值和口感较往年有了明显提高。
为了稳定番茄制品质量,新疆局参与起草了自治区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番茄产业规范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明确出口番茄制品区域地方政府的领导责任和农业、工商、技术监督、检验检疫、行业办公室等部门在番茄制品原料生产、加工、销售和出口等环节的监管责任,为规范新疆传统和大宗出口产品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9年,新疆局检验出口番茄酱84.71万吨,货值7.39亿美元,一次性检验合格率达到了98.7%,同比提高了14个百分点,产品远销欧盟、俄罗斯、中东、非洲、东南亚、日本等市场。
扑下身子打造世界的
“菜篮子”和“果盘子”
伊犁检验检疫局2009年有两个举动让当地政府和企业颇为惊呀:一是公开承诺,对地产出口果蔬上午实施检验检疫的,当天出证放行;下午实施检验检疫的,次日12时之前出证放行。二是建议召开“伊犁州直出口农产品供需对接会”,并利用其新开发的“伊犁河谷出口农产品基地电子分布地图”当起了地产农产品出口的“红娘”。
角色不只是红娘,功夫也远不限于对产品的推介和检验上,更深入的服务也着实让地方政府刮目相看,用心深远的检验检疫已经成为标准化生产的倡导者和领路人。
为了让分管市领导领会基地管理的标准要求,他们可以一连登门拜访7次;为了让农民接受标准化的管护要求,他们可以同乡干部一起手把手地作示范。
2009年3月7日,伊犁局与伊宁市政府签署“关于建立伊宁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合作备忘录”。双方按照“政府主导,检验检疫机构引导,部门联动,乡(镇)政府主管,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带动,标准化种植,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区域化管理模式,共同推动出口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种植示范区建设。选取伊宁市达达木图乡出口蔬菜种植基地作为示范区,使这个乡2000座总面积1.7万亩的大棚蔬菜获得了外贸企业11000吨的外销订单。而在整个伊犁,目前登记备案的出口水果、蔬菜种植基地已10万亩。
在天山另一边的出口库尔勒香梨主产区巴州,94个出口注册果园及水果包装企业在检验检疫部门的分类管理、诚信管理下,出口香梨合格率同比提高了9.8%,达到96.6%。目前,注册果园由盲目扩充数量逐步向选择数量合理、收购保证、管理有效的果园转变。9月28~29日,澳大利亚检疫官对2009年度输澳库尔勒香梨实施产地预检期间,对新疆检验检疫部门在出口香梨检验检疫监管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2009年,库尔勒香梨实现出口7156吨、1011万美元,同时,新疆又有2.9万亩梨园提出注册果园申请,对美国、加拿大等高端市场出口。
为了扩大农产品出口,以出口带动农业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他们与自治区农业厅共商出口农产品种植基地联合管理事宜,与地州政府部门签订备忘录,一道推动外向型农业发展。他们还免费举办出口农产品检验检疫知识培训班,并为学员免除学习培训和食宿费用。他们制定了《新疆出口食品安全示范区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选择出口番茄酱、蔬菜生产加工相对集中的地区作为食品农产品区域化管理的重点地区。2009年,示范区内的出口食品、农产品与2008年同样没有一例农药残留超标,合格率在99%以上。
为新疆果蔬外销搭台唱戏
“还有没有多余的展位?我们的沙棘油及沙棘胶囊只要能在果蔬展上露个脸,准能一炮走红。”疏附县三合沙棘饮品开发公司总经理迟铁民得知即将举办果蔬、加工技术及物流展的消息后,向新疆局植检处提出申请,要求赴广州“亮剑”。不出所料,这一试身手果然让他同其他参展商一样如愿以偿。来自千里之外的库尔勒香犁、哈密瓜、吐鲁番葡萄、和田红枣、阿克苏苹果以及新疆地产圣女果、彩椒等在展会上出尽了风头,赚足了哟喝。而天山南北众多果蔬珍品吸引中外客商目光的背后,是新疆局耗时数载扑下身子甘为特色农产品做嫁衣的付出。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定于2009年11月13至15日在广州举办“中国(广州)国际果蔬、加工技术及物流展览会”。2009年5月份,协会会长葛志荣亲笔写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的一封参展建议信促成了新疆果蔬的广州之行。新疆统一组团参展!新疆局协调配合!新疆局主动承担了展会的协调联系、后勤保障、安全防范和布展等十几项主要工作,连宣传图册的编印和电视宣传片的制作都包揽了下来。
这无疑是一次回报颇丰的完美亮相。这次展会使新疆捧走了“三个之最”:摊位最多,参展品种最多,组织工作最好。
台子搭起来了,企业也唱红了一出“群英会”,来自澳大利亚、墨西哥、马来西亚、荷兰、美国、意大利、德国等30多个国家的“听众”在惊奇中享受了一次十分意外的饕餮盛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新疆果蔬的红盖头在当前中国最闪亮的舞台上被哄然揭开,四射的魅力再一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新疆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称赞:展会不仅签订了相应的销售意向书,更重要的是宣传了新疆,提高了新疆果蔬的知名度,为新疆果蔬销售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令人欣慰!
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新疆农副产品外销受到一定影响。新疆局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制定了“新疆局支持和服务农副产品出口的措施”,包括落实减免检验检疫费政策,实行无假日预约服务,推进进出口种植、养殖示范区建设,加强贸、企、检方面的合作、设立农产品出口“绿色通道”等共12条,帮助解决新疆农产品“卖难”问题。
安全保稳定 质量促和谐
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第九、第十三督察组先后在督察中对新疆局的工作给予好评。
第九督察调研组在督察调研期间,看到新疆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目睹地方政府部门对“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的高度重视,感受企业对“企业是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意识的增强和人民群众对政府抓质量安全的理解和支持,感到非常满意。督察调研结束时。组长王潍平对新疆局“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扬,认为活动组织计划精密,措施得力,宣传动员有效,工作重点突出,作用发挥显著。
为增强企业质量管理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新疆局从“重检验,轻监管”转变为“检验、监管并重”,对全疆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进行了全面备案管理,对质量管理薄弱的23家生产企业进行了质量管理培训;开展了“检验检疫法律法规知识、技术进机关送企业下乡村”活动,组织编译、印刷了一万册维文版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系列丛书,免费发放到南疆三地州出口食品企业和少数民族食品农产品原料生产者手中;建立了“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专题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同广播电台联办了“厅局长接待日活动”。
为了加强敏感出口农产品的质量管理,对农产品及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种植基地实行新的监管模式,与农林部门明确责任分工,由检验检疫机构提供或支持出口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标准要求等信息,协助地方政府对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农林部门对注册登记备案的种植基地实施日常监督。重点开展了对出口欧盟、日本、美国和俄罗斯的番茄酱、杏酱、浓缩苹果汁、果蔬汁饮料和脱水蔬菜等的有毒有害物质和残留风险评估,选取5000亩番茄制品原料基地进行出口食品安全示范基地试点,探索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化学品污染问题。牵头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采购出口汽车登记备案管理规定》,对没有资质的生产企业给予严厉打击,通过生产企业备案联系单制度杜绝未取得资质的“地下”生产汽车出口。在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中,停止了使用违规添加剂进行熏蒸处理的5万吨食用淀粉、1000吨葡萄干以及数百吨白砂糖、杏干等产品的出口报检受理,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了食品添加剂采购和使用管理制度、食品添加剂标识管理和储存条件管理制度。目前,全疆涉及使用硫磺作为加工助剂的17家出口食品企业全部改用食品级硫磺。为了帮助企业提高应对国际贸易新形势的能力,新疆局向出口木制品、木制家具以及木制包装企业发放了《关于出口木制品风险的警示通报》,宣传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技术法规和标准要求,免费为企业提供出口纺织品、木制品、与食品接触包装容器等商品的国家标准、国外标准以及进出口行业标准。
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为防止恐怖分子利用进出口食品安全问题制造新的事端,加大了对进出口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防护专项检查、整顿和监管力度,及时要求企业在加工、包装和装运等重要环节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加大对生产生活用水源地、有毒药品、仓库等重要区域的排查。
监管,以国家的名义
2009年12月15日11时58分,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开始向我国西气东输二线输气,我国开始以管道方式进口中亚天然气。截至2009年12月31日,我国已进口中亚天然气6060万标准立方米,日输气量不断增加。
新疆局依法对进口天然气的品质和数重量做检验监管。由于中亚天然气管线途经4个国家,进口天然气检验的适用标准及检验项目急需统一。为防止出现因技术标准问题造成中亚天然气管道不能及时供气的情况,新疆局局长库来西带领机电金属化矿检验处和霍尔果斯检验检疫局负责人,远赴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进行协调,与进口方中国石油技术部门明确了天然气检验监管方向,搭建了技术交流平台,为中亚天然气管道的顺利通气铺平了道路。
对管输天然气怎样监管,又是一个新的课题。机电金属化矿检验处带领相关人员奔赴深圳、广州、上海等地,马不停蹄地考察各地的进口石油和液化天然气监管模式。经过多方取经,不断探索,终于理清了天然气检验监管的思路,明确了监管重点,制定了作业流程。
考验总是接踵而来!天然气进口要提前半个月!可检测设备才刚刚在国外完成招标和合同签订!半个月时间,运输、安装、调试,能搞定吗?困难不是理由!该局局长库来西要求特事特办,一定赶在天然气到达口岸前准备就绪,确保天然气的精确检验和顺畅通关。机电金属化矿检验处分头与有关部门联系,催促设备及时发运。经过多方努力,仪器终于在12月1日被运到了霍尔果斯计量站。从美国起运、通关,到安装、调试,仅仅用了15天!
与此同时,负责天然气检验的全体人员加班加点,通宵达旦地研究文献资料,收集国家标准,不到10天时间就编制完成了《管输进口天然气检测作业指导书》和相关《安全作业规范》。
从中哈管道原油这个流动的货物,到中亚天然气这个看不见的危险品,从我国投资最大的炼化一体化工程——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引进设备检验,到进口球团矿、铁精粉的检验、鉴定,新疆局始终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天职,严格把关,精确检验,保障着国家能源建设的安全。2009年,新疆局检验进口管道原油772万多吨。从2006年到2009年8月底,检验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项目所有进口设备1.3万件,涉及金额5.14亿美元,发现不合格97批,对外索赔金额达131.6万美元。
一场漂亮仗在国门前哨打响
2009年12月14日,随着最后一班朝觐包机在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徐徐降落,新疆2992名有组织朝觐人员陆续经检疫入境,安全归国,经检疫未发现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在入境通道前,有关部门的领导、卫生疾控人员和机场工作人员相互握手,表示庆贺。
就在有组织朝觐人员健康安全地在沙特阿拉伯朝觐圣地“履行功课”的时候,在自治区党委组织召开朝觐工作会议上,党委常委肖开提·依明对新疆局严格进行朝觐人员出境前卫生检疫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有组织朝觐人员甲型H1N1流感防控是新疆局严密而又精细的工作的一个缩影。在甲型H1N1流感肆虐初期的“五一”节期间,新疆局党组就派出工作组赴口岸一线,督促分支机构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5月4日深夜,新疆局局长库来西亲临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旅客查验通道,对即将抵达的首架来自疫区航班的防控工作进行现场督导,检查和安排了每一个防控环节和具体事项。5月4日至8日,两个工作组由党组成员带队分赴千里以外的口岸督导防控工作。
新疆局还积极与自治区卫生厅、乌鲁木齐铁路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民航急救中心等部门积极协调,联合向全疆各所属单位发文,进一步明确了各地所属医疗行政部门和移送发热患者的指定医院、联系人和责任人。主动同南航新疆分公司、民航新疆管理局、新疆机场集团、机场海关、边检、公安,商议机场口岸疫情联防联控措施。为做好乌鲁木齐地区二类口岸卫生检疫工作,积极与地方接洽,制定防控应急预案,共同建起了防控流感的第二道防线。
6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魏传忠来新疆考察工作时充分肯定了新疆局的疫情防控工作。
自2009年4月30日至12月31日,新疆检验检疫系统共对出入境人员进行了94.4万余人次的体温检测,共发现发热病例145例,均排除甲型H1N1流感。对入境的1664架飞机、14万节火车、7.1万辆汽车进行了检疫和消毒处理,查验旅客携带物42.7万余件,截获非法入境物2.23万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