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

警惕我国成为世界高耗能产业转移中心

作者:储国强 刘军 熊聪茹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4年12月09日

  一方面能源瓶颈制约因素仍未解除,一方面高耗能产品出口增长依旧。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我国高耗能产品铁合金出口166.8万吨,同比增长16.4%。有关人士担忧,我国高耗能产业面向国际市场的发展思路,不仅会使我国可能成为世界高耗能产业转移的中心,还会进一步加重我国能源紧张局面,使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是雪上加霜。

记者不久前在西部一些能源产区采访发现,高耗能产业已出现遍地开花的发展态势。在内蒙古,几乎所有能源产区的盟(市)旗(区)都在发展耗能产业,在自治区重点扶持的20家工业园区中,就有5家被冠以“高载能工业园区”,实际上以高耗能产品为主的园区约占一半;甘肃省从1999年至今涌现出了100多家铁合金企业,仅兰州永登县的铁合金、电石企业就达24家。

据了解,这些地区的高耗能产业都是面向国际市场生产,生产的产品不少都是出口国外,一些地方甚至制定了面向国际市场的“宏大目标”。如包头市石拐区规划到2005年末,把这里建成“世界级的硅铁合金基地”,届时可形成100万吨的硅铁合金生产能力。

盲目发展的高耗能产业给环境、能源、运输等带来巨大压力。由于高耗能产业的发展,一些能源产区的大气和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一些高耗能产业园区周围的群众告诉记者,现在河里的水不敢喝,甚至连庄稼都没法浇,一浇就死。个别地方的居民早晨都不敢开窗,因为外边的空气比室内的还要难闻。

一些群众呼吁,发展污染环境的高耗能工业,表面上看是推动了经济发展,但如果考虑到环境污染的代价,可以说是赔钱的买卖。

快速发展的高耗能产业加重了我国经济瓶颈的压力。据国家发改委介绍,受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部分高耗能产业盲目扩张影响,今年前10个月,全国发电量达1.7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但全国依然有24个省(市、区)级电网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夏季,全国电力供需缺口在3000万千瓦以上。

早在1999年,国家就对电石、铁合金、电解铝等行业做出准入规定,从规模、工艺、环保等方面进行限制,对“十五小”的限制更早。可是在最近几年的高耗能扩张狂潮中,这些政策早被抛在脑后,许多地方政府从地方利益考虑,并没有实施行业准入制度,提高门槛。有些地方的高耗能企业甚至与有关部门的检查打起“游击战”。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在国家三令五申取消高耗能工业的优惠电价之后,一些地区依然我行我素,利用地方电网独立运行的“优势”,继续给予高耗能企业优惠电价。很多地方对国家政策抱着观望态度和侥幸心理,不愿给高速前进的高耗能产业快车减速。

有关专家认为,清理整顿高耗能产业对规范行业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等都将起到积极作用。当前最关键的是国家出台的产业政策在落实上要“硬”起来。只有严格落实国家政策才能真正规范高耗能产业的健康发展,否则新的政策无非是重复“过去的故事”。

按照当前的市场发展趋势,高耗能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还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从国家经济安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等角度看,高耗能产业的前景显然并不乐观,目前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的盲目发展态势无异于“饮鸩止渴”。而且这种盲目发展潜伏着巨大市场风险,不仅会给国家资源、环境带来压力,还有可能给地方经济造成沉重打击。
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