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初冬,正是紫菜收割的季节。我国首个《干紫菜》国家标准将从12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个由宁波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申报立项并牵头起草的标准,按照食用方式不同,把干紫菜分成“非即食”和“速食”两大类,并对各类干紫菜设定了相应的卫生指标。
我国紫菜产量全球第一,沿海的福建、广东、浙江、江苏等省均有种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紫菜年产量约6万吨,总值近100亿元,相关从业人员有30万人,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以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但是,由于干紫菜市场长期以来没有国家统一标准,使监管者缺乏执法依据,生产者也难以规范生产行为,从而造成该类产品市场混乱、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等现象。
据介绍,国家标准对干紫菜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和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等方面作了规定,但不涉及紫菜的种植问题。干紫菜产品主要是指以鲜紫菜(包括坛紫菜和条斑紫菜)为原料,经过一定生产工艺加工而成的各类干紫菜。
按照食用方式不同,标准把当前市场上销售的干紫菜分成了两大类:第一类为“非即食干紫菜”,即用于二次加工原料的干紫菜和深度烹调的干紫菜;第二类为“速食干紫菜”,即经开水冲泡等简单加工后就可食用的干紫菜。同时,为了适应贸易的需要,对干条斑紫菜进行了五个档次的分级。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提升产品的质量水平,标准还对各类干紫菜设定了相应的卫生指标及微生物指标等,如干紫菜铅含量每千克不得高于1.0毫克,无机砷不得高于1.5毫克等。
质监部门专家表示,该标准的实施提高了干紫菜加工生产的门槛,特别是那些生产速食干紫菜的小作坊式加工企业,需进行技术升级才能满足标准要求,否则会因产品达不到标准而退出市场。专家提醒,标准实施后,广大消费者应注意按照自己的烹调食用需求来选购干紫菜。如简单经开水冲泡后作汤料使用,应选购标有“速食”字样的干紫菜;若要采取蒸、煮、炒、煎等深度烹调后食用,则选购标有“非即食”字样的紫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