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部分省市质监局局长眼中的大质量观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编者的话

  何为大质量观?就是以质量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从质量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用质量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作为质量振兴工作的主力军和先锋队,各地市质检部门正是大质量观的最有力的执行者和传播者。

  在2009年全国质检工作会议召开之际,本报特别邀请部分地市质监局局长,一起探讨他们眼中的大质量观,以期带给读者一些思考和共鸣。

核心是规范与秩序

辽宁质监局局长

  雪后的辽宁,天气异常寒冷。采访该省质监局局长魏东平时,谈到大质量观他充满热情。他认为,多年的监管实践表明,把握规范、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才是政府部门管理市场的落脚点。

  魏东平指出,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到“质量和安全年”,辽宁省质监系统在质量监管的长效机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对市场的监管一定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把握好政府部门的职能定位,正确处理与企业和市场的关系。这就是我们树立大质量观的重要前提。”

  魏东平告诉记者,辽宁营口有一家企业,到处都贴着一句话:效益是金钱,质量是生命,要钱更要命。这家企业的座右铭,直白却又生动地告诉我们,通过多年的市场治理以及企业的市场竞争,质量的社会意义和市场价值已经深入人心。那么,为什么还有企业铤而走险,导致市场上质量和安全事件屡屡出现呢?一方面,不排除个别企业质量意识淡薄、质量诚信缺失,以次充好,非法牟利。另一方面,是市场上存在“坏车模型”效应,就是坏企业挤占了守法企业的市场空间,在“潜规则”、“擦边球”的行业氛围中,企业不得不降低标准求得生存。在质量问题面前,没有无辜的企业,但确实有不得已而为之的企业。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从利益机制入手,分析市场规律,把握企业脉搏,是辽宁省质监系统抓质量和安全的出发点。从社会效益着眼,形成正向引导机制,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是他们的落脚点。其落实大质量观的基本思路,是把质量监管纳入到信用辽宁的整体建设之中,通过信用体系建设构建良好稳定的市场经济秩序。

  首先,让质量成为企业信用的重要标志。结合国家质检总局的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辽宁企业质量信用档案。让辽宁的所有企业都有质量档案,并且,这些档案要具有可查询的条件,形成信息共享平台。完整透明的质量信息,使质量成为辽宁企业的名片。

  其次,发挥信用体系的机制性作用,让质量成为企业的竞争力。一方面,发挥行政执法的监管作用,加大对违规企业的惩处,提高违规成本,彰显警示作用;另一方面,发挥市场的奖惩作用,让违规企业接受市场监督和惩罚,使违规的成本无限度加大。让优秀企业的质量品质得到全社会的认可,使其品牌信誉提升,形成市场溢价效益。

  再次,建立质量文化,形成全社会的质量共识。在引导企业建设质量文化的同时,注意构建全社会的质量文化。努力形成生产者讲诚信,交易方重信用,消费方重信誉的全社会重视品质的质量文化,确保市场经济秩序具有可持续性。(杨荣坚/文)

关键是定位与统筹

浙江质监局局长

  “我们做质量工作,对自身定位的认识非常重要。定位高,才有大作为。一定要树立具有宏观、战略意识的大质量观,把质量工作放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统筹,才能真正把质监工作做好,做出成效来。”谈起质量工作,浙江省质监局端庄秀丽的女局长瞿素芬话语里透着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她认为,要实现科学发展,质量是基础、也是关键所在,提高增长质量,转变发展方式,首先是企业、产业的质量升级。

  都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浙江经济发展正处于升级转型重要关口,结构调整任务十分艰巨时刻,她觉得还应该加两句口号——“质量是经济增长的生命”、“质量强则浙江强”。浙江省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到2015年,浙江人均GDP要由现在的6000美元增加到1万美元,增长的落脚点必须放到附加值提升上来,通过科技进步、品牌培育等提搞产品和企业质量水平,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正是出于这种战略考量,浙江政府在2009年提出了建设“质量强省”的战略规划,提出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推进产品、服务、环境、工程、生活、发展六大质量的统一提升。

  瞿素芬表示,质量在发展中作用如此重要,我们质监人务必要紧紧围绕发展大局开展工作,要积极争取把质量战略提升为党委政府的重要战略,纳入到各级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中通盘考虑,把质量发展目标融入到各级政府的发展目标当中去。

  据悉,浙江省质监部门最近5年来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浙江各级政府关注质量工作、研究质量工作、支持质量工作。一是把质量战略提升为党委政府的重要战略,目前品牌战略、标准战略已被纳入浙江发展四大战略之中;二是围绕宏观政策和规划从政府层面制定了一系列的质量工作推进政策,在“十一五”期间分别出台并实施了“农业标准化”、“服务业标准化”和“技术标准”的发展规划,出台了建设品牌大省实施意见等;三是围绕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目标推出了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和能源计量服务行动;四是根据浙江实际情况动员市县政府在当地实施了“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提升县域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水平;五是把对质量热点问题的监管和处置纳入到政府维护社会稳定工程,提升到民心工程高度,实现了区域监管模式的创新,极大地发挥了基层乡镇政府的积极性、主动性。(曹吉根/文)

重点是认识与行动

四川质监局局长

  新年伊始,国家质检总局提出并倡导大质量观,四川省质监局局长刘云夏认为,大质量观首先是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过去我们不少地方只讲专业技术,不太讲究宏观战略与资源利用整合,而大质量观是从政治与全局的高度来认识看待事物和问题。通过大质量观与大质量文化建设,我们一定能够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关注支持质量事业,也能够把质监与检验检疫整合为一个统一有机的整体,加大改革力度、增强工作效能,更好服务企业、保障质量安全,真正做到“全国工作一盘棋、全国质检一家人,国门厂门一道门、唱好质量一台戏”。

  刘云夏认为,大质量观也是党和人民对质检工作的要求与期待。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充分认识到质量工作的重要性,将其作为质量兴国、事关中华民族兴亡的战略来抓。而广大人民群众因为事关切身权益,也越来越重视与关注质量。同时,质量工作也包含了社会各个方面、涉及各个部门、贯穿整个生产与销售过程。所以,质量工作不光是质检部门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它本身就是一个宏观的概念与工作。要搞好质量工作,就要“跳出质监看质监”,需要有大质量的观念与文化。

  观念看认识,落实在行动。去年,王勇局长、支树平副局长等几乎所有总局领导都莅临四川检查指导,在树立大质量、大质检方面给予我们许多的启发与指示。同时地震灾难后,全国质检对我们无私援助、大爱情深,这就是大质量观的具体体现,我们也是全国质检“一盘棋、一家人”的受益者,这使我们更加注重大质量观的培养教育,坚定了走大质量、大质检这条必由之路的决心和信心,并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探索。

  为此,我们首先狠抓了“五个贴近”,即贴近发展、贴近民生、贴近科学、贴近群众、贴近改革。在2009年开年之初就出台了“服务企业止滑提速二十条”,发挥质监部门的职能及技术优势,在企业遭遇全球金融危机和特大地震灾害的关键时刻“帮一把、扶一程”,与企业同舟共济渡过难关;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加紧了“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与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力服务四川“7+3”优势产业,加大了灾区建材和食品质量安全工作力度,加强了宣传报道工作,建立了企业“红黑榜制度”,教群众识假劣、教灾民辨建材,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人民群众走进质监部门、走进技术机构、走进企业、走进灾区,与质量工作零距离接触,初步形成了人人关注质量、社会各界了解质量的良好局面。(龚志伟/文)

基础是氛围与意识

湖南质监局局长

  2010年上班的第一天,湖南省质监局蒋新祺局长的办公室依旧是人来人往,繁忙如昨。

  “湖南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应该说与湖南企业质量意识的增强、产品质量的全面提高是分不开的。质监部门不遗余力地为‘质量兴湘’摇旗呐喊,倾力助推,赢得了省委、省政府的全力支持,基层的质量工作——群众自发的QC小组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这种自上而下的自选动作在全省营造了良好的质量氛围。”蒋新祺提出:“要把‘质量就是生命’这个理念真正地深入人心,既要发挥质监部门从源头抓质量的作用,又要靠各职能部门以及企业,把质量改进和质量控制贯穿在产品设计、研制、制造、检验、销售全过程,还需要消费者抵制劣质低价产品。”

  对于今年的工作,蒋新祺认为,要把质量兴湘战略放在首要位置,实现全省质量振兴。具体来说:一要构建起政府主导的组织领导体系。各级政府把质量兴湘纳入政府的战略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质量兴市(县)领导机构或建立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究质量振兴工作情况,研究解决质量建设中的问题,科学、宏观地作出质量决策,推动质量兴湘工作健康发展。

  二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质量兴湘基础体系。产品质量是品牌价值的基石,没有质量就没有名牌。企业生存靠的是质量,有好的质量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打开市场。名牌作为高品质、高文化的象征,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是一个企业永恒的竞争力。

  三要构建起质量兴湘的技术基础体系。根据企业规模量身定制标准化战略目标,鼓励实施标准化战略的试点单位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道路,成为行业技术的领跑者和控制者,成为小规模企业学习的榜样、奋斗的目标。

  四要构建起品牌引导体系。结合湖南省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品,制定名牌产品培育计划,采取引导争创、重点帮扶、分级推进等措施,选择带动力强、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进行重点培植,发展一批过得硬、叫得响、湘味十足的名牌产品。

  五要构建起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要树立科学监管的理念,加强动态监管体系。

  据了解,湖南省主要工业产品抽查合格率由2000年的82%提高到2008年的91.7%,重点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达100%,以及洗涤、足浴、美容标准的出台等等,都表明了质量的触角越来越广地深入到各行各业,质量意识正慢慢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王融国/文)

抓手是标准与技术

江西质监局局长

  “质量工作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宏观指导下,在国家质检总局和地方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维护经济秩序,服务经济发展为目标,积极主动地融入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我们将通过以质取胜战略,使江西制造业的竞争力日益强劲。”日前,江西省质监局局长王詠就如何构建大质量工作机制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强调。

  王詠认为,2009年江西省质监系统以大质量观念为引导,立足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不断推进标准化工作,围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着力打造技术支撑平台,坚持科技兴检战略,通过以质取胜战略,“江西制造”竞争力显著增强。2009年12月29日,根据对全省7300多家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据的测算,江西省质监局发布了《江西省产品质量状况公报(2009)》。测算结果显示,2008年,该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81.77,列中部地区第3位,从构成质量竞争力指数的两个二级指标看,江西省的质量水平在中部地区列第1位,发展能力列第4位。

  江西省质监局结合本省特色技术产业优势,组织了10余个项目申报筹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全国螺杆膨胀发电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被国家标准委批准筹建;李渡烟花集团有限公司进入烟花国际标准推进工作组;由江西省企业承担制定的《电镀用氨基磺酸钴》、《电镀用氨基磺酸镍》、《电镀用氨基磺酸亚铁》国家标准批准发布。目前,江西全省各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累计218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区103个。

  为坚持科技兴检战略,2009年底,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顺利通过现场评审并正式投入使用;由江西省质监局向国家质检总局申报筹建新余光伏、鹰潭铜加工等7个国家级检测中心,新余光伏等3个国家级检测中心筹建工作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许卫华 龚琛虎/文)

目标是发展与提升

青岛质监局局长

  “所谓大质量观,就是站在新起点上,将质量工作全方位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中,为政府、企业、社会在质量工作中所承担的职责构建一个全新的平台。以‘大质量’整合和优化质量进步的资源,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逐步在全社会创造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1月5日,青岛市质量兴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青岛市质监局局长王殿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了他对于“大质量观”的思考。

  王殿章认为,大质量观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文明的基本体现。大质量观,就是要求质监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以质取胜这个主线,紧跟国际质量理念、标准、方法的发展步伐。

  多年来,青岛市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整合了青岛市质量工作的有效资源,不断完善各项联络、协调和考核机制,相继建立了季度通气会制度、半年联席会议制度、统一调度指挥制度等多项组织协调机制。并针对各部门工作职能,明确各自工作目标和任务,实行成员单位目标责任制。每年年底,由青岛市质监局负责组织考核,将各部门具体工作情况上报市政府,从而有效搭建起了青岛市大质量工作的架构。

  王殿章表示,截至目前,青岛市已经建立和完善了质量工作“纵横支撑、纵横结合、纵横推进”的工作机制,质量工作领域不断扩大,初步实现了以工业产品质量为重点,逐步扩展到农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综合水平,不断拓展质量管理工作空间的“大质量”目标,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互动”的质量工作体系。通过“提升标准技术水平、深入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发展品牌经济,实现质量兴市”这一中心工作,全民质量意识不断增强,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青岛市形成了以名牌企业为龙头各大产业领域“结网式”产业链和集群化产业聚集,正逐步实现由“青岛制造”向“青岛创造”发展模式的转变,使青岛一二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城市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成为青岛市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主旋律。

作者:朱文达 梁丽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07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