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重大任务多、突发事件多、工作要求高的一年。湖南检验检疫局在国家质检总局和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科学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从口岸传播,以深入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为契机,迎难而上、勇挑重担、顽强拼搏,检验检疫工作服务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性不断提升,向湖南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紧紧围绕国家质量振兴方略和湖南富民强省战略,大力开展质量宣传、质量提升、质量服务、质量整治和质量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国家质检总局督察组高度评价为“站位高、思路新、机制活、特色浓”。
依托“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湖南省供港澳农产品质量安全现场交流会等重大主题活动,在报纸、电视和门户网站上开辟专栏,召开各类宣传会,宣传“质量和安全年”活动,营造氛围,扩大声势。活动中,中央媒体报道30多次,省级及以下媒体报道200多次,开展系列专题访谈3次,局网站开辟专栏10个,报道近400条,点击量逾4万,举办现场宣讲近100次,发放宣传资料3万份,辖区2000余家生产企业100%宣传到位。“质量兴省”、“质量兴企”、“以质取胜”等理念正成为社会的共识。
引导各进出口企业参与“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树立了湖南熙可等一批质量安全控制标杆企业,并组织同行企业参观,推动行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积极推行GAP、HACCP和ISO9000管理体系认证,全省出口食品企业HACCP认证通过率达100%,全面建立从源头开始的质量可追溯体系,严格控制原料和关键控制点。澳优公司投入400多万元,建立能自主完成大部分检测项目的实验室。
启动进出口食品安全整顿,抽取126家出口食品及添加剂生产企业的259个样品进行全面检测,对116家出口食品企业的43种食品添加剂实施备案。开展打击出口茶叶搀杂使假和滥用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对15家茶叶生产企业提出46条不符合项,并限期整改。进行为期4个月的检验鉴定机构专项检查,查处两家擅自从事检验鉴定业务的机构,有效规范了湖南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市场。会同醴陵市政府,对7000多箱出口退运过期烟花实施了销毁。全年共立案查处质量违法行为10起,目前已办结8起,有力震慑了质量违法行为。
政检企合力破解出口食品农产品全过程监管难题
结合湖南省情实际,积极探索产区政府、检验检疫、出口企业三方“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的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以果蔬、肉类、茶叶、水产品等8类产品为对象,与40个县级政府、196家出口企业建立了“政检企”三方合作机制,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方合作机制建立后,全省各市州及下属县区普遍成立了由政府牵头的出口食品农产品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定期联络制度。在“政检企”合力推动下,全面推行了“公司+基地+标准化”模式,带动了农业标准化、产业化进程。出口食品原料基地登记备案管理全面推进,全省出口柑橘基地21.2万亩、出口蔬菜基地6万亩、出口荞头2.9亩,分别比三方协议签订前增长52.9%、44.8%和21%。
三方合作推动了地方政府对质量安全负总责意识的提升,相关政策措施相继出台,财政投入明显加大。长沙市斥资2000万元力争3至5年时间建成全国食品安全城市;泸溪县将技术人员下派到出口椪柑基地,协助解决了果农用药问题;湘西州投入540万元建设椪柑出口基地,娄底市投入400多万元支持出口活猪备案场建设,湘阴县出资40万元设立出口荞头产业发展基金。三方协议还与“质量兴县”等地方产业发展战略相结合,推动支柱产业发展,培育壮大了一批“柑橘强县”、“荞头强县”、“茶叶大县”,促进了湖南农产品出口,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经济增长。
构筑24小时甲型流感防控警戒网
甲型H1N1流感疫情暴发后,紧急启动口岸传染病防控应急机制。在长沙机场实施了登机检疫、指定机位停靠、两次测温、24小时值班和疫情日报告等10项制度,对包括机组人员在内的所有入境人员,开展填报健康申明卡工作,做到一个不漏。加大人员和资金投入,抽调6名专业人员充实到口岸疫情防控一线;投入防控资金73万元,采购药品等防控物资,为入境通道增配红外线自动成像测温仪等设备。鉴于长沙机场入境旅客大部分来自韩国,将健康申明卡翻译成韩文,方便申报。
与卫生、民航、边防和海关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共同落实了提前获取入境旅客信息,口岸截获的违禁物品和禁止进境物统一处理,来自疫区航空器的专门停靠点和专用旅客通道设置以及病人移送、隔离医院和留验场所等事项。联动部门共同参与了湖南省政府组织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演练,提升了实战水平。
对防控期间在湖南省内举办的大型涉外活动,制定专门的通关工作方案和预案,加强疫情防护。2009年7月10~13日,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长沙举行期间,为以吴伯雄为首的国民党代表团等提供检验检疫便利,确保便捷通关;在会议指定场所配备红外测温设备,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做好了9月11日在长沙举行的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对外合作部长级论坛的疫情防控工作。
在严格执行输港澳活大猪批批检测的同时,紧急对全省供港澳注册和备案猪场实施全面抽检。共采集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样品587份、抗体检测样品721份,未检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样品。加大对注册猪场流感样本的监控和检测力度,确保了供港澳活大猪和肉类的质量安全。
帮助湖南产品占领海外市场
大力发挥检验检疫机构在信息、技术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促进湖南产品走出国门。2009年6月26日,与湖南省商务厅签署了“检贸协作备忘录”,正式建立了检贸部门层级联系协作机制,从建立联系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开展政策宣讲、推进通关便利等6个方面确立了协作内容。积极配合湖南省商务厅组织的省国际知名品牌评选,进一步加大出口品牌培育力度,促进湖南产品占领海外市场。继续与口岸局保持紧密联系,推进湖南产品顺利出口。10月19日,与黑龙江检验检疫局就促进湖南省农产品输往俄罗斯签署合作备忘录,建立了湖南出口俄罗斯农产品产地与口岸联合监管新模式。
帮助企业开拓新兴市场。针对欧美及日本等传统市场对湖南省出口机电产品需求锐减的实际情况,拓宽了对国外技术法规信息搜集范围,以培训会等形式,向有关重点企业的技术、品质、营销和生产管理人员及时宣传拉美及亚非国家的进口技术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积极帮助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取得了显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对传统市场出口下降的影响。截至2009年11月15日,经湖南检验检疫局检验出口到新兴市场的机电产品达到了1828批、2.37亿美元,占总检验批次及货值比率比2008年同期大幅提高。
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出台措施优先支持湖南企业生产高效、环保和节能型镍氢蓄电池,2009年1~11月,镍氢蓄电池出口460批、货值145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8%和32%。针对汽车产品产业链长、技术集成度高、产品成熟期长等特点,制定了系统监管方案,帮助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促使湖南出口汽车产品质量稳定可靠,突显了性价比优势。前11个月,湖南省共出口汽车(包括整套散件)9737辆,同比增长142.5%。
服务承接产业转移措施有力
着力服务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和促进加工贸易发展等重大发展战略。为解决农产品出口无口岸物流支撑瓶颈、缺少引进农业投资平台等问题,而倡导建设的湖南供港澳及出口农产品集中验放场正式动工,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在考察该项目时,称赞该项目是服务湖南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好项目”。出台“关于促进产业转移十项具体措施”,提前介入,主动上门服务,从政策、技术、信息、检验等方面帮扶企业,对重点企业实施“一厂一策”,点对点帮扶。支持郴州市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措施,将驻加工区检验检疫机构的业务管辖范围扩大到了整个有色产业园区,加快了检验检疫通关速度,有力促进了郴州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对永州、益阳和娄底市承接鞋类和服装产业转移,加大支持力度,着力解决新落户企业的实际困难。与永州市蓝山县等地方政府签署“共同促进产业转移合作备忘录”。湘威鞋厂落户蓝山县后,在检验检疫部门的帮扶下迅速投产,2009年前10个月共出口鞋411万双、货值456万美元,分别比2008年同期增长1050%、876%。
完成5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2009年共完成5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成果鉴定和验收,改写了湖南检验检疫局从未有过主持承担并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的历史。此外,还完成了3项国家质检总局科研项目的成果鉴定、31项危险货物包装检验国家标准草案报批、41项同类国家标准草案的审定。10项科研项目申请了专利保护。
《商品包装、储运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危险化学品与包装安全因子高通量检测及特征模式识别技术研究”等3个科研项目获2009年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一等奖。以茶叶检测重点实验室为依托,牵头开展“茶叶中多种农药残留检测能力验证”,进一步确立了在全国检验检疫系统茶叶检测方面的领先地位。
技术机构建设和“检、学、研”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湖南省科技厅批准,2009年8月和10月,在局技术中心基础上成立了湖南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和组建湖南省烟花爆竹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的湖南省烟花爆竹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全国质检系统首家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分别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和湖南农业大学,就科技与人才培养等合作事宜,签订了合作协议。与湖南省质监局签订了共建国家烟花爆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协议,探索质检系统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新模式。
服务地方排忧解难
积极参与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促进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对于重点民生工程建设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等便利措施。2009年5月,湖南检验检疫局主动承办“中国(浏阳)国际烟花质量安全论坛”,邀请管理部门、生产经营单位、物流公司、国际标准化组织和检测机构,共同探讨加强烟花产品质量安全的措施,进一步扩大了浏阳烟花的国际影响。在秋季湘江创历史最低水位期间,由于装载500吨以上货物的船只无法到达霞凝港,湖南检验检疫局及时采取措施,允许原来在霞凝港上岸的进口货物,改在城陵矶港上岸,并在严密监管下运抵长沙后再实施检验,确保了进出口企业的正常生产。
对重大引进项目采取提前开展检验规程知识培训,提供国内外标准信息等措施,优先满足检验需求。确保了长沙众泰汽车进口汽车生产线、湖南科霸年产30万台套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项目等多个大型引进项目的顺利进行。
分支机构的业务占比提高到65%
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将各项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明显增强。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将出口烟花包装、鞋类和服装等商品检验工作移交给产区分支机构监管,主管处室加强统一管理和指导,分支机构的业务比例占全系统的比例达到65%。争取地方政府支持,进一步完善基层基础设施建设。长沙、湘潭、益阳、娄底、永州和湘西等市州相继申请设立检验检疫机构,长沙市和湘潭市已向省政府和国务院提交申请;分别在湘潭市、益阳市设立了检验监管工作组和联络办公室。新启用的岳阳城陵矶松阳湖新港出口加工区的检验检疫设施运行良好。长沙黄花国际机场、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和张家界国际机场等多个检验检疫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建立卫生注册和备案异地评审制度,在湖南省范围内统一调配评审员,规避了同一企业的检验、评审和日常监管由同一部门承担的弊病。出台《实施出口工业产品分类管理工作规范》、《企业信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统计分析工作实施细则》、《出口埃及工业品转运前检验实施办法》等,理顺了工作关系,提高了工作效率,筑牢了工作基础。
澳门回归十周年庆典烟花3天检验监装完毕
面对新的外贸形势,加快推行通关模式改革,进一步提高检验检疫通关工作效率。
根据烟花生产经营物流特点,构建了“生产企业高准入、出口品种全登记、燃放检验全集中、集装运输全监装”的出口烟花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指导相关物流企业建成了4个出口烟花爆竹集装箱集中监装场,并在国内率先建成了集中监装场全程电子视频条件下的监控系统,出口烟花爆竹成品的成箱、堆码、封柜等全部环节,实现了远程监控操作,监装过程可控、可追溯。2009年12月初,在短短3天时间内,湖南检验检疫局完成了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庆典用的4大类、43个品种、1631箱烟花和27箱点火器材的检验和监装工作,充分体现了集中监装的便利性和高效率。
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系统”顺利启用。已经采集2574家进出口企业、代理报检机构的51项诚信数据,初次评定A级企业126家。逐步加强对评定结果的利用,将进出口额达到一定规模、产品风险低、诚信程度高、质量保证能力强的企业确定为重点服务企业,给予各种检验检疫优惠措施。帮扶三一重工、科力远、中联重科等15家重点企业获准实施出入境检验检疫绿色通道制度,企业提升了通关效率,节约了通关成本。与此同时,用足用活政策,全面及时将有关进出口优惠政策落实到企业。全年减免出口企业检验收费230多万元,另外,对烟花爆竹检测收费按标准低限执行,为浏阳烟花企业节省检测费用185万元。
数字
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共检疫查验入境航班1088架次;检疫查验入境人员124469人次。
签发各类产地证20208份,签证金额10.52亿美元,为出口企业节省关税约6300万美元。
全省出口食品企业HACCP认证通过率达100%。
采集2574家进出口企业、代理报检机构的51项诚信数据,初次评定A级企业126家。
1837批检测业务的调查结果显示,与2008年同期相比,5个工作日内完成检测的比率从27%上升到60%。
工作动态
用好原产地证为企业减免关税6300万美元
2009年,湖南检验检疫局全面启动优惠原产地政策推广宣传工作,帮助企业用好用足自贸区优惠原产地政策。前11个月,共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两万余份,签证金额10.52亿美元,为出口企业减免关税约6300万美元。其中,中国-东盟和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区优惠证书签证份数较2008年同期分别增长60%和80%。
编制了《原产地证业务知识问答》宣传册并免费发放给企业,免费举办了12期原产地业务宣传培训班,受训企业覆盖了全省14个市州,参加培训的外贸企业人员超过1000人次。
促使产地证签证业务办理更加方便快捷。缩短证书审核时间,提高签证时效,企业申请后4小时内可领证书,对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设立专门签证窗口,实现“立等可取”;提供窗口、电话、在线等多种咨询渠道,为企业提供政策及技术咨询,并利用湖南检验检疫局开发的手机短信系统发送原产地业务宣传信息;在注册审核中,引进风险管理理念,对于明显不含进口成分、风险低的产品执行快速注册程序,只审核书面申请材料,现场审核与后续签证抽查结合进行,方便企业快速申报。
将传染病阻截在国门外
湖南检验检疫部门与省内相关管理部门建立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长效联动机制,变“单打独斗”为“并肩作战”,有力控制了传染病的跨境传播。据统计,2009年,湖南检验检疫局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实施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12585人次,同比增长22%,共检出各种传染病感染者311人,同比增长10%。
目前,湖南省有关单位要求所管理的出入境人员参加健康体检,并将健康证明文件作为办理入境居住、就业等手续的前置条件,有效消除了出入境传染病监测盲点。如教育部门要求来湘留学人员、外籍教师入境后,须第一时间进行健康体检或验证,否则不予办理入学等手续;公安、文化和劳动部门明确规定,所有来湘就业的外国人必须提供检验检疫机构认可的健康证明文件;各劳务输出基地和中介公司的劳务输出人员,在签订出境劳务合同之前应进行健康体检。
湖南检验检疫局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投入600多万元更新了体检设备,服务更优质。目前,中心体检接待能力从每天50人提升到每天200人,检测项目由16项增至64项,健康证明的出证时间从过去的3个工作日缩短到当天出证,体检表格电子管理有效避免了替检等违法现象。对于年纪大、行动不便的出入境人员,中心提供预约上门体检服务。全省出入境人员健康体检意识大为增强,自2006年开始,全省出入境体检人数连续4年以每年近30%的速度增长。
从2009年起,湖南检验检疫局向归国人员提供免费艾滋病、疟疾检测,带动归国体检人数快速增加,传染病检出率明显提高。
湖南传统大宗产品活大猪出口走出低谷
湖南检验检疫局千方百计助推湖南传统大宗产品活大猪出口走出低谷,2009年出台了支持注册场活猪及肉类产品出口的6项措施,推荐7家肉类产品出口企业对国外注册,帮助20家注册猪场与沿海肉类出口企业建立供货关系,取得明显成效:2009年11月检疫供港澳活猪11460头,输港供宰活大/中猪5040头,环比分别增长95%、12%;全年肉类产品出口突破1亿美元,成为全省首个出口额突破1亿美元的农产品。
省部合作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
2009年8月20日,国家质检总局与湖南省政府在长沙签署了“关于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合作备忘录”,正式建立了省部合作,共同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合作机制。标志着国家质检总局与湖南省政府在发展湖南“两型”产业、促进质量水平提升方面的合作更加紧密。备忘录签署以来,湖南检验检疫局逐项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全力落实备忘录精神,优化检验检疫工作环境,不断完善和总结服务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措施和经验。
根据合作备忘录规定,国家质检总局在8个方面采取措施,支持湖南“两型”社会建设。一是在长株潭城市群设立中部地区质检改革创新区,指导湖南质检部门加强宏观质量管理,推进质量兴湘战略。二是支持长株潭城市群企事业单位在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服务业等领域参与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支持湖南质检部门开展高新技术、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推进实施湖南标准化战略。三是结合湖南特色,发展潜力大的“两型”产业和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总体水平方面加强指导和协调,推动发展壮大湖南“两型”产业。四是支持湖南现有口岸发挥作用和潜力,增强湖南口岸综合效能,提升检验检疫大通关建设水平,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五是指导长沙市建立健全食品质量标准、产品检测、监管责任、社会诚信和法规约束5大体系,对涉及长沙市“食品安全城市”建设的进口重大项目实行检验检疫便利措施。支持长沙建设“食品安全城市”。六是帮助建立和完善湖南省最高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重点支持设计满足“两型”社会建设和节能减排工作需要的计量标准体系平台,推进湖南节能工程。七是支持湖南结合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建立国家质检中心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以及长株潭质检部门所属技术机构,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在仪器设备、认证认可、科研立项、标准制定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快湖南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八是在检验检疫工作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方面对湖南给予支持,在长株潭城市群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加强湖南质检系统基础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