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

手机汉字输入国家标准实施:打破洋码垄断(1)

作者:佚名 来源:赛迪网 发布时间:2007年07月27日

  市场上90%的手机中汉字输入法技术被外资手机输入法垄断的尴尬局面,引起了多位全国政协委员的关注。对此,信息产业部于去年10月做出了《信息技术 数字键盘汉字输入通用要求》(GB/T18031-2000)最新修订草案,并指定广东国笔科技公司为“汉字输入国家标准起草单位”,参与《信息技术数字键盘汉字输入技术通用要求》标准的修订工作,意在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优秀汉字输入法企业,更好地维护汉语言尊严,维护民族历史的传承和发展,使其能积聚实力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挺起手机中文输入的脊梁。

手机汉字输入法需进口

刚从国外留学回来的手机软件工程师小王最近心情不好,他上中学的小外甥问了一个令他尴尬的问题:“今天我才知道,原来我们一直使用的手机汉字输入法是进口产品,信息时代中国人的手机汉字输入法要靠进口,太荒唐了吧?”

令工程师小王感到难过的是,他所在的企业每年因进口汉字输入法要向国外软件企业支付几百万元人民币,而企业每年的赢利才几千万元,买汉字输入法几乎花掉企业1/10的利润。更令小王感到痛心的是,目前国内90%的手机生产企业都在从外商处进口汉字输入法,国家为此每年要支付7.8亿元专利费。

“其实进口汉字输入法并不适合汉语言习惯,许多常用语设置不合理,需要多次输入才能造句,为什么不把这些钱省下来搞研发,开发适合汉语言特点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汉字输入法呢?”作为手机软件工程师,小王希望国家信息产业部门能重视这些问题。

无独有偶,今年两会期间,来自新闻出版界的全国政协委员陈铎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刚刚开始时,就手机输入法问题提交了一份准备了很久的提案,这份提案颇引人注意。陈铎在提案中写道:“很多人都遇到过发短信时在手机里找不到对应汉字的情况,那么,手机里到底缺多少汉字?汉字输入的国家标准是27484个,手机里的编码字只有6763个。我国的手机用户排世界第一,可手机里的汉字还不到总数的1/4。

长此以往会造成汉字使用混乱,文本信息失真。”

陈委员在调研中发现了一个不容乐观的市场现状,“现在市场上60%以上的手机控制在国外几大品牌厂商中,基于采购外国公司软件的‘惯性’,中国输入法被拒在门外,根本无法接洽。”至于国内的手机品牌,陈委员认为,它们中的大多数目前还难以与国外已经形成垄断的公司竞争,“况且这项技术的门槛很高,即使签订了合作协议,从新手机研发到成熟产品出厂至少需要9个月的时间,这个过程如果没有很好的技术保障和大量资金支持,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陈委员认为,手机汉字输入法受控于外国公司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外国公司的汉字输入法并不符合我们使用汉语汉字的传统思维习惯,只能导致汉文化洋化、异化、退化状况蔓延。可我们每年还要花几亿元人民币购买外国公司的汉字输入软件,就像业界专家说的,付钱事小,汉语的尊严何在?”

陈委员就此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国家发改委、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产业部、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各有关单位严格执行《信息技术数字键盘汉字输入通用要求》(GB/T18031-2000)。尤其是信息产业部应推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推动手机汉字输入国家标准的实施,促使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大的运营公司在手机定制规范中使用国笔输入法。同时建议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相关部门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从扶植自主创新的高度出发,切实推进国产输入法的产业化。

一份来自信息产业部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有5亿人用上了手机,到2006年底共发短信4000多亿条。手机短信成为人们沟通的常用工具,所以汉字输入技术也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沟通工具之一。然而,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事实是,作为最基本的功能,我国90%以上手机嵌入的汉字输入法都是进口国外技术和知识产权的“洋”输入法软件,这与在计算机领域普遍使用国产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和标准的状况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