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查询网-电话:010-62993931

别把有害物质“穿”在身上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不久前,国家纺织品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检验了20家知名品牌企业主动送检的1051份服装面料样品,发现其中约60%含有国家禁用的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最严重者超标达190倍。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近期在该市9家著名高档百货商场购买了有代表性的31个服装样品,其中包括国际知名品牌。结果查出20个样品不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不合格率高达64.5%。其中包括来自欧盟国家的婴幼儿服装。

  虽然说“民以食为天”,可在“衣食住行”的排序中,“穿”还是先于“吃”。毕竟,衣服被称为“人的第一环境”。但是,人们对服装安全的重视却与这个“第一”极不和谐。

  在现代化的纺织工业中,无论是纤维生产,还是纺织品的生产加工,几乎无不与化学品的使用有关,特别是纺织品印染和后整理加工更是一个典型的化学处理加工过程,所以纺织品上或多或少会残留下有害物质,当其残留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安全质量黑名单

  纺织品的安全主要包括所用面料是否含有有害物质,所用材料是否卫生。主要有:

  ●甲醛:用于纤维织物的防缩防皱和洗可穿整理的交联剂是甲醛的主要来源。在人们穿着含有甲醛的服装时,游离甲醛会逐渐释放出来,通过人体呼吸道及皮肤接触,对呼吸道黏膜和皮肤产生强烈刺激,引发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

  ●可分解芳香胺染料:也叫禁用偶氮染料,是由23种可致癌芳香胺作为中间体合成的染料。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染色牢度不佳时,部分偶氮染料会从纺织品上转移到人的皮肤上,通过人体的正常代谢作用使细胞的DNA发生变化,引起人体病变和诱发癌症。目前有资料可查的禁用偶氮染料约有360余种。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既不溶水,又无气味,只能通过技术检验发现,发现了也无法清除。在芳香胺化合物中,2-萘胺和联苯胺的致癌性最强,其毒性甚至大于苏丹红。长期接触2-萘胺和联苯胺,会诱发膀胱癌、输尿管癌和肾盂癌,尤其是潜伏期可长达20年。

  ●重金属:纺织品上的重金属来源,除天然纤维在生长过程中从土壤、大气中吸收外,主要来自于染料和助剂。纺织品上可能残留的重金属主要有铜、锌、铅、砷、铬、镍、钴等,它们通过接触使人体吸收,之后会倾向于累积在肝脏、骨骼、肾脏、心脏及脑中,当累积到一定量时便会危害人体健康。此种危害对儿童尤为厉害,因为儿童对重金属有较高的消化吸收能力。

  ●残留农药、防霉防蛀处理剂:纺织品上所检测出的农药一般都是在原棉的生长过程中为防治病虫害等使用后所带入的。这些农药被纤维吸收后虽经各种加工处理,仍可能在最终产品上有部分残留。棉花种植中常用的农药有滴滴涕、毒杀芬、艾氏剂、七氯代环氧物、高丙体六六六等,它们对人体的毒性强弱不一,其中高丙体六六六被视为一种会诱发癌症的杀虫剂。五氯苯酚(PCP)是纺织品采用的主要防霉剂,动物实验已证明它是一种毒性化合物,且有致癌致畸作用。多氯联苯衍生物(PCB)也是常用的防霉防蛀剂,对人体亦有致癌作用。二者的自然降解过程都十分缓慢,把它们“穿”在身上,最终会因为生物累积而致健康受损。

  ●pH值:人类皮肤带有一层弱酸性物质用于防止疾病侵入,所以pH值在中性至弱酸性对人体健康最为有益。如果pH值过高,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并使皮肤易受到其他病菌的侵害。

  ●异味:如果纺织品或服装上带有奇特气味,说明有过量的化学药剂残留。

  ●色牢度:染色牢度不佳时,染料会从纺织品转移到皮肤上,在细菌的生物催化作用下引发过敏或诱发癌症。许多消费者都遇到过服装和纺织品遇水、遇摩擦就发生掉色的情况。

  解读国标

  出于对人民健康的考虑,许多国家都对纺织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了严格监控。比如对可分解芳香胺染料,许多国家都采取了禁用对策。

  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国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了强制性标准《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它严格规定了甲醛、pH值和染色牢度的最低限值,并首次将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列入监控范围,“对于违反该技术规范的行为,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规范》将纺织产品分为三大类:婴幼儿用品、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和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婴幼儿用品必须在使用说明上标明“婴幼儿用品”字样,其他产品应在使用说明上标明所符合的安全技术要求类别。《规范》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纺织标准由注重产品的外观质量和使用质量转向产品的安全质量。

  早在1895年,德国就有专家提出个别染料与癌症之间的联系。在此后的百余年中,不断有国际组织和一些国家建立起环保研究管理机构,通过长期的研究和试验,对纺织品在加工过程中的污染与人们健康的关系有了足够认识。特别是欧洲的消费者认为,他们已暴露在自己穿着的衣物尤其是成衣产品所带来的不可估计的危险之中,他们把这种危险称为“服装毒素”和“衣橱内化学品”,并提出了“生态纺织品”的概念,要求纺织品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不产生不良影响。

  随着生活水平和消费认知度的提高,我国的广大消费者也希望消费品能越来越多地达到环保的要求。于是,生态纺织品便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但是,许多消费者对这一概念的认识比较模糊,选择上也比较盲目。许多消费者把棉、毛、丝、麻等原料制成的服装视为“安全”的生态纺织品。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因为即便是纯天然原料,也可能会在制衣过程中出现因使用染料和助剂不当而造成的污染。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纺织品是指,采用对周围环境无害或少害的原料,合理利用原料并对人体健康无害的产品。只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以下简称《要求》)制作的纺织品,才能为消费者穿得健康和安全提供依据。

  根据产品的最终用途,《要求》把纺织品分为了4类:婴幼儿用品、直接接触皮肤用品、不直接接触皮肤用品和装饰用品。该《要求》中对4类产品的甲醛、pH值、重金属、杀虫剂、含氯酚、有机氯载体、PVC增塑剂、有害染料、抗菌整理、阻燃整理、色牢度、挥发性物质释放气味等14项内容分别规定了禁用或限量指标,其分类方法、考核项目和限量值均与国际标准一致。

  买服装别忘索取检验报告

  国家纺织纤维质检所的李治恩先生告诉记者,《要求》已经实施,作为一个推荐性标准,它为企业明确了今后的必然发展和努力方向。而《规范》是一项强制性标准,它的实施过渡期为1年,也就是说,从明年1月1日起,所有在市场上销售的纺织品和服装,一律要在标牌上标注是否含有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否则将受到处罚。但由于目前许多生产者对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的健康危害认识不足,因而不主动对所生产的产品和原料进行检测。在此情况下,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对上述有害物质的监控,另一方面也需要广大消费者树立维权意识,在购买服装或纺织品时,注意查看标牌上是否标注不含可分解芳香胺染料。

  国家棉纺织产品监督检验中心的王宝军主任告诉记者,中纺标(北京)检验认证中心已经向技术指标达到生态标准的企业颁发了生态纺织品标志,上面注有“生态纺织品”的字样,用以告知消费者。他还特别指出,消费者在选购服装时可向商家索取服装检验报告。

  王主任告诉记者,一般消费者不可能像专业人员那样借助仪器对服装或纺织品进行检测,但这不等于消费者对于服装安全束手无策。他说,消费者判断服装是否安全最基本的一招就是:用鼻子嗅。他说,即便是专业检验人员在进行纺织品安全性检测时也是要先用鼻子嗅的。所以,消费者在选购服装或纺织品时,首先要闻一下产品是否有霉味、高沸程石油味(如汽油、煤油味)、鱼腥味、芳香烃味、香味等气味,如果有则坚决不买。

  有些消费者对服装和纺织品中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十分恐慌,害怕在“还有什么能吃的”之后又出现“还有什么能穿的”。对此,王主任说,服装和纺织品含有有害物质是事实,但也不必惊慌。因为一般在纺织品上的有害物质残留的含量极小,其对人体的伤害也是需要日积月累才能表现出来的。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消费者协会 发布时间:2005年10月11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用户信息中心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项目!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10 - 2015 北京中标金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629939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后屯南路26号专家国际公馆5-20室
备案编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867号 京ICP备09034504号 新出发京零字第海140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