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企业里比较流行一种“2080”理论,该理论认为20%的人实际创造了80%的财富,剩下来80%的人只创造财富的20%。换句话说,这20%的人承担着80%工作量和创造成就,而其余80%的人只完成20%的工作量。一些企业忽视了技工队伍梯队建设,普遍存在让少数技工“包打天下”的情况,犯上了对他们的“依赖症”,而技能相对薄弱者则失去了锻炼的机会,他们往往缺少自信,得不到企业的信任,大多数普通员工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他们的职业成长遭遇到了挫折,甚至造成了技能尖子与普通员工间无形的隔阂,客观上造成了企业一些普通员工的不作为和对少数技能尖子的依赖。
据笔者了解,一些技能大师50多岁了仍冲杀在第一线,遇到关键活总是靠他们,技工“青黄不接”现象比较严重,最终给企业的发展的带来很大的阻碍。久而久之,还真是印证了“2080”理论的正确性。但是,笔者认为,如果以这样理论的管理企业、管理员工,其导向就有点偏颇了。
在一些企业有近40%的员工对学理论、练习技术不感兴趣。因为学技术得不到职级的晋升和收益上的好处,好处总是“落在少数人的头上”,从而认为学了技术也“无用”。据笔者了解,这种现象在不少企业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企业已花了很大精力,舍得投入,加大了高级技工和技能大师的培养,也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少技能大师又是提级提干、光荣上榜,又是外出参观培训巡视,又是出入各种重要场合、参加各种会议,甚至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十分风光,让人好不眼热,其辐射作用也不可否认。
但据笔者了解,现在有些出了名的技能大师有近1/3时间在外搞交流应酬,没有多少时间、精力在本职岗位上搞创新创效和导师带徒传授技艺。企业注重了少数技能大师和高级技工的培养,而对于普通技术工人的培养则亟须阳光普照。安心在岗位作贡献的普通技工没有多少盼头,用他们的话说:“数来数去,技能尖子总是那几个人,他们确实很风光,好处全让他们得到了,好事轮不到咱头上,而真正干活的是还是靠我们这些人。”须知,技能大师和高级技工对企业确实重要,但大部分工作还是要由普通技工完成的!
俗话说得好:“一花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一些企业长期以来习惯于组织技术比武专业队,甚至依靠少数技能尖子来装点门面,工作中则陷入了过分依赖个别技能尖子,疏于对普通员工培养的怪圈,最终技能尖子总是那些老面孔,“新鲜血液”得不到及时补充,高级技工队伍老化现象比较严重。
笔者认为,对大多数企业来说,管理者要尽快将建立后备人才的储备机制提上议事日程,真正为员工、为企业长远发展着想,为员工的明天负责,建立技能大师、高级技工、普通技工培养体制和一套科学的考评体系,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形成“岗位靠技能,收入凭贡献”的竞争格局,使学理论、练技术不但对企业有用,对员工自己也有用,让普通技工看到晋级晋职的希望。当所有的员工都感受到学技术对他们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用处、好处和盼头后,还怕大家不倾心于技术学习,员工的技能还不能“水涨船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