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嵊泗检验检疫局严格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和浙江检验检疫局“质量和安全年”活动要求,围绕既定目标,抓重点、攻难点,以改革创新、求实奋进的精神狠抓落实各项工作,用“五个新”书写了不平凡的一年。
新挑战——防控甲型H1N1流感
2009年4月底开始,甲型H1N1流感肆虐,为确保马迹山口岸一线安全,嵊泗局快速反应,坚持堵防结合的方针,细化防控措施,明确责任分工,打造了一道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坚实防线。
一是强化检疫措施,实施入境船舶指定停靠地施检、入境船员健康申报和每日体温跟踪监测。二是完善防控机制,与当地政府、口岸查验单位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机制,设立24小时疫情防控值班电话,强化与口岸单位信息通报制度。三是关注每日疫情,强化宣传,并确定专人跟踪每日甲型H1N1流感疫情动态。自甲型H1N1流感暴发以来,嵊泗局共检验检疫入境船舶186艘次,封存疫区动植物产品490公斤,未发现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
新举措——服务地方外贸发展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以来嵊泗水产品出口受阻、进口铁矿石锐减,嵊泗局切实把工作重心放在全力帮扶企业应对危机、减轻企业负担、扩大出口上。
嵊泗局一方面以确保出口水产品安全为目标,大力开展进出口食品安全整顿和质量安全大排查行动,通过企业自检自控能力检查,加强企业诚信管理,完善联系、监督检查和质量提升互动协作机制,推进出口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另一方面,把严格进口铁矿石检验关,确保港口高效运作作为“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的又一主线,通过提高检测能力、改革检验检疫模式等措施,提高检验检疫能力和水平。
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嵊泗局领导分别确定四个专题开展调研,就扩大企业出口、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进一步提高服务企业水平等提出对策和建议,并出台了服务进出口企业15条服务举措。为加快企业通关速度,实行了鉴定驻港工作制度,24小时日夜工作,为马迹山港的增产增效服务。今年1月~10月,嵊泗局对36艘次多矿分卸的船舶以分割方式取代中间水尺,为马迹山港区创造接卸时间净赢余约100小时。今年9月,马迹山港实现了2002年开港以来单月最大吞吐量540万吨。为扩大水产品出口,该局工作人员主动深入企业开展全方位的指导和培训,帮助企业顺利完成注册,提高产品质量管理水平,为嵊泗主要出口产品贻贝拓展销售国家和地区达20余个。为减轻企业负担,认真落实水产品出口减免政策,累计为企业减免检验检疫费3.07万元。
新突破——科技工作再上台阶
2009年,嵊泗局继续贯彻“科技强检”的战略。一方面开展科技展览、科技讲座等系列活动,浓厚全局科技氛围;另一方面,加强科技攻关,自行研发的“手持式水尺观测设备”投入正常使用,提高了鉴定速度和准确度。加大科技合作力度,与宝钢合作的“一种新型船舶水尺判读仪的研制”课题已经完成外协单位的资质审核;积极开展课题申报活动,两项课题已获得浙江局立项。浙江检验检疫局铁矿石检测中心在嵊泗局成立,标志着嵊泗局实验室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新气象——文化建设全面开花
文化建设工程全面推进。“惠民、奉献、服务”演讲比赛点燃了干部职工为检验检疫事业发展的激情;书画摄影、登山、篮球等各类兴趣小组相继成立,成为提高干部职工修养、内涵的有效途径;“读书月”活动从抓学风、抓载体、抓平台三个方面入手扎实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水平。文化建设已成为嵊泗局上下统一行动,收到了干部职工内化于心,外显于形的效果。
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紧紧围绕检验检疫中心工作,党政工青妇齐抓共管、五轮齐动,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发展局面,2009年第四次获得浙江省文明单位称号。
新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质检总局重点项目马迹山二期取制样工程,在上级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工作人员共同的努力下,历时3年半,竣工在望。
在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工程从立项到设备引进、土建施工,嵊泗局克服了重重困难。它的建成使用,使嵊泗局将同时拥有3条单一矿种自动取制样系统,极大地提高了马迹山港运转效率,为嵊泗局检验检疫业务发展带来新的机遇。