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视频部分国家标准的修订、其他部分标准的制定工作之后,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代先进音视频编码(AVS)系列标准即将完成自己的“大满贯”。12月19日闭幕的AVS标准工作组第31次会议宣布,第一代AVS标准体系即将形成,第二代AVS国家标准(简称AVS2)已经起航。
“第一代AVS标准已经结束了,工作组下一步重点是启动更有效率的高清、超高清、三维视频的AVS2标准制定工作。”北京大学数字视频编解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AVS标准工作组秘书长黄铁军教授介绍说,过去7年完成的AVS标准包括高清晰度视频编码、立体声和多声道音频编码,面向移动多媒体的视频编码和高效语音与音频编码,面向视频监控应用的视音频编码、音频编码,用于广播、IP网和存储等环境的系统封装和流媒体技术、数字媒体版权保护技术等,并在这些标准的符合性测试、参考软件方面卓有成效。
据悉,AVS标准是我国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代信源编码标准。“信源”是信息的“源头”,信源编码技术解决的重点问题是数字音视频海量数据(即初始数据、信源)的编码压缩问题,故也称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它是其后数字信息传输、存储、播放等环节的前提,因此是数字音视频产业的共性基础标准。
2006年,AVS系列标准最重要的部分——《信息技术 先进音视频编码 第2部分:视频》(GB/T 20090.2-2006)成为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音视频编码国家标准,具有技术的先进性、专利的自主性和过程的开放性三大特点,现已成为世界四大音视频标准之一。“第一代AVS标准在达到国际同类标准类似性能的条件下,通过创新知识产权管理机制,解决了我国音视频制造业和运营业面临的高额专利费问题。”黄铁军说。
据介绍,在视频部分成为国家标准之后,AVS标准工作组一方面继续开展了其他部分标准的制定工作,同时根据全球技术的发展,启动了视频部分标准的修订工作。视频部分标准的修订主要是将原来只有一个基准档次(面向高清电视等应用)扩展为包括加强档次(面向高清电影等应用)、伸展档次(面向视频监控等应用)和移动档次(面向手机流媒体等应用)共计4个档次的新版本。
同时,其他标准部分主要包括VAS音频标准方面——《信息技术 先进音视频编码 第10部分:高效语音与音频编码》标准起草完成,可用于移动通信、视频监控等各种应用,与正在等待颁布的《信息技术 先进音视频编码 第3部分:音频》(面向数字电视等应用的立体声和多声道高质量音频编码)构成了一个较为全面的音频编码技术标准体系。
AVS数字版权保护标准方面,在已经报批的《信息技术 先进音视频编码 第6部分:数字版权保护》中,标准在已有的核心档、网络电视档、广播档基础上,新增的家庭网络档和数字接口档两个档次起草工作也已完成,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数字媒体版权管理和保护标准体系。
AVS系统标准方面,《信息技术 先进音视频编码 第1部分:系统》经过1年多的编辑完善工作,将于近日报批。与此同时,为了支持三维电视视频编码的需要,对此部分的扩展工作也已进行。随着上述标准起草工作的完成,《信息技术 先进音视频编码 第4部分:合性测试》和《信息技术 先进音视频编码 第5部分:参考软件》的升级工作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据预测,数字音视频产业将在2010年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AVS作为数字音视频产业“牵一发动全身”的基础性标准,现已形成从上游芯片到终端接收设备的完整产业链,为我国构建“技术→专利→标准→芯片与软件→整机与系统制造→数字媒体运营与文化产业”的产业链条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