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

“小气”也是美德

作者:林鸣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8年06月24日


  自古以来,人们喜欢称赞豪爽大方,对吝啬行为嗤之以鼻。现在,随着节能减排的观念深入人心,一些“小气”型产品正在进入我们的生活,一亮相,立即受到喝彩。报载,一种以“滴水计量水表”与“摄像直读式远传收费系统”相结合的高科技水表,将在北京地区的住宅中使用。它能使水表始动流量的计量灵敏度提高100倍,连每秒一滴水都能如实记录。据说,这种由国家科技部支持的高灵敏度水表读数准确率达到100%,这意味着“节约每一滴水”的口号即将变成现实。

  可喜的是,在一些年轻人心目中,“车不在贵,能开就行;房不必大,够住就好”的消费理念开始流行。一些有觉悟的西方消费者,更是迷恋“小气”型产品。德国的大胖子,出行时挤在经济型轿车里;瑞士的主妇,煮鸡蛋要选刻有标尺的小锅。而一些小气的生活方式,也在逐渐被人接受。AA制蔚然成风,上班族讲究“拼车”,下饭馆不再超量点菜,就连最时髦的女孩,家里也买了接水的塑料桶。有人提出问题:如今连省长都尝试着骑自行车上班,那些比省长职务低得多的官员,是否也该考虑改变出行方式了?

  人们大都知道,如不具备“小气”的观念,不可能造出节约型产品,更无法适应节约型社会。一位网友在回忆他的大学生活时,对班上沪籍同学的第一印象是过于精明。他们对学校各项收费都要问清楚,对饭堂的饭菜价格了然于胸,以便随时比较、提意见。开始,他把这种现象简单地斥之为“吝啬”。随着时间推移,他渐渐理解了精明的含义。舍友一起出去吃饭,买单时几个北方同学你争我抢,仿佛不买单就不能表现慷慨的美德,尽管买单后,自己很可能要靠吃馒头撑到月底了。这时,只有上海人静然旁观。回到宿舍后,上海同学诚恳地说:“大家都是靠父母供养,没有理由慷父母之慨吧?所以只有AA制最公平。”原来上海人的精明小气,植根于城市文化沉淀中的公平思想,理性地按照社会明示或默认的公平原则待人接物。世人都说德国人很富、很节约,甚至节约到“小气”的地步。德国女总理默克尔来华访问,在下榻地吃早饭时,不小心把一片面包掉在地上。她不让赶过来的餐饮经理帮忙,而是自己将面包捡起放回盘中。默克尔的行为,恐怕会被很多国人称为“小气”。确实,面包掉在地上捡起,不仅涉及卫生问题,更涉及面子问题。为了这个面子,人们吃得浪费,住得奢侈,行得夸张。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与精明的“小气”相比,我们一些人的大方其实是“假大方”。

  不过,也有些小气的做法变了味儿。北京媒体披露,有的居民故意在夜间不拧紧水龙头,形成滴滴答答的长流水。据说,一晚上可以接满一桶水,而水表纹丝不动。这种行为不能叫做小气,而是占便宜。但愿科研机构和企业能以精益求精的精神,研发出更多的节能产品,并努力使之变得更精准,更实用,更“小气”。哪怕流出一滴水,水表也会有反应。只有处处讲求“小气”和精准,彻底驱除“差不多”和“大大咧咧”,才是一个“大气”民族的真正作为。

  要是笼统地说小气是美德,恐怕有点儿牵强。对祖国、父母和朋友,当然不能吝啬。真实的生活告诉我们,那些在消费中处处“小气”的人,有时能做出令人吃惊的事情;恰恰大手大脚惯了的主儿,常在大是大非面前表现出小家子气。所以,我希望今后人们能这样彼此赞赏:“这人真小气。”

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